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速率法测定肌酐具有微量、快速、精密度高等优点,但对血浆标本的分离时间说明书上没有严格的要求.献指出.延误血浆分离会使肌酐浓度产生假性升高.为此.我们做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肌酐的测定方法颇多 ,多数是根据肌酐与碱性苦味酸溶液作用可生成红色化合物这一原理而建立 [1 ] 。我们结合目前国内仪器设备的进展情况 ,建立了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兹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 :Beckman 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2 试剂 :1.2 .1  40 mmol/L的苦味酸溶液 :称取苦味酸 9.16 8g,加蒸馏水溶解 (加热溶解时温度小于 80℃ ) ,后用蒸馏水补足至10 0 0 ml。1.2 .2 酸盐 -氢氧化钠缓冲液 (p H=12 ) :取 1mmol/L Na OH5 0 0 ml,加入 Na2 HPO4· 12 H2 O 179.11g,以蒸馏水溶解并稀释至 10 0 …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干化学速率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检测血肌酐相比较,进一步探讨其精密度、抗干扰及防污染能力。方法:通过不精密度试验、50例对比试验、干扰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干化学速率法批内、批间,标准差、CV%值均小于苦味酸速率法。对比试验:干化学速率法与苦味酸速率法相关系数r=0.9646,P〉0.05。干扰试验:干化学速率法基本无干扰。苦味酸速率法维生素227矶以上有正干扰,胆红素43μmol/L以上有负干扰。结论:干化学速率法不但精密度高,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与苦味酸速率法有良好的一致性。加标本采用一次性吸头。无需反应杯,又防止了标本间的交叉污染。因此,对临床的使用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苦味酸速率法肌酐测定的线性范围。方法使用低、高值定值血清,配制不同肌酐浓度的标本,进行测定。结果肌酐浓度在66.0~512.0μmol/L范围内检测,线性方程:Y=0.8571X+22.953,相关系数r=0.9973。结论苦味酸速率法肌酐测定线性范围较小,临床应用需采取措施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5.
分别应用肌酐酶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人尿中肌酐含量。经统计分析表明,两方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有高度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血液保存液对速率法检测ALT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0例献血者的血清样本和血袋导管样本进行检验,按照随机的原则选择3份ALT异常血样,用复方枸橼酸钠注射液(血液CPD保存液)进行梯度稀释,每个浓度检测20次,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混入CPD保存液〉1.5%(1:64)时检测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入CPD保存液〈1:128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血液保存液对速率法检测ALT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检验人员加强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异常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格列吡嗪控释片的释放度。方法用C18柱;流动相: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3.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2mol/L氢氧化钠调pH至6.0)-甲醇(55∶45);检测波长:225nm。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释放度。结果格列吡嗪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9%,RSD=0.99%(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可靠,较准确的反映了格列吡嗪控释片每4h的释放情况。  相似文献   

9.
尿肌酐含量作为临床常规检验项目,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虽然尿肌酐在不同个体间有一定差异,且1 d之内人体排出肌酐的尿浓度有波动,但每个人的尿肌酐排泄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临床研究中,常将尿中其他代谢物质与尿肌酐含量的比值作为这些物质的相对排泄量,以利于进行不同个体之间的比较.经典测定肌酐的方法如Jaff试验的特异性不高,应用于科研受到一定局限.本文报道自由溶液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尿液中肌酐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尿氟(班前≤4mg/g肌酐;班末≤7mg/g肌酐),均采用肌酐来界定尿中氟的生物限值。而现有的尿氟检测标准WS/T30-1996中却是以尿液实际比重来换算标准比重下的浓度。为达到与现行国家标准一致,我们通过先分别测得尿中肌酐的浓度和尿氟的浓度,再以尿氟浓度与肌酐浓度的比值,从而得出以肌酐来界定尿中氟的生物限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测试替米沙坦浓度的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LD),并进行系统的方法学验证,以用于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枉AgilentTC—C18柱(4.6×150mm,5μm,Agilent,美国),流动相:乙腈-20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磷酸调至PH3.8)(65:35),荧光激发波长为300nm,发射波长为380nm,以菸普生作为内标。结果替米沙坦在2.048-5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95X+0.0093,相关系数为0.9990(n=7);最低定量限为2.048ng/mL,低、中、高浓度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提取回收率为92.0%,生物样本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血浆中替米沙坦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诺氟沙星的尿药浓度。定量信息为37nm-347nm间二阶导数光谱峰-谷振幅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卡托普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肌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3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老年糖尿病肌酐水平轻度增高的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两组,联合治疗组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25mg,3次/d,口服,经过三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肌酐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肌酐均有变化,而联合治疗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对老年糖尿病肌酐水平增高有明确的治疗意义,可早期应用,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甘来军  甘文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8):2509-2510
目的探讨应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苦味酸法肌酐测定后对其它生化项目测定的交叉污染情况。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独测定生化项目与测定肌酐(Cr)后测定生化项目的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TBIIMGLU与测定Cr后再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ALP、TCH、TG、HDL—C、LDL-C与测定Cr后再测的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味酸试剂在全自动生化仪上对某些测定项目存在交叉污染,应采取措施,或改变肌酐测定方法,或调整试剂位置以避免交叉污染,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管卫  龚新顺 《河北医药》1999,21(5):403-405
肾小管酸中毒是儿科肾脏疾病中的常见病。特发性及某些继发性肾小管酸中毒若不治疗或治疗过晚可以造成肾衰、肾结石、骨折、休克、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后果。但若早期确诊,正确治疗,则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然而,确诊的关键需证实患儿具有的代谢性酸中毒不是由于酸产生过多(如饥饿。糖尿病),也不是由于肾外碱丢失过多(如呕吐。腹泻、胃肠引流等),而是由于尿中碱丢失过多所致。定量测定尿碳酸盐浓度(UHC(x)升高,便是直接的证据。而尿中HCO3(UHCOi)的测定尚无理想的方法,为此我们建立了测定尿液中HCQ的速率法,报告如下。工…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均于治疗药物检测室接受地高辛血清浓度检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地高辛用药剂量、血清肌酐清除率不同的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以及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中毒情况。结果患者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平均为(1.84±1.02)ng/m L,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肌酐清除率越高,患者的血药浓度越低;服用大剂量地高辛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服药者;共10例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大剂量组中毒发生率为33.3%,大于小剂量组(6.6%),P<0.05;血清浓度<0.8 ng/m L、0.8~2.0 ng/m L、>2.0 ng/m L者的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3.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威胁其生命安危,而地高辛血药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浓度监测,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曲唑酮 (TZD)浓度的RP HPLC法。方法 :以美国Dikma公司DiamonsilTMC18反相柱 (2 5 0mm×4 6mm ,5 μ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超纯水 (85∶15 ,V/V) ,流速为 0 8mL·min-1,检测波长 2 5 6nm ,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结果 :TZD高 (83 33mg·L-1)、中 (16 6 7mg·L-1)、低 (1 6 7mg·L-1) 3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0 19% ,97 4 5 % ,95 5 1% ;日内、日间RSD均 <5 % (n =5 ) ;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8mg·L-1。线性范围为 0 83~ 16 6 6 7mg·L-1,回归方程为Y =0 0 2 16X - 0 0 0 333,r=0 9999(n =10 )。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临床TZD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马莉  邓宪川 《贵州医药》1998,22(2):98-100
对血清假性胆碱酯酶速率法和两点法测定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速率法稳定性好,速率法是测定血清假性胆碱酯酶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