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芬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7):88+99-88,99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影响原因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采集950份本院住院患者的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中溶血、脂血、凝血等情况及时处理并分析原因。结果对950份血液标本进行总体分析,其中含血清标本650份、血浆标本220份、全血标本80份,不合格标本60份,占标本总数的6.31%;经过分析,不合格标本主要由5种原因造成,分别为溶血10例(16.67%)、凝固5例(8.33%)、抗凝剂错用20例(33.33%)、量的误差18例(30.00%)及其他7例(11.67%)。结论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临床血液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共选取8723份血液标本,对血液标本做相关的检验,统计出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及比例,并分析血液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8723份血液标本中,最终确定不合格标本331份,所占比例为3.8%。而ALT及HBsAg指标不合格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针对常见的血液不合格原因作出相应的改善,可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50例,记录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在临床检验中的原因。结果在150份血液标本中,有14例血液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9.3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种类包括:3例溶血,占比21.4%;4例凝血,占比28.6%;5例标本量不足,占比35.7%;2例标本错误,占比14.3%。结论不合格标本对血常规检验结果有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时要分析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以及临床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根据临床经验寻找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分析前误差,提高标本质量以进一步提高检验水平。方法检验医学中心拒绝接收的不合格血液标本725份,仔细记录不合格标本的性状与情况,按不合格原因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分析显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凝血、溶血、血量少、错误使用抗凝管、送检超时等,其中尤以标本凝血和血量不足为主要原因。结论实验室必须加强其与临床和护理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不合格血液标本信息,积极寻找并制定有效措施。采血人员也应当严格按照采集血液的规章制度进行血液采集,把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3例患者视为调查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且对其标本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制定相关的预防对策。结果:203份血液标本中,不合格14例,所占比例为6.9%。引发原因主要包含样本量少、抗凝不全、凝血、溶血以及送检不及时等。结论: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提升临床检验的重视程度,提升血液标本检验的合格率,以便于明确了解患者的症状情况,为临床诊治工作带来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血液临床检验的实际经验,探讨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l2年6月在我院采集的460份血液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些血液样品进行免疫、生化、血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共收集460份血液标本,其中全血61份,血浆230份,血清169份。通过检验,查出有37份血液样本不合格,血液样品不合格率达到8.04%(37/460)。通过分析和总结不合格血液样品产生的不同原因,将其分为5类:溶血、抗凝剂使用不当、血液凝固、标本量不准及其他,这5类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73%、21.62%、10.81%、32.43%、8.11%。结论在采集临床血液检测标本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规范,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确保能够得到准确的血液检测结果,提高临床的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关于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原因探究,同时提出有效的针对性措。方法本文选择采用的方法为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选择在此期间的10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分析其中所存在的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同时总结出现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有关的解决对策。结果本文抽选的1000份血液标本当中遴选出不合格血检验液标本85份,占8.50%;进一步总结不合格标本可以得出,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出现的原因主要是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采血人员业务不熟练、责任心不强、操作未按流程进行、为厉行无菌操作等,对于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 Regression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得出:脂血因素、溶血因素、血液标本量不符合要求、采血管应用错误、送检超时是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的过程当中,导致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发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总结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出现,有效的规范临床血液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至2015年收到的6834份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其临床不合格发生率及不合格发生原因分析,并探讨其控制策略。结果本次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共出现104例不合格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1.52%,其中各种类型标本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在前三位的是痰液标本、尿液标本以及血液标本,其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不规范、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等。结论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以及检测中一定要严格依照相关规范实施,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为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其相关的对策。方法选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送检的1500份血液标本,对这1500份血液标本进行分析,了解临床检验不合格率,积极的查找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结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的不合格率为10.9%。其中120份不合格标本中,33.3%是由于标本凝固导致的,25.0%是由于没有及时送检导致的,16.7%是由于标本量不足导致的,12.5.0%是由于患者信息丢失导致的,8.3%是由于采血过程不规范导致的,4.2%主要是由于使用的材料不合格导致的。结论血液标本临床检检验不合格是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解决,能够进一步提高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玉洁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2-493
目的分析检验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2月到2011年11月这段期间,各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采集血液做血液细胞学、免疫以及生化检查的1100份血液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进行严格的质量标准检查,以判定血液标本质量,对于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要进行准确的记录,标明血液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探讨正确采集检验标本的方法。结果共收集了1100份血液标本,其中血浆标本为290份(26.4%),血清标本640份(58.2%),全血标本170份(15.4%)。其中有120份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占总血液标本的10.9%。其中不合格的原因:采血量不正确29份,所占比例为26.4%;标本容器选择不正确13份,所占比例为11.8%;标本溶血45份,所占比例为40.9%;错用抗凝20份,所占比例为18.2%;凝固3份,所占比例为2.7%。结论正确采集血液标本是确保血液检验结果准确、真实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标本质量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采集检验标本的行为,保证检验标本流程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检验标本的可靠性,降低不合格检验标本的比例,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秦兵 《哈尔滨医药》2013,33(4):300-301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6至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 (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 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临床检验中不合格血液标本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方法 2009年4月-2012年7月采集血液标本700份,分析其不合格的原因.结果 700分血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5份(6.43%).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量不准15份(33.33%)、溶血12份(26.67%).结论 血液标本的合格管理要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这样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现象的出现,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提出相应优化政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不合格血液标本80例,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结果检验不合格标本80例,其中凝血与溶血占有主要原因,分别占41.25%、26.25%,其他原因为标准量不符合要求、抗凝管使用错误、采血位置不当、脂血、延时送检等。结论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凝血、溶血是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采血者的业务能力,加强采血过程的监控,提高检验科室与临床的有效沟通,对采血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临床血液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常规临床检验分析。方法对某部官兵2011年12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份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临床检验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误差原因分析,其中采血时间不恰当,占23.53%,采血标本量不足占39.71%,血液标本有凝块占16.18%,溶血占8.82%,其他因素占11.76%;经统计学分析,采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血液检验误差的主要原因,与其他各因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患者血液标本的质量,应严谨做好每一个环节,避免标本误差的出现,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探讨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检验科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方法 随机抽取ICU、妇科、儿科等9个临床科室990份血液标本,统计标本采集-接收时间间隔和对分析2011年1076份不合格标本退检原因.结果 9个临床科室的血液标本采集-接收平均间隔时间为4 ~ 38 min,2011年血液标本退检率为0.07%,退检原因约50种.结论 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血液标本,能减少不合格标本的产生,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本院检验科确诊的371例患者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并对其不合格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结果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得知,血凝107例,占比28.84%、标本量少88例,占比23.72%、容器选择错误58例,占比15.63%、患者信息不相符50例,占比13.48%、采集不规范42例,占比11.32%、脂血20例,占比5.39%及疑似标本污染6例,占比1.62%等。结论针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情况而言,医务人员应严格送检时间,加强规范操作,以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合格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探讨并分析临床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预防性改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血液标本1002份作为对照组,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血液标本1002份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存和常规取血的方法;在给予研究组采取常规保存的方法上对取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对两组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改善措施。结果:研究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2.4%)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液标本不合格率(7.3%),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抗凝不全、送检时间不长以及凝血这一系列原因,对临床检验血液标本是否合格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采用相应的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让不合格率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还切实的避免不合格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近两年同时间段不合格血液标本的数量,总结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0月—2011年12月及2012年10月—2012年12月的不合格血液标本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所选标本中不合格血液标本总数分别为189例和117例,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0.61%和0.32%;按照拒收原因做分类统计,其中防凝标本凝固分别为112例和79例,抗凝剂使用错误分别为17例和8例,标本严重溶血分别为19例和11例,标本量过多或过少分别为20例和7例,其他分别为21例和12例。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才能提高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9.
马永梅 《北方药学》2011,8(4):91-92
目的:研究临床上影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原因。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门诊住院40例病人临床血液不合格检验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份不合格病人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中,血液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有:采血量不准确;采血时机不恰当;抗凝的标本有凝块;体外溶血;把病人标本弄错或者是标本采集好后没有马上按时送检等。其中采集标本量不够占总数的30,采集标本的时间不恰当占15,标本有凝块占27.5,溶血占5,其他原因占22.5。结论: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把握好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标本在所有标本中所占比例,找出不合格标本出现的主要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300份送检的微生物检验标本中有80份样本不合格,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7%。此外,水质检测不达标的有17份,所占比例为21.3%,卫生餐具的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高,有26份不达标,所占的比例为32.5%,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21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6.3%,空气检验标本不合格的有16份,不合格所占的比例为20.0%。在质量控制对策方面,需要加大对此种类型的监控力度。结论从本次研究中发现,公共卫生用具和一次性消毒餐具检验标本不合格所占的比例最高,标本本身达不到检验的标准和标本本身的质量出现问题是造成微生物标本检查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此外,疾控中心内部,还需要充分调动每个不同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最大程度优化检验流程,加强人员培训。通过这些措施能够很好地提高样本检测质量,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