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患者早期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与创伤严重度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03年3月~2004年2月急诊就诊的多发创伤患者93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h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血清FSH、LH水平,并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93例患者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ISS<16分47例,25≥ISS≥16分24例,ISS>25分22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按GCS评分分组ISS<16分14例,25≥ISS≥16分14例,ISS>25分12例,并比较各分组间FSH、LH水平.结果 严重创伤组(ISS>25分)与合并颅脑损伤组患者早期FSH、LH明显升高(P<0.01).ISS>25分组、25≥ISS≥16分组、ISS<16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P<0.05或0.01),且前2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颅脑损伤者中,GCS>8分组、8≥GCS>5分组、5≥GCS≥3分组血清FSH、LH水平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FSH、LH水平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黄小林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98-1398
目的:调查与分析多发性创伤骨折急救中漏诊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5-01~2009-12就诊的多发性创伤689例中骨折漏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89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其中骨折漏诊73例,占10.6%;骨折漏诊的骨折部位主要以四肢为主,占28.8%。骨折漏诊中ISS〈16共36例,16分≤ISS〈25分共24例,ISS≥25分共13例,每组损伤程度两两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折漏诊其主要合并伤为颅脑损伤,占41.1%。结论:漏诊多为损伤严重、四肢损伤及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故医生在对多发伤骨折患者给予急救时,需认真仔细查体,提高病情分析及阅片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HIPS评分系统(The Madras Head Injury Prognostic Scale)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同济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96例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和MHIPS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大小衡量各评分系统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比较3种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GCS、ISS和MHIPS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8、0.770、0.854,MHIPS与GCS评分间AUC有统计学差异,与ISS评分AUC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HIPS评分系统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颅脑损伤评分系统,但仍需要更多临床资料去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6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8例,女性17例;年龄16~65岁,平均38.2岁。其中合并腹部闭合性损伤18例,合并血气胸、创伤性湿肺、多发肋骨骨折及心脏挫伤12例,合并骨盆骨折11例,合并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9例,合并四肢骨折15例;GCS≤8分,ISS≥16分。结果 6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30例(46.2%),轻度残疾12例(18.5%),重度残疾8例(12.3%),植物生存状态及自动出院6例(9.2%),9例死亡(13.8%)。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且复杂,病死率及致残率高,采用多发伤一体化救治模式及损害控制外科原则,优先处理重型颅脑损伤,结合重症综合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各类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的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以提高该类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6年6月伤后24h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急诊收入ICU及胸外科的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明损伤分级90版(AIS-90),纳入AIS≥3分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以是否输血、是否为单纯性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是否ISS25分以及是否GCS9分分组,比较入院24h内凝血功能变化差异。结果共纳入228例患者,死亡15例,死亡组ISS评分均高于存活组(t=14.49,P0.01),GC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t=14.44,P0.01)。在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中,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多发伤组、ISS评分25分组及GCS9分组均高于相应的单纯胸部创伤组、ISS﹤25分组及GCS9分组(P﹤0.01);凝血酶原时间(PT)ISS25分组中,高于ISS≤25分组(P0.01)。结论合并多发伤的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患者在受伤早期,D-D和FDP明显升高,且该类患者多具有GCS和ISS高评分特点,是临床筛选高危创伤患者并指导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 680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单个危险因素,应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引起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多发伤患者死亡率为9.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ISS≥16分、创伤后心脏骤停、低血压、急性肺损伤(ALI)/ARDS、机械通气、低体温、肺部感染、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高钠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ARF)、高胆红素血症、血小板减少、MODS、入院第1天输液总量≥5 L等危险因素与多发伤患者死亡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综合分析显示,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ISS≥16分、创伤早期心脏骤停、MODS(受累器官数≥3个)及感染性休克等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充分认识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恰当的临床对策,可能是降低多发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GCS与AIS、ISS接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伤评分中目前较通用的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和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评分不统一 ,影响了对伴有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总体伤情的评定。作者提出一种方案 ,试图将GCS评分与AIS及ISS接轨 ,并分析其临床依据 ,以便于对伴有颅脑损伤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进行快速、简捷的ISS评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脓毒症和损伤严重度的关系. 方法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按ISS评分排序后分为严重组(30例),危重组(30例);按是否伴发脓毒症分为脓毒症组(22例)和非脓毒症组(38例).于伤后1,3,5,8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率. 结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5 dTreg细胞比率开始升高,与伤后3 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8 d仍持续升高(P<0.05).伤后8 d,危重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严重组(P<0.01),脓毒症组外周血Treg细胞比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Treg细胞比率与ISS评分呈正相关(rs=0.654,P<0.01). 结论 Treg细胞在严重创伤后的免疫抑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Treg细胞比率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判断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合并肠破裂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济医院创伤外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37例多发伤伴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其中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砸伤7例,摔跌伤1例,爆炸伤1例。结果 20例在受伤24h后确诊肠破裂,漏诊率为29.7%。严重多发伤患者(ISS16分)肠破裂漏诊率高于轻伤患者(ISS≤16分)。3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死亡4例,病死率10.8%。结论多发伤患者创伤程度越重,肠破裂的漏诊率越高。采取腹部超声、CT、腹腔镜等多种辅助检查有助于多发伤患者肠道损伤的早期诊断。传统的剖腹探查术仍是治疗肠破裂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48 h)骨折外固定术在重型颅脑创伤(GCS≤8)合并四肢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统计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年龄、性别、颅脑创伤情况、骨折部位分布及其他全身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根据骨折的早期(<48 h)治疗方法不同,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两组.A组:早期骨折外固定组(40例);B组: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组(5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A组在感染率、褥疮、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P<0.05).A组的ICU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四肢骨折的患者,开展早期骨折外固定法与原有早期骨牵引、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法相比,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制订相应的预防、抢救及治疗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 246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4组: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将各组性别比例、致伤原因、伤后死亡时间、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和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各年龄组均以男性患者多见.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伤,其次为坠落伤、钝锐器伤、跌伤等.全组患者伤后24h内的死亡率为8.8%,24 h以后的死亡率为2.0%,老年组伤后24 h内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4 h以后的死亡率和青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中年组相比有差异(P<0.05).ISS对预后的影响是计分越高,患者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而GCS则正好相反,即计分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组死亡患者的ISS和GCS与其他年龄组相比,有差异或显著性差异.结论各年龄组严重创伤患者在性别比例、致伤原因、预后等方面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ISS及GCS是判断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较为客观的2个指标,抢救治疗以伤后24h内尤其重要,对老年患者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和手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采用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81例(治疗组)与2004年7月-2007年6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治疗同样的患者65例(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伤后6个月GOS评估法判定其疗效:治疗组良好(5分)21例,中残(4分)19例,重残(3分)24例,植物生存(2分)5例,死亡(1分)12例(P<0.01),预后较好(良好/中残)占49%(P<0.05),预后较差或差(重残/植物生存/死亡)占51%;对照组良好(5分)12例,中残(4分)9例,重残(3分)22例,植物生存(2分)3例,死亡(1分)19例,预后较好占32%,预后较差占68%.治疗组并发术后颅内血肿、硬膜下积液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开颅个体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较好疗效,能有效降低大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 4年来收治的 3 7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体征延迟出现并进行性加重的患者资料 ,分析此类患者腹部手术前后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和简明损伤定级 (AIS)差异、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伤后是否直接入ICU的关系。 结果 伤后直接入ICU与未直接入ICU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ISS、AIS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患者腹部手术前后ISS及AI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 ,死亡率与伤后是否直接入ICU密切相关 (P =0 .0 18) ,并发症发生率与是否直接入ICU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67)。 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腹部脏器损伤延迟加重的患者伤后直接入ICU ,适当放宽手术指征可能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多发伤救治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漏诊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以减少其发生率。 方法对 1996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6 89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漏诊组 (5 6例 )和无漏诊组 (6 33例 )。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以确定漏诊的发生率 ,引起漏诊的原因以及漏诊所产生的临床后果。 结果  6 89例患者中有 5 6例 (8.1% )漏诊。与无漏诊组比较 ,漏诊组患者的创伤评分较高 ,住院时间和ICU治疗时间较长 (P <0 .0 5 )。漏诊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较低 ,使用镇静剂的比例 (2 6 .8% )明显增高 (P <0 .0 5 )。在造成 98例次漏诊的原因中 ,5 6 .1% (5 5 / 98)与医师评估有关 ,是可以避免的因素 ;4 3.9% (43/ 98)与患者伤情有关。 结论合并早期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损伤患者容易出现漏诊 ,并且会加重患者病情。通过重复临床评估和保持高度警惕性 ,大多数漏诊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46例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比较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和伤情,以指导创伤的救治。 方法 46例胸外伤合并膈肌破裂病人分为穿透伤组和钝性伤组,比较两组的损伤情况,并应用创伤评分系统进行创伤严重度评估。 结果 钝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低,复杂,常合并全身多发伤,但伤情进展相对较慢;穿透性胸外伤造成膈肌破裂的发生率高,伤情进展迅速,早期易出现失血性休克。比较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修正创伤评分(RTS)和胸部简明损伤定级(AI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钝性伤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和腹部AIS较低,分别为12.69±2.69,1.62±1.66(P<0.05)。 结论 针对钝性与穿透性膈肌损伤的不同临床特点,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