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形态、并发症等,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结果经3~18mo的随访,术后视力11眼(92%)维持不变或提高。眼压由术前平均(36.15±11.39)mmHg降至术后1a平均(13.21±4.98)mmHg,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眼压≤21mmHg者11眼(92%),其中9眼形成弥散性滤过泡,术后前房轻度变浅4眼,术后3~7dUBM检查睫状体脱离2眼,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自体巩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经济安全术后视力稳定,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9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 2组 ,改良组 40例 43眼行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 ,对照组 48例 5 3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观察两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及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改良组 4 65 % ( 2 /4 3 ) ,对照组 2 0 75 % ( 11/5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眼压控制在 2 1mmHg以下者改良组42眼 ,对照组 45眼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Ⅰ、Ⅱ级功能性滤过泡改良组 40眼 ,对照组 40眼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改良巩膜瓣小梁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 ,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3.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治疗术后眼压失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治疗术后眼压失控青光眼安徽省立医院眼科刘广进,张国梅1968年Cairns首创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Portney(1977)报告其远期疗效,随访一年成功率:开角型青光眼为85%,继发性青光眼为59%[1],而后者多为闭角。为了...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治疗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2例(23眼)经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40mmHg(1kPa=7.5mmHg)的顽固性高眼压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前先行两次前房穿刺,使眼压平稳下降,避免术中眼压骤降。结果手术并发症少,无一例发生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5个月,90.0%的患者眼压控制正常。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前房穿刺术能有效防止术中眼压骤降的危险,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42例(51眼),分为治疗组(21例26眼)与对照组(21例25眼)。治疗组采用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组手术后眼压明显下降,至随访12个月时眼压为(14.46±1.92)mmHg(1kPa=7.5mmHg)。对照组手术后眼压亦明显下降,至随访12个月时眼压为(19.27±1.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发生率所占比例为88.5%,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6眼中7眼出现浅前房,对照组仅3眼术后出现浅前房。治疗组Ⅰ级前房积血3眼,对照组Ⅰ级前房积血3眼,术后3~5d可完全吸收。治疗组5眼出现低眼压,对照组3眼出现低眼压,术后8d内眼压缓慢回升。结论层间巩膜瓣切除联合小梁巩膜条转移操作相对简单,手术安全,远期降眼压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通过改进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以求减少传统小染切除术的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局限或阻塞。方法 对21例(26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纵形小梁巩膜形切除术,并进行1 ̄6个月随访观察。结果 近期眼压控制率为100%,术后未见前房不形成或迟缓形成,26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 纵形小梁巩膜条形切除能有效地减少传统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阻塞等并发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深层巩膜切除联合透明质酸钠用于小梁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巩膜深层部分切除和透明质酸钠(Healon)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先以角巩膜缘为基底做1/3巩膜厚的巩膜瓣,再做厚为巩膜1/3的3mm×3mm×3mm等边三角形巩膜瓣切除。常规做小梁及虹膜根部周切,术中使用Healon。结果(1)眼压:≤21mmHg的为29例,占96.67%;>21mmHg的为1例,占3.33%;(2)术后浅前房3例,占10%;(3)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29例,占96.67%;非功能性滤过泡1例,占3.33%。结论 本术式联合Healon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是治疗青光眼可供选择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青光眼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54例(64眼)青光眼的治疗情况。观察组26例(32眼)采用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8例(32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眼压为(16.2±4.2)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9.8±6.2)mmHg,(P〈0.01),观察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蓄水池样小梁切除术降压效果、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106例(116眼)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浅前房的发生并予相应处理。结果:116眼中,术后10眼发生浅前房,占8.6%,滤过道引流过畅,缝线松脱、房水渗漏,恶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对并发症相应处理后,10眼发生浅前房均恢复正常。结论:小梁切除术对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96例128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者26眼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8眼小梁切除术后有26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20.3%。浅前房原因主要为滤过过畅19眼(73.1%),结膜瓣渗漏4眼(15.4%),脉络膜脱离2眼(7.7%)和恶性青光眼1眼(3.8%),采用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后前房均形成。结论: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并发症,针对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预防或避免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方法对68例130眼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程度进行分析,治疗。结果130眼发生浅前房19眼,占14.62%。结膜渗漏、引流过畅、脉络膜脱离及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主要原因。结论术后浅前房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手术结束时前房重建和术后及时治疗浅前房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手术后浅前房发发生原因及处理原则。方法:分析小梁切除术手术患者182例308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及处理方法。结果: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38例42眼(13.6%),其中引流过畅21眼、脉络膜脱离17眼,结膜瓣渗漏2眼,恶性青光眼2眼,33眼行保守治疗(78.6%),7眼行前房重建术,1眼行结膜瓣修复,1眼行晶状体摘除术及玻璃体抽吸术。结论: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最常见原因为脉络膜脱离及房水引流过畅,大多数浅前房通过非手术治疗,在前房重建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术后浅前房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69例(81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进行原因分析及治疗效果观察统计。结果:本组81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25眼(31%),其原因有:房水滤过过强9眼(36%),睫状体脉络膜脱离8眼(32%),结膜瓣渗漏5眼(20%),恶性青光眼3眼(12%)。保守治疗21眼,手术治疗4眼。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较常见,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6.
高眼压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应用大剂量降眼压药物2~3 d后眼压仍持续在40 mmHg以上的40例(6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均在切除小梁组织前在巩膜瓣根部中央角膜缘处用剃须刀刺开一小切口,缓慢放出房水,眼压降低后再常规完成手术。结果本组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0.1者64眼;视力≥0.3者39眼;眼压≤21 mmHg者52眼;术后3眼出现脉络膜脱离,7眼前房形成延缓,经治疗后逐渐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后大多数保留了较好的视力。结论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时行前房穿刺加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十分必要,可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556例1556眼施行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病例术后浅前房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治疗方案。结果:术后发生浅前房148眼(9.51%)。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术后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相应处理后,147眼浅前房均恢复正常,1眼未恢复最终施行眼球摘除术。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前、术后有效地控制眼压,术中保持前房深度,小梁切除大小适宜,巩膜瓣厚度均匀勿太薄,注意伤口缝线的松紧,术后观察眼压及前房的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并发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杜秀梅  路磊 《国际眼科杂志》2008,8(9):1915-1916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寻求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3-06/2007-06间285例(303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原因、程度及诊疗过程。结果:本组发生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58例89眼(29.4%)。其中,结膜切口漏6眼(6.7%),滤过过强46眼(51.6%)脉络膜、睫状体脱离37眼(41.6%。)结论: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原因复杂,其中,除滤过过强外,脉络膜、睫状体脱离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姚琳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6-1187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形成迟缓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掌握其临床规律。方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12例124眼。术中在显微镜下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做约4mm×5mm长方形1/2厚板层巩膜瓣。前房穿刺缓慢放出房水,切除小梁组织约1mm×3mm,剪除根部虹膜,缝合结膜瓣。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浅前房共40眼(34例);其中I度34眼,II度5眼,III度1眼。发生率为32.3%。引流过畅22眼,脉络膜脱离12眼,结膜瓣渗漏3眼,房水生成不足2眼,恶性青光眼1眼。结论:(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多数7d内自然形成前房,若未形成,对于I度、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减轻炎症的同时,前房多可自行恢复。对于III度浅前房,先行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2)术后浅前房的最常见原因为引流过畅所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选择2006-05/2011-09青光眼患者300例384眼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200眼与对照组140例184眼,分别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并随访1a。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1 wk观察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7.5%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明显高与对照组的65.2%(P〈0.05);术后1a,观察组和对照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86.0%和63.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较传统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能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远期手术成功率方面疗效显著,且并发症低,适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