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护理与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ICU30例危重患者行气管切开手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配合和术后护理经验.结果:气管切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为10-25 min,平均15.6±2.5 min.1例术中出血稍多,1例有局部血肿,1例术后创口有少量渗血,未出现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肺不张、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非计划性脱管1例,及时按气管切开体位固定患者,立即将套管置入.30例中,治愈28例;因原发病抢救无效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为93.33%.结论:对气管切开急诊ICU机械通气危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明显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手术时机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气管切开术提供参考。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 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29例行气管切开术,分析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及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129例患者中95例患者于机械通气10d以后行气管切开术,34例患者于机械通气4d内行气管切开术;发生气管切开并发症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3%。结论气管切开适应证已大大扩展,手术时机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大相关性,正确选择气管切开的时机可有效减少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情况、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ICU收治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7例,总结患者临床情况,给予细心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7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ICU监护时间为(12.48±3.06)d,通气时间(10.04±2.55)d。患者并发症率17.65%,其中导管脱出患者0例,气管黏膜坏死、出血患者1例,胃肠障碍患者0例,导管阻塞患者1例,通气不良患者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例。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其中很满意10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结论急诊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要点较多,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主要护理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将该院 ICU 治疗的180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分为2组,其中同意早期行气管切开的患者105例为早期组,其余75例患者为晚期组。比较2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早期组气管切开率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一般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ICU危重症患者呼吸系统不能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时而发生呼吸衰竭时,需要机械通气辅助或者代替患者自主呼吸[1]。近年来,随着床旁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对ICU患者实施气管切开的操作越来越简便,实施气管切开的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但气管切开术手术操作本身存在出血、气管切口感染、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对气管切开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气管切开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需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施行早期气管切开,然而与许多相关研究的最终结论并不一致。本文对气管切开在机械通气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为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张家留  倪海滨  高伟  张丰  张爱萍 《江苏医药》2012,38(9):1095-109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时机对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ICU的脑卒中伴肺部感染需要经皮气管切开的患者48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发病后3-4 d)气管切开组(A组,24例)和晚期(发病后8-10 d)气管切开组(B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lasgow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持续时间、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SIRS持续时间,CPIS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0.05),但在ICU入住时间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不同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应根据Glasgow评分及CPIS评分个体化选择气管切开时间.  相似文献   

7.
<正>人工呼吸道(气管切开)已广泛用于临床急诊和危重患者的抢救,对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人工气道的护理和加强气道的管理是保证患者有效机械通气(MV)和缩短待机时间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107例患者MV中人工气道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和晚期行气管切开术对 ICU 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80例危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 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 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 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行机械通气的成年 ICU 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晚期气管切开,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作用方面,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优势。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 以内)气管切开术,建议机械通气10d 后再考虑行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经皮气管切开手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40例经皮气管切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手术时间为7-15 min,平均9.6±2.7 min,手术全部成功,建立了人工气道。无大出血、缺氧、窒息、气胸、气管食管瘘等严重意外。1例有局部气肿,l例术后创口有少量渗血,未出现不能控制的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非计划性脱管1例,及时按气管切开体位固定患者,立即将套管置入,气管切开术成功率100%。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无需切开气管软骨环,亦无需要层层手术分离颈部前组织,因而手术切口及创伤均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急救手术,上呼吸道梗阻和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的经典临床指征,但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食管反流引起的肺部感染是并发症之一,据报道,气管切开的患者有69%出现胃内容物误吸,并常在气管切开后72h内发生。当不能进行有效呼吸时气管切开是唯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途径。所以预防食管反流及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5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各种临床指标对有机磷小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2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入住ICU、发生IMS的时间、心率、乙酰胆碱脂酶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进行系统回顾。按是否存活分为生存组32例、死亡组20例,按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否入住ICU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心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碱脂酶指标、发生IMS的时间、并发症与生存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入住ICU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经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护理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近3年所行气管切开期间呼吸机管理、气道护理、营养和临床观察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无其他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保持气道通畅和防治呼吸道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合并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气管切开进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后采用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加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效果显著19例(52.8%),效果良好14例(38.9%),无效3例(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呼吸肌麻痹气管切开后,心理护理干预、呼吸机的正确使用以及机械通气的精心护理和良好的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监护病房中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抢救措施 ,但由于其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常导致临床治疗困难 ,因此做好呼吸道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 ICU从 2 0 0 0年~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 4 8例机械通气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5岁。呼吸机治疗持续时间最短 2 0小时 ,最长 6 5天 ;气管插管 32例 ,气管切开 16例。其中脑外伤 2 5例 ,脑血管意外 9例 ,胸部手术 9例 ,其它术后呼吸衰竭 5例。2 护理2 .1 及时吸痰 ,保持呼吸道畅通 ,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ICU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成PDT组(45例)及OT组(41例).对手术操作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操作相关的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操作时间PDT组(12±4.9)min与OT组(24±6.1)min比较,P<0.01;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PDT组2/45例,COT组12/41例(P<0.05),操作相关的病死率两组均为零.结论 PDT较OT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并发症发生率低、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诱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ICU出现的40例行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感染组,选取同期行气管切开而未发生肺部感染的74例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护理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及要点。结果:具有吸烟史、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人员年资低、长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应用H2受体阻滞剂及制酸剂、多人同处一间病房等是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做好病房的清洁、消毒工作,选择高技能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预防ICU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机械通气建立气道通路的方式有3种,闭合通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机械通气时最常用的连接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是危重患者常用而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氧合和通气,减少呼吸作功,支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以及进行呼吸衰竭的治疗。下面浅谈一下机械通气患者的气管插管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杨春红  张纳新 《河北医药》2012,34(15):2279-2281
目的 评估气管切开时间对ICU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及气管切开后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行气管切开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研究终点为ICU和住院病死率,ICU和住院天数,以及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中患者的上机至气管切开时间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平均总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并随着气管切开时间早晚逐渐增加(P<0.01).拔管患者总住院时间比未拔管患者长(P<0.01).结论 气管切开时机是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预示因子,但不是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60例患者经过机械通气,7d出现肺部感染2例,10d出现肺部感染5例,经过药物治疗和精心护理,10d后肺部感染症状得到控制3例,2例完全耐药伴全身功能衰竭死亡,另2例经呼吸机支持治疗20d,配合抗生素治疗,逐渐脱机。结论加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能减少呼吸机治疗引起的相关并发症,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计划性气管拔管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6月ICU机械通气气管插管92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为2014年7月至12月ICU机械通气气管插管患者9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管插管护理流程工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品管圈活动,并按计划实施方案.结果 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堵管、导管移位、脱管、气囊漏气的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的减少气管插管堵管、导管移位、脱管、气囊漏气的发生率,保证危重患者有效、连续性治疗护理,减轻患者痛苦,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