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 throm bom odulin,TM)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三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 ,抽取血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其血浆 TM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TM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5 ) ;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间患者血浆 TM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血浆可溶性 TM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 ,对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伴有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综合征,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病变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扩张冠状动脉,抑制微血栓形成正确处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近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地尔硫(艹卓)(合贝爽注射液)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他汀类药物的长期应用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其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1],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10月用辛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与未用二药之一的常规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血压病患者冠心病程度与血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 160例高血压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依肌钙蛋白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用循环酶测定3组患者血清Hcy.结果 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病变不稳定程度的增加,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Hcy浓度依次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冠心病程度与Hcy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兰烨  张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3):3127-312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对象,及时治疗可防止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1]).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合贝爽静脉点滴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l)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可迅速进展为AMI,甚至猝死.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及时有效的治疗心绞痛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我们对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水平,探讨其与不稳定性斑块及临床危险度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水平。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8例,分属低、中、高危3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51例。结果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分别为236±33 INT.mm2、224±23 INT.mm2、455±51 INT.mm2和503±45 INT.mm2。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组之间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原水平无明显差别。Western免疫印迹法也显示了类似的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低危、中危、高危3个亚组间比较,无论是酶原还是活性酶的水平均未发现显著差别。结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增高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一个危险信号,但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危险度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探ABCA1蛋白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31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0例、稳定型心绞痛10例)和非冠心病者10例,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BCA1蛋白表达(19±3)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ABCA1蛋白表达(18±2)明显强于稳定型心绞痛(13±3)与非冠心病患者(12±2)(P=0.00).结论 ABCA1蛋白强表达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情多变,能可逆性地转化为稳定型心绞痛,但也可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粹死,是冠心病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因此倍受临床重视。然其中不少病人转归不好,固然与患者的病情较重有关,但亦与临床治疗的不到位或措施不当有关。现根据我院的收治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失败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vWF-c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分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分别于急性期(入院后即刻)和恢复期(4周)采血.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入院次日空腹采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vWF活性水平,残余胶原结合力试验测定血浆vWF-cp活性水平.结果 ①血浆vWF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10%±25%、急性心肌梗死组急性期131%±25%,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84%±19%和对照组72%±13%(P<0.01);亦高于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恢复期为77%±9%,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76%±11%)(P<0.01);②急性期血浆vWF-cp活性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53%±12%、急性心肌梗死组46%±12%,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77%±10%和对照组81%±17%(P<0.01);亦低于该组恢复期(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恢复期分别为80%±7%和81%±7%,P<0.01);③恢复期各项指标与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vWF水平升高、vWF-cp活性降低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栓形成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属临床急症范畴.纤溶酶是近年来新研发的一种纤溶制剂,已经成功用于脑梗死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治疗.但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将临床应用纤溶酶治疗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7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1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应用ELISA测定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抗丙二醛-乙醛加合物抗体IgG水平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对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兰花 《山东医药》2008,48(7):23-23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由于它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ATM),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SD),倍受医护人员的重视.现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患者的诱因及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拟探索一种早期灵敏和特异的斑块不稳定性的标志物—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方法在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15例非冠心病人群中测定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钙蛋白Ⅰ。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对照者(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呈正相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升高不代表心肌特异性坏死改变,而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蒙玉玲  陈霞 《山东医药》2008,48(28):115-1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若不及时恰当处理,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急诊科护士对胸痛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协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及时有效干预,有助于成功抢救UAP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往往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采用常规治疗加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我院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文莉 《山东医药》2010,50(27):105-10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们采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苦碟子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