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0年1月~2003年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18例,其中并发精神障碍反应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目前绝大多数搭桥手术在体外循环下完成[1].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共进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63例,术后均入ICU监护,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Swan—Ganz导管监测中的问题和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Swan-Ganz导管监测中的问题和并发症吴晓明*招伟贤*叶小平*肖广钧*Swan-Ganz导管监测在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或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我科自1985年应用此项技术以来,共进行了367例监测。现将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并发症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自60年代以来,以运动实验为核心内容的心脏康复程序,逐渐从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扩大到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搭桥和冠脉成形术。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术后康复教育已成为综合性医学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1998年5月至2000年3月,我科对14例冠脉狭窄行搭桥术的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50~67岁。有典型心绞痛病史10例,心肌梗死病史4例;高血压病病史11例,糖尿病病史3例;心功能级10例,级4例;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狭窄6例,左前降支狭窄3例,左回旋支狭窄2例,对角…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肾移植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的报道还较少,我科为1例患有冠心病的肾移植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激光打孔术治疗。报告如下。患者为男性,56岁。因糖尿病肾病致肾功能衰竭,于1997年接受肾移植术。现心前区疼痛半年,长期住院内科治疗效果不佳。心绞痛CCS分级为Ⅵ级,心功能NYHA分级为Ⅲ级。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糖尿病史7年,高脂血症5年。心电图示陈旧性心前间壁、下壁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左主干+三支病变(左主干94%,前降支100%,回旋支8…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纤颤 (以下称房颤 )是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房颤 ,尤其快速房颤 ,常引起血液动力学紊乱 ,甚至心源性休克 ,减少心肌供血 ,增加心肌耗氧量 ,诱发心肌梗死 ;有时因血栓形成和脱落还可导致脑卒中 ,延长患者在IUC的停留及住院时间 ,甚者影响病人预后[1~ 3 ] 。本文就其发生率、易患因素、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综述如下。发生率和发病时间 虽然近些年麻醉技术和手术技巧已有显著改善 ,但CABG术后房颤发生率并未明显降低。国外报告发生率波动在 11%~ 41% ,多数在 2 0 %~ 40 %之间[1~ 7] 。我国阜外医院报道[…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减少卧床时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玉红 《护理学杂志》2000,15(6):341-342
目的:为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减少卧床时间,增加心排量的效果。方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9例,两组一般资料及手术方法无差异。术后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术后12~24h拔除气管插管,病人卧床48~72h;观察组在传统方法上加以改进,术后4~6h拔除气管插管,病人卧床12~24h搀扶下床活动。结果:观察组术后无再梗塞,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再梗塞2例,肺部感染4例。但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8.
伴有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左娟  刘先桃  李杏 《护理学杂志》2000,15(3):145-146
对 8例冠心病合并胸腺肿瘤、糖尿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狭窄、左冠状动脉左房瘘、老慢支、肺气肿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对其护理进行了总结 ,认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 ;使用β-阻滞剂控制心率、降低心肌耗氧及钙通道拮抗剂缓解心绞痛 ;锻炼肺功能 ;监测血糖、尿糖变化 ,使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合理使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及血管活性药物 ;掌握拔管指征 ;密切观察抗凝治疗中的出血征象等 ,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生存质量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冠心病治疗及康复效果的评价 ,传统上多用一些负性指标 ,如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来评价 ,已不能准确表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随着心身医学的进展 ,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指标———生存质量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后心脏康复的评价指标日益被重视。通过测评病人的生存质量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护理工作的效果 ,同时为今后临床护理、社区护理进行心理干预确定方向。作者对 5 0例CABG术后病人进行了生存质量的调查 ,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以 2 0 0 1年 5~ 11月在我科首次接受CA…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冠脉搭桥术后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例冠脉搭桥术病人,采用HXD-I型电脑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术前1d、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3d和6d的HRV。结果术前1d的HRV总功率对数值为3.07±0.35,其中低频(LF)为2.38±0.47,高频(HF)为2.37±0.54,LF/HF比值为1.34±0.93。与术前比较,麻醉前HRV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手术结束时低、高频、总功率均有所下降,分别为2.18±0.45、2.22±0.60和2.90±0.37(P<0.05)。术后第3d进一步下降,分别为1.70±0.65、1.86±0.65和2.63±0.41(P<0.05).术后第6d与术后第3d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P>0.05)。结论冠脉搭桥术后病人的HRV降低可持续6d以上,表明术后早期植物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国内第一组全机器人操作下不开胸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护理特点,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da Vinic S 机器人系统不开胸下完成41例左侧内乳动脉游离加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对患者行相关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早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入量、肺部感染、疼痛等情况,嘱患者尽早活动,并进行出院指导.结果 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 全机器人操作下不开胸心脏搭桥手术是一项新技术,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进行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正确评价术后心功能损害程度,指导治疗和促进术后恢复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应用自动化心肺功能生理测试图(APP),分析20例 CABG 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87例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CABG围术期护理.实验组按自行编制的CABG-CNP文本实施护理.以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Barthel指数、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为评价指标.对CABG-CNP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分级护理与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得分、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总住院日和围术期各时间段住院日及总住院费用、手术前期费用和手术后期病室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实施CABG-CNP可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当前医疗形势下开展CNP模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需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后进行 ,创伤大 ,耗时长 ,恢复慢 ,花费多[1] 。随着冠状动脉搭桥技术的进步 ,采用直视下不停跳直接搭桥成为趋势 ,同时也对我们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近 1年来 ,我院对单纯冠状动脉搭桥的病人全部采用了不停跳直接搭桥的方式 ,取得了良好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全组 30例 ,男 2 8例 ,女 2例 ,年龄 5 4~ 79岁 ,体重 5 9~ 86kg。手术前均处于心绞痛发作药物控制过程中。其中 12例病人有心肌梗死史 ;合并高血压者 2 2例 ;糖尿病 (Ⅱ型 )者 8例 ;合并单束枝传导阻滞者 6例 ,其中 1例病人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连续心输出量(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连续心输出量(PAC-CCO)进行比较。方法40例40~65岁 ASA Ⅱ~Ⅲ级择期冠脉搭桥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麻醉诱导插管后将超声探头经口放入食管,探头位置位于第三四肋骨间隙(或第五六胸椎间隙),用HemosonicTM100血液动力学监测仪监测CCO;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导管,使用Baxter vililanceTM连续心输出量仪监测PAC-CCO。观察麻醉后1h内每隔5min的CCO与PAC-CCO的变化。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CCO与 PAC-CCO之间作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CCO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r=0.810,P<0.01,n=480),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CCO=0.753 PAC-CCO+1.005。当搬动心脏时经食管超声多普勒CCO变化反应及时,而PAC-CCO滞后。结论HemosonicTM100血液动力学监测仪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测定的CCO与Swan-Ganz导管测定的PAC-CCO之间相关性良好,前者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突发性改变比后者反应及时。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编制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CNP)表格,为有效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数据分析和循证的方法 初步拟定CABC-CNP文本的构成、CABG各时间段CNP表格样式、各时间段住院日与护理项目,形成CNP表格初稿,经专家咨询和预试验后定稿.结果 CABC-CNP文本由首页、患者入院情况登记表、CNP表格和变异记录表4部分组成,其中CNP表格包括手术前期(病房)、手术中期(手术室)、手术后期ICU(手术当天)、手术后期ICU(术后第1~2天)和手术后期病房(术后第3~9天)5个时间段的表格;护理内容按检验/检查、评估/措施、药物使用、安全/活动、饮食/营养5个类别制订护理项目;各表格均以任务一时间矩阵格式在时间框架中规范护理项目.结论 本护理路径项目全面.可作为体外循环下CABG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围术期血浆褪黑激素、皮质醇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术后神经心理的变化。方法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病人3例,在术后分别出现脑梗塞、运动性失语、运动性和感觉性失语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3例病人均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10min、肝素化后10min、转机后30min、中和肝素前、关胸缝皮后、回到ICU即刻、术后3、6、9、12、15、18、21、24h抽血,分别用酶联免疫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褪黑激素、皮质醇和NSE的浓度。在术前1d、术后10-20d及术后3个月,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和神经心理量表评估抑郁和焦虑程度以及认知功能。结果三例病人术后NSE浓度在不同时点升高。术后24h内病例1和病例2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病例3的褪黑激素和皮质醇则表现昼夜分泌节律。病例1和病例3术后连线测验A型、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和斯特鲁字色干扰测验减退;术后抑郁程度增高,但焦虑程度减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人认知功能减退,情绪紊乱;这些改变可能与病人围术期NSE浓度升高,褪黑激素和皮质醇昼夜分泌节律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对187例不同证型的CABG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连续2周后评价施护效果。结果显效98例,好转7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92.5%。结论辨证施护可改善CABG后患者纳呆、胸闷、咳嗽、咳痰、不寐、便秘等问题,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及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 择期行OPCABG的患者31例,术前1d和术后7d进行认知功能测试,以术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下降大于等于术前1个标准差评定为POCD,并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于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4 h和48 h测定血清CRP和S-100β蛋白.结果 POCD发生率为27.6%,POCD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高于非POCD组(100%vs.71.4%,50.0%VS.38.1%),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肺、肾功能衰竭)的比例POCD组(37.4%)高于非POCD组(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CD组术后48 h的CRP高于非POCD组[160.1(108.6~246.6)mg/L VS.125.5(91.4~150.8)mg/L](P<0.05).术后各时点血清S-100β较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G患者POCD有较高的发生率.术后血清CRP水平持续增高可能在POCD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