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本文用计算机处理的脑电功率谱(APS)指标 及 观察脑动脉硬化病人其血流变正常或高粘血症下的脑电功率谱改变,探讨了血流变变化对脑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高粘血症时,脑电活动抑制,表现为慢波活动(δ、θ)增多,而快波活动(α、β)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三维经颅多普勒(3D—TCD)和脑电地形图(BEAM)对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进行同一时间内的测定,旨在探讨颅内动脉血流同脑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颅内动脉血流供血减少时,其供血区域内的慢波增多,而快波减少,δ θ/α β功率比,较正常血流组明显增高,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人当供血减少时,必产生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挫伤脑血流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本研究检测颅脑外伤后脑血流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GK公司生产的四通道八分度经颅多普勒(TCD),于伤后2、8、12、24、72h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血管在不同时间的血流峰值(PACA、PMCA)、平均值(VmMCA、VmA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伤后4 h内脑血流加速,表现为脑血管痉挛;8~24h血流速度持续升高;伤后72 h脑血流速度较伤后24h减慢;伤后对侧脑血流速度变化与伤侧相同,但变化相对较小;伤后PI逐渐升高,12、24、72 h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伤后72h内脑挫伤区供血血管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24 h下降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 (ECP)改善颅内血供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CP)的新途径。方法 对 20例 CP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中加入 ECP,治疗前后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 (TCD)测脑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管阻力,作配对比较。结果 治疗前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均为高阻低速型,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大脑中动脉 (MCA)、大脑前动脉 (ACA)的收缩峰值 (PEAK)、平均血速度 (MENA)均明显增加,差异显著 P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卒中后抑郁 (PSD)表现者脑底动脉供血情况和经颅超声彩色多普勒 (TCD)技术检测的意义。方法 用 2mHz探头经颞窗搜索脑底动脉血流信号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卒中后抑郁者脑底动脉检出率低,平均血流速度 (MS)缓慢和阻力指数 (RI)增高均以大脑中动脉 (MCA)和大脑前动脉 (ACA)明显,与对照组比较 (P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血康滴丸治疗血栓病并高粘滞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80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5项指标。结果经脑血康滴丸治疗后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红细胞压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下降(P&;lt;0.01)。结论脑血康滴丸能有效地改变血栓病高粘滞状态,对防治血栓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13-2614
探索脑供血不足性眩晕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疗效。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椎动脉血管搏动指数、椎动脉血流速度、基底动脉血管搏动指数、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下肢束带法实现对健康成年人脑动脉自动调节功能的无创、定量测定,并初步探讨此方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72例由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双功能超声排除颅内、外血管病变的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放松双股束带后10s内平均动脉压和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通过比较二者对时间的变化率,得出健康成年人的脑动脉自动调节指数(ARI)。结果健康受试者在放松双股束带后的双侧MCA血流速度在短暂下降后,迅速回升至基线水平,同步血压记录也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上升速率明显慢于MCA血流速度。利用TCD8软件分析得出健康成年人的ARI值为5.25±1.39。ARI与受试者年龄、平均动脉压之间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利用TCD测定MCA流速、无创记录血压,可以便捷、定量的评价脑动脉的自动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脑供血比的年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140例健康查体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脑血流量及心输出量,并记录测量其他相关一般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使用线性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脑供血比以每十年1.3%的速度减少。女性脑供血比高于男性(18.68%±6.15%vs. 13.23%±4.93%, P<0.01)。经线性相关分析,BMI、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脑血管阻力与脑供血比显著相关(P<0.01);经多元回归分析校正后,仅BMI与脑供血比独立负相关(β=-0.311,P<0.01) 结论 健康人群中,脑供血比随年龄增长而减低,且女性脑供血比一直高于男性。BMI (体质指数) 与脑供血比独立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血管数字减影(DSA)证实为脑AVM的患进行了TCD检测。结果:检测出脑AVM供血动脉的TCD血流参数明显异常,其中血流速度峰值高于正常1~2倍,以舒张期血流速度增高为主,搏动指数降低24例;频谱及音频异常24例;出现颅内“盗血”9例。检测出供血动脉TCD与DSA结果符合率为96%。结论:TCD是一种无创、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作为脑AV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前后效果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15 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P <0 .0 0 1) ;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高血压脑出血(ICH)后脑休克期的影响因素。方法:统一的标准、方式、调查表,观察133例ICH脑休克期出血部位、出血量,既往史评分,伴发症评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患肢肌张力,病理征。结果:133例ICH中,93例出现脑休克,休克时间长短不一,大多在7~21天;不同部位、出血量决定脑休克的发生,伴发症评分分值高,部分脑休克时间长;部分脑休克患者,正中神经(N)、腓深神经(N)运动传导速度(mNcv)慢。结论:ICH脑休克期大多在7~21天,受多因素影响,其中部位、出血量为主要,伴发症、周围神经功能为次,脑休克的病理生理复杂。  相似文献   

13.
多发性脑梗死与单发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多发性脑梗死(MCI)与单发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以利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为MCI和SCI组,对可能影响多发性脑梗死发病的24项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可能的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无差异,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瓣膜病、吸烟、脑梗死史、入院首次收缩压等危险因素在MCI与SCI组间有显著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4,95%CI(1.003,1.026)]、高血压[OR=1.566,95%CI(1.185,2.068)]、吸烟[OR=1.473,95%CI(1.052,2.061)]、脑梗死史[OR=1.948,95%CI(1.326,2.864)]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SCI相比,年龄、高血压、吸烟、脑梗死史为MC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TCD对烟雾病的脑血流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烟雾病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颅底动脉异常血管网形成导致的脑血管病理改变。通过对5000例患者的脑血流检查获得了15例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提出采用无创的TCD检查手段,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追踪观察,达到早期诊断烟雾病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Cerebral Palsy (CP) is a muscle and movement disorder that affects children and is the result of early brain injury. The causes and nature of the brain damage may vary considerably, which renders children with cerebral palsy a heterogeneous group. Only recently has research begun to utilize technology to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brain injury and the relation to clinical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reviews neuropsychological findings on children with a diagnosis of CP with regard to the spastic, dyskinetic, and ataxic types. Specifically, areas of sensorimotor functioning, language and verbal skills, visual-spatial and perceptual skills, learning and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ing are reviewed.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s well as a neurobiological cause of executive function defici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及病理生理TOAST分型,以及这两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无脑微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急性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脑微出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A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26例(TIA组)进行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检查,根据有无脑微出血(CMBs)将112例患者分为有CMBs组与无CMBs组。比较ACI组、TIA组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TOAST分型及有CMBs组与无CMBs组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组CMBs发生率显著高于TIA组(23.3%比3.8%,P<0.05);在病理生理TOAST分型中,TIA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显著高于ACI组(26.9%比9.3%,P<0.05);ACI组、TIA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心房纤颤、T2白质高信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CMBs组收缩压、T2白质高信号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无CMBs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常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较急性脑梗死多见;收缩压水平和T2白质高信号评分是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TCD对颅内静脉血流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例正常人和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行颅内静脉血流检测。经颞窗探测大脑中深静脉(DMCV)和基底静脉(BV)。结果示,探测深度DMCV为44~70mm,BV为48~88mm,血流方向背离探头,平均血流速度(Vmean)9~20cm/s,搏动指数0.16~0.50。正常人和患者Vmean无显著差异,但ICVD患者的探测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学对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血液流变学对腔隙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CBF)的影响;随机选择58例患者同时检查血液流变学、TCD及133Xe吸入法测定CBF;结果血液流变学异常24例,正常24例,异常组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及CBF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0.01;切变率分别为200s-1、10s-1时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与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呈负相关,r=-0.87、-0.92、-0.83,P<0,01。相应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Vm呈良好的一致性。故认为高粘血症使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速度下降,脑血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杨德本  林正蓉 《华西医学》1995,10(2):178-179
本文报告脑动脉硬化所致精神障碍27例,其中幻觉想症状群9例(33.33%),情感障碍症状群6例(22.22%),感知综合障碍症状群5例(18.52%),紧张症状群4例(14.81%),遗忘症状群3例(11.11%)。由此我们提出:对发病年龄45岁以上或绝经后期妇女,无精神创伤等诱因,首次出现这些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时,应与功能性疾病鉴别,以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的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临床最终诊断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HCI)的CT平扫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中动脉供血区HCI的CT平扫表现有: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密度减低(24/53)、梗死区灰白质境界模糊(14/53)、梗死区脑沟裂变浅或消失(29/53)、同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53)。其中密度减低是脑梗死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征象。结论HCI的CT平扫表现因血管闭塞的快慢、梗死面积的大小、部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而不同,平扫征象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HCI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