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苍耳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苍耳子和苍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从苍耳挥发油中分离出78个组分,确认了苍耳子中的24种成分和苍耳草中的32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57.49%。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代谢产物积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对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15批样品进行测定,通过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别。结果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间的化学组成得到明显区分;初步筛选出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样品间25种差异显著的化学成分并鉴定出24个成分,其中共有9种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为揭示不同采收时间何首乌中代谢物积累动态规律及确定其药材合理采收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生态环境对杜仲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本文采用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LCQTOF 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产地杜仲中化学成分差异性进行研究。通过二级串联质谱分析,对其质谱数据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并进行特征峰提取;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标准品比对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显示,3个不同产地杜仲样品间的化学组成得到有效区分;初步鉴定出23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14种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该结果为揭示生态环境对杜仲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规律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张亚中 《中草药》2013,44(7):829-833
目的 探讨全国范围内白花蛇舌草注射液物质基础的差异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对16批样品进行测定,对采集的数据以保留时间和质荷比作为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 通过PCA发现不同企业生产的样品自身差异较小,相互之间差异较大;通过载荷图分析筛选出对分组影响比较大的7种标记物.结论 全国范围内不同厂家生产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不仅颜色差异较大,其内在的物质基础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黄酮类和有机酸类成分的量上.  相似文献   

5.
综述苍耳草与苍耳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学等方面的异同点。苍耳草性微寒,味苦、辛,临床上主治慢性鼻炎、麻风、肠伤寒、皮肤癌、小儿腹泻等。苍耳子性温,味苦、甘、辛,临床上主治鼻渊、风寒头痛、湿疹、疥癣等,是治疗鼻渊的首选药。二者均含有脂肪酸、水溶性苷类、木脂素类、酚酸及其衍生物类化合物、倍半萜内酯、黄酮、蒽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但在一些化学成分的含量上存在差异。苍耳草中白桦脂酸、苍耳亭、石竹烯、伞花烃、紫云英苷等含量高于苍耳子,但α-蒎烯、α-松油醇、绿原酸、原儿茶醛(酸)和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却明显低于苍耳子。苍耳草与苍耳子均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镇痛及抗氧化等药理活性,苍耳草还具有兴奋、抑制、利尿及电解质平衡等作用,苍耳子则还在降压、抗过敏、免疫调节、镇咳及对调节血管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对苍耳草及苍耳子的毒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毒性物质和毒性机制两方面,以苍耳子的研究居多,苍耳草的毒理学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系统比较苍耳草与苍耳子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苍耳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绞股蓝化学成分的影响,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阴干(未杀青)和滚筒干燥(杀青)等2种不同加工方式绞股蓝样品开展化学成分比较研究,通过对照品比对、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n)碎片信息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共指认绞股蓝皂苷类成分46个,在各质谱峰面积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结果表明8批绞股蓝样品依据阴干和滚筒干燥2种不同加工方式聚为两大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合质谱鉴定信息,提取并鉴定出差异性皂苷类成分10个,结果表明,滚筒干燥样品所含皂苷类成分母核多含3~4个糖,而阴干样品母核多含1~2个糖,进一步的质谱数据解析推测,绞股蓝阴干过程中皂苷类成分在葡萄糖苷酶等的作用下发生脱糖生成次生苷从而导致成分差异。以上研究结果为绞股蓝的采收加工以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秋晗  张喜武  闫广利  孙晖  王喜军 《中草药》2023,54(7):2243-2253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白芍药材质量差异及特异性化学成分,为白芍的产地判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E)对不同产地白芍样品全成分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及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对安徽亳州、四川中江、浙江磐安3个产地共15批次白芍药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根据VIP值>1和t检验(P<0.05)筛选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不同产地白芍药材中共鉴定出44个化学成分,以单萜类、鞣质类、三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为主,其中以单萜类成分含量最高。不同产地白芍的化学成分差异明显,共鉴定出16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牡丹皮苷G为安徽亳州产地特有成分,1,2,3,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为浙江磐安产地的特有成分,1-O-β-D-...  相似文献   

8.
为探析炆地黄化学组分并比较不同炮制工艺对地黄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识别地黄中的化学成分,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和碎片离子等质谱信息,结合文献信息以及人类代谢组学数据库(human metabolome database, HMDB)鉴定化学成分,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比较。利用SIMCA软件建立地黄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地黄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并分析差异成分的含量随不同炮制方法的变化规律。该实验共鉴定出66个化学成分,生地黄57个成分,清蒸地黄55个成分,酒炖地黄55个成分,九蒸九晒地黄51个成分,传统糠炆地黄62个成分,电锅炆地黄63个成分,其中炆地黄的9个黄酮类成分由辅料陈皮引入。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熟地黄的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2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成分,其中9个成分为炆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白术中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UPLC-QTOF MS进行分析,对采集的图谱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分别采用热图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干燥白术样品在PCA轴上呈逐步变化的趋势,能有效的区分,与热图的Pearson聚类结果一致,分类结果较为理想;建立的PLS-DA模型结果较好,各样品中化学成分差异明显,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初步鉴定出34种化学成分,并筛选出白术内酯I、苍术醇、白术内酯Ⅱ、芹烷二烯酮、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酯、白术内酯I(同分异构)、呋喃倍半萜、白术内酯Ⅳ、绿原酸、白术内酯Ⅲ这10种区分不同干燥方法的特征性成分,并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本研究成果为揭示不同干燥方法对白术代谢产物的影响规律及探讨白术药材的品质形成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绞股蓝化学成分的影响,该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与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阴干(未杀青)和滚筒干燥(杀青)等2种不同加工方式绞股蓝样品开展化学成分比较研究,通过对照品比对、液相色谱串联多级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n)碎片信息以及结合文献数据,共指认绞股蓝皂苷类成分46个,在各质谱峰面积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统计结果表明8批绞股蓝样品依据阴干和滚筒干燥2种不同加工方式聚为两大类,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结合质谱鉴定信息,提取并鉴定出差异性皂苷类成分10个,结果表明,滚筒干燥样品所含皂苷类成分母核多含3-4个糖,而阴干样品母核多含1-2个糖,进一步的质谱数据解析推测,绞股蓝阴干过程中皂苷类成分在葡萄糖苷酶等的作用下发生脱糖生成次生苷从而导致成分差异。以上研究结果为绞股蓝的采收加工以及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苍耳子清炒改砂炒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柳清  洪燕  汪永忠  李钰馨  潘凌宇  韩燕全 《中草药》2016,47(15):2656-2662
目的通过比较苍耳子Xanthii Fructus不同炮制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对苍耳子炮制工艺进行改进。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生品、清炒和砂炒苍耳子中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以及毒性成分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的质量分数;建立了苍耳子样品的指纹图谱,并对其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SPSS 19.0软件、SIMCAI 13.0软件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果苍耳子清炒改进为控温砂炒后的炮制工艺活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高且毒性成分的质量分数低;19个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8;聚类分析表明样品可大致聚成4类;PLS-DA分析表明不同样品间可以区分开。结论建立的苍耳子质量分析方法重现性好,苍耳子炮制工艺由清炒法改进为砂炒法可行,实验为苍耳子炮制工艺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UPLC-Q-TOF/MS的五味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中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信息进行采集,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手段对所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发现并鉴定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差异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从五味子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共鉴定了29个化合物,其中23个为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分析,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共识别14个特征差异性化合物。结论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分布于种子(种仁和种皮)中,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梦琪  黄浩洲 《中草药》2020,51(15):4098-4108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的功能,在治疗鼻病的方剂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价值。我国苍耳子专利数量多、范围广,在医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产业链上、中游专利开发及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研究不够深入,专利转化率低。对于我国苍耳子下游产品应提升开发质量、打造拳头产品;产业链上中游基础研究应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加强技术突破,提升专利保护意识,提高其专利质量。基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将专利分析方法与SWOT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苍耳子产业链国内外专利申请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其在新时代的开发利用、专利布局、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崇佩  张依欣  李潮  袁小平  于欢  龚千锋 《中草药》2019,50(11):2700-2707
目的采用UPLC法建立不同年份吴茱萸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4种质量差异性标志物的含量,为吴茱萸"陈久者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对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基于UPLC法建立3种不同年份共47批吴茱萸样品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样品进行模式识别。结果建立了47批吴茱萸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97),标定了40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2个,运用PCA和OPLS-DA分析,有效区分了3种不同年份的吴茱萸,共筛选出22个质量差异性标志物,并对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4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论通过吴茱萸UPLC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化学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对不同年份的吴茱萸进行有效区分,为吴茱萸"陈久者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伟  刘亚丽  宋永贵  刘匡一  苏丹  冯育林  李艳 《中草药》2015,46(15):2212-2218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建立南、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快速识别模式,并分析识别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为2种五味子的高通量表征与区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型MSE扫描方式采集样品数据,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快速鉴定南、北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数据判别模式,获得2组五味子的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从南、北五味子色谱图中共鉴定了33个色谱峰,其中27种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经OPLS-DA分析,正离子模式下,2种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差异能得到明显区分,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比对,识别差异标志物15个,均为木脂素类成分。结论为南、北五味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及药效变化进行研究,阐明乌梅炒炭的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乌梅炒炭前后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小鼠肠推进和断尾实验比较乌梅炒炭前后药效的变化。结果 乌梅炒炭前后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差异,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将乌梅与乌梅炭化学成分聚为2组并标示出6个主要差异性成分,其中柠檬酸-葡萄糖溶液(acid citrate dextrose,ACD)具有抗凝作用。药理实验结果表明,乌梅水煎液和乌梅炭水煎液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炒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止血作用的活性部位为透析袋内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成分。结论 乌梅与乌梅炭均具有涩肠作用,乌梅炭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炒炭后ACD等成分含量降低及产生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7.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乌梅无机元素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金梅  王瑞  程庆兵  冯鑫  黄璐琦 《中草药》2020,51(2):482-489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乌梅中16种无机元素的方法,对乌梅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采用ICP-MS法测定乌梅16种无机元素含量,运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分析。结果乌梅间无机元素的组成大体相同,16种元素中以K、Ca、Mg、Na、Fe、B含量较为丰富。通过PCA,27批相同产地的乌梅样品均聚在一起,表明乌梅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差异与产地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关系,而品种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乌梅的特征元素为Cu、Zn、Ca、Mg,综合分析四川地区的无机元素得分较高。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准确高效分析评价不同产地乌梅中无机元素的方法,为乌梅的品种选育、质量控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云生  谢丽霞  毛福英  王张  曹喆  张新慧 《中草药》2015,46(24):3695-3703
目的研究37个不同产地麻黄平喘作用及其生物效价的差异。方法取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建立平喘药效模型,按累积计量法于麦氏浴槽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梯度(剂间距1:0.5)的麻黄水煎液,计算不同产地麻黄解痉率;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V生物检定统计法项下"量反应平行线法"(2,2)法计算生物效价值;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药材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量;对不同产地麻黄生物效价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麻黄对磷酸组胺(His)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有解痉作用,与麻黄对照药材相比,有20个产地的麻黄达显著水平(P0.05),麻黄解痉作用与给药质量浓度呈剂量依赖性,草麻黄与中麻黄种间解痉率无显著差异(P0.05);37个产地的麻黄药材与对照药材相比平喘效价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0.01),平喘效价值为22.35~489.04 U/g,可信限率(FL)13.15%~38.97%,效价相差近21.88倍,麻黄平喘生物效价与麻黄碱及伪麻黄碱总量之间相关不显著;采用聚类分析法能够将不同平喘生物效价值的麻黄区分开来,37份麻黄药材中有24份生物效价值高于对照药材,占麻黄样品总数的64.86%。结论平喘生物效价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产地麻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治华  彭颖  孙崇智  李晓波 《中草药》2022,53(19):6054-6067
目的 评价乌梅粉和水煎剂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模型,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的抗炎活性;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E)法、苯酚-硫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的体外胃肠道代谢前及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化学成分、总糖含量及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变化,以揭示其可能活性物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克罗恩病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脾脏肿大(P<0.01),胸腺萎缩(P<0.05),结肠缩短且伴有结肠损伤和溃疡(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梅粉和水煎剂均有缓解结肠损伤的作用(P<0.05、0.01)。乌梅粉对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抑制效果优于乌梅水煎剂(P<0.05),而乌梅水煎剂降低克罗恩病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优于乌梅粉(P<0.01)。肠道菌孵育液中,与乌梅水煎剂相比,乌梅粉中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更高且保留时间更久;与空白菌液相比,0~12 h乌梅粉总糖降解率降低,而乌梅水煎剂总糖降解率增加;同时,乌梅水煎剂增加肠道菌孵育液中SCFAs的含量,而乌梅粉相反。结论 乌梅粉可能对结肠MPO活性的抑制作用更好,而乌梅水煎剂可能更有利于降低机体循环炎症因子IL-6和NO水平,原因在于乌梅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更高;但乌梅粉可能对肠道菌群结构产生一定损伤,导致胃肠道中有抗炎活性的SCFAs含量降低,进而可能导致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SCFAs含量低于乌梅水煎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