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 (QTcd)变化规律及其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预测意义。方法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连续检测溶栓前、后不同时间各导联最长与最短QT间期 ,并经心率纠正后 ,计算出QTcd。同时 ,心电监护检测心律失常。结果 溶栓有效组在溶栓后 2h、72h、1W时 ,其QTcd与溶栓无效组及未溶栓组有显著差异。有效溶栓可显著减少MVA发生 (P <0 .0 1) ;QTcd≥ 90ms较QTcd <90ms其MVA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有效溶栓可明显缩短心梗急性期QTc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QTcd≥ 90ms可作为MVA发生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尤其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电脑心电图采样,测定56例AMI患者与54例健康者体表心电图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和改良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Lcd).结果(1)AMI组QTd各项指标显著延长(P<0.01),经溶栓治疗后显著缩短(P<0.01).(2)32例AMI患者经静脉溶栓再通后,QTd指标显著缩短(P<0.01).(3)AMI患者QTd>60ms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QTd是无创测量AMI后恢复程度的有效指标之一,可用于协助判断溶栓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4.
适时有效的溶栓疗法可恢复急性心肌梗死(AMI)血流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等,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对其正确判断、处理和预防是降低AMI早期死亡率的关键。研究表明,心室复极变异是引起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重要因素之一;而QT 相似文献
5.
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QT离散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接受溶栓治疗,有效15例,无效17例。无效组溶栓后6的QTc离散度较溶栓后2小时更长,有效组溶栓后6小时较溶栓后2小时QTcd明显下降两组溶栓后6小时的QTcd差异有显著性。发病一周后两组QTcd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7.
9.
10.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 (QTintervaldispersion ,QTd)的变化 ,我们将 34例施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病人分为 2组 :再通组 18例 ,未通组 16例。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 2、8、2 4、4 8h和 1周的同步 12导联心电图QTd。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分别为 :58.3± 13.5ms ,56.2± 17.1ms ;溶栓后再通组与未通组QTd分别为 :2h ,70 .2± 14.2ms ,58.5± 13.1ms ;8h ,51.2± 13.6ms ,73.4± 15.8ms ;2 4h ,4 8.7± 16.8ms,66.5± 15.2ms ;4 8h ,4 0 .5± 11.8,66.5± 15.2 ;1周 ,38.6± 13.4 ,50 .1± 15.8。溶栓后 ,再通组与未通组QTd各对应时间段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溶栓前再通组与未通组QT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说明成功的溶栓治疗使心室复极的QTd缩短 ,使QTd最高值提前出现。QTd缩短速度明显加快 ,对于判断溶栓治疗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QT间期离散度(QTcd)指心电图(ECG)各导联间QT时限变异的程度。它与心室肌复极不一致有关。QTcd与各种心脏疾病的关系时有报道。本文测量4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cd,发现溶栓 相似文献
12.
QT离散度(QTd)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而再灌注治疗能降低QTd,改善预后。本文比较了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即静脉溶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王春娥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5):36-37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以及不同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AMI患58例(溶栓组30例,其中发病6小时内溶栓16例,6-24小时溶栓14例;对照组28例)入院时入入院后24小时心电图的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溶栓组QTcd较溶栓前显缩短,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但发病6小时内、6-24小时溶栓的QTcd无明显差别。结论:AMI后24小时内溶栓可以缩短QTcd。 相似文献
15.
16.
Q-T离散度(Q-Tc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致命性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对66例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cd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对 3 7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者溶栓治疗前后QTcd作观察 ,研究QTcd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溶栓治疗前后行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测量QTcd且与正常人心电图进行比较 ,以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标准判定是否成功。结果 AMI组 (A组 )溶栓前与对照组 (B组 )QTcd有显著差异 ( 76.4± 18.5 )ms与 ( 3 6.1± 10 .3 )ms ,P <0 0 1。溶栓有效组 (A1 组 )QTcd于 2h左右后显著降低 ( 5 0 4± 17 7)ms与 ( 78 5± 10 9)ms ,P <0 0 5 ,无效组 (A2 组 )则QTcd恢复较慢。 8例发生室颤者的QTcd明显高于无室颤组 ( 110 6± 19 2 )ms与 ( 76 7± 16 1)ms,P <0 0 0 1,其中 5例再通后室颤消失 ,QTcd明显下降 ( 69 4± 11 2 )ms。结论 溶栓成功可明显降低QTcd ,减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观察4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JT离散度(JTd)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成功组QTd、JTd较溶栓前显著减少而非成功级QTd、JTd较溶栓前无显著性差异,因此,QTd、JTd可作为判断溶栓成功的参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53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非溶栓组QTd比较。结果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小,而未通组及非溶栓组QTd增大,且后两组间QT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QTd增大者发生室性快速心律失常比率增大。结论AMI患者QTd明显增大,但静脉溶栓再通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减小,同时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