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才桂  王小宜  刘慧   《放射学实践》2010,25(7):737-739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血吸虫病患者的MRI表现。结果:30例中脑内单发病灶18例(18/30)、多发12例(12/30),不对称病灶共44个,位于顶叶14个,枕叶11个,颞叶9个,额叶5个,小脑半球5个。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或等信号,病灶周围脑实质可见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30例,病灶均有强化,主要呈结节样强化(26例),4例呈泥沙样、斑片样和环形强化。结论:脑血吸虫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增强扫描至关重要,MRI是诊断脑血吸虫病最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及特征。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型血吸虫病的MRI表现。患者行T1WI、T2WI、Flair、T1WI、DWI、SWI、MRS及增强扫描。结果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4例,环状强化结节型1例,脑炎型和脑梗塞型各1例。脑炎型MRI表现为脑组织肿胀,脑沟裂池广泛变窄,增强扫描脑膜明显强化。其余4型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成蔟状、斑片状、条状及环状强化,邻近脑膜明显强化,DWI不受限。病变周围水肿明显而占位效应轻,与水肿一起形成"佛手"征或"握球"征。结论 MRI能较清晰的显示脑型血吸虫病的影像特征,MRI增强及DWI序列扫描对脑型血吸虫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脑血吸虫病的CT与MRI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脑血吸虫病的CT、MRI表现,并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患者均同时行CT、MRI检查(平扫 增强),分析该病的影像学征象并结合9例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对比。结果:27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22例呈水肿伴不规则结节,增强后呈结节状、斑片状及融合成簇状强化;CT发现54个病灶.MRI发现75个病灶。结论:脑血吸虫病在CT及MRI增强扫描中都具有特异性表现,MRI信号更接近其病理改变;两种检查方法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MRI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4.
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诊断性用药后疗效显著的15例脑型肺吸虫病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5例行CT平扫,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区及出血灶;其中3例行CT增强扫描,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强化明显,2例见"隧道"征。12例行MRI平扫,其中10例有多发、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灶,部分病灶较小,围绕与出血灶不相称的较大的水肿信号;病灶随机分布,并呈聚集或迁移状,3例可见"隧道"征,增强扫描见斑片状、结节状、单发或多发小环状强化,"隧道"征更加明显。结论MRI对脑型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脑型肺吸虫病的明确诊断还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及病理特点.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19例平扫后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MRI表现:(1)单发型,颅内单发病灶,好发于近中线区的深部脑组织或脑表面;(2)多发型Ⅱa型(区域分布型),病变局部可见一较大病灶,周边可见数个或多个小病灶,病灶呈区域性分布;Ⅱb型(弥漫分布型),颅内多发病灶,散在分布,无明显区域性.病灶呈团块状、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T1 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T2 WI呈等、稍高或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明显强化,可见"握拳征"、"脐凹症"、"尖突征"、"蝶翼征"、"星芒状毛刺征"、"梳齿征".病理:弥漫一致的瘤细胞呈浸润生长,血管周围明显,细胞体积大,核仁明显,周围见小淋巴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CD20、CD79 a阳性,GFAP阴性.结论 颅内原发淋巴瘤的MRI表现多样,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6.
脑实质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分析21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脑实质型囊虫病患者,常规使用SE和FSE序列并获取轴、矢、冠位及增强扫描图像,分析其各期MRI片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 21例患者中单发8例,多发13例,共计65个病灶.病灶主要分布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其中活动期5例,蜕变死亡期9例(早期3例,晚期6例),钙化期3例,混杂期4例.活动期MRI表现为囊性空腔和偏心头节,蜕变死亡期表现为"白靶征","多环、分层征",钙化是病灶治疗后转归.结论 MRI对脑虫病的定性、定位及定量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裂头蚴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探讨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征象。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脑裂头蚴病15例,回顾性分析其脑部的MRI征象。结果15例脑裂头蚴病患者脑内单发或多发不对称病灶共21个,顶叶8个,额叶6个,颞叶2个,枕叶2个,基底节、小脑半球及桥脑各1个。病灶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病灶周围脑实质可见大片状水肿。增强扫描10例,病灶均显示强化,大部分呈环形、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6例MRI复查发现2例病灶强化的位置及形态有改变。结论脑裂头蚴病的脑部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增强扫描及追踪复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9例(所有病例均行MR检查,其中15例行CT检查),探讨SNN的CT、MRI表现及其分型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结果:①单纯凝固性坏死型(14例),T1WI、T2WI上均呈低或低-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内凝固性坏死无强化,周围包膜呈延迟强化.其中8例行CT检查,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5例可见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②伴液化性坏死型(5例),T1WI上呈低信号,较大病灶内可见更低信号;T2WI上病灶呈低-等信号,其内液化性坏死呈点片状更高信号;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3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无强化,2例周围包膜呈延迟期环形强化.CT不能反映病灶内液化性坏死.③多结节融合型(10例),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低-等信号分隔;T2WI病灶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内可见等或略高信号分隔,其中6例合并液化性坏死还可见裂隙状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其内分隔及周围包膜呈轻-中度强化.CT检查4例,其中3例为低或等密度融合结节,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及周围包膜呈延迟期强化.CT不能显示内部液化性坏死和病灶全部分隔.结论:CT、MRI能较好反映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分型及各型的病理特征,MRI在多结节融合型和伴液化坏死型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9.
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脑脊液、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实验及胸水等检查、胸片及抗结核治疗随访确诊的脑实质多发结核瘤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行SET1WI、FSE T2WI、Gd-DTPA增强T1WI检查,其中3例采用了FLAIR序列。结果:病灶绝大部分位于灰白质交界区和基底节区,直径多在5~15mm。未成熟结核结节呈长T1、长T2信号,灶周水肿明显,结节性强化。成熟结核结节呈典型的“靶征”,由中心到外周分别为低信号靶心-高信号环-低信号环,灶周水肿较轻,结节状或环形强化。颅内其它结核感染征象有助于诊断。在各扫描序列中T2WI和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显示较佳。结论:脑实质多发结核瘤是颅内结核的一种特殊表现,MRI的特征是多发病灶,并具靶征及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患者的MRI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8例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MRI扫描表现为肝实质内多发结节状及斑片状异常信号。肝内病灶MRI表现分为3型:Ⅰ型,环征,MRI表现为类圆形异常信号灶,病变中心增强扫描未见强化,而病变外周部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Ⅱ型,靶征,病变中央可见不规则小结节影,小结节外周可见环状或不规则状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中央小结节可见强化,其周围异常信号在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可见强化,病变最外缘可见强化;Ⅲ型,单纯低信号影,MRI表现为小结节异常信号,病变信号均匀,边缘清楚,增强扫描病变边缘轻度强化,而中心低信号未见强化。结论 白血病合并肝脏真菌感染的MRI表现有一定影像学特点,结合免疫功能缺陷病史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