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重组技术对气管破裂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气管破裂患者的CT资料,病因分别为颈胸部严重外伤、医源性损伤、自发性因素。采用128层螺旋CT对7例患者行颈胸部平扫,原始数据行减薄重组,将减薄重组后的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CT仿真内窥镜(CTVE)观察。结果:气管破口以及溢出的气体均表现为低密度影,气管壁连续性中断,MPR重组可以完整显示破裂口形态和大小、距气管隆突、会厌或胸骨柄上缘等重要解剖标志的距离;2例严重患者在双侧颜面部、颈部、颞下窝、咽旁组织间隙、前后胸壁皮下、纵隔内均有广泛分布的低密度气影;最轻的1例仅见裂口附近的后纵隔内有少量、散在低密度气影;2例喉癌患者因肿块占据喉腔而行气管切开术,植入的导管显示通畅;5例外伤或自主破裂者通过CTVE均能识别破口,边界显示较MPR稍模糊,CTVE成像时附加的一幅虚拟三维VR图像,对溢出的气体自动着色,可立体地显示从破口溢出的气体在组织间的分布情况。结论:MSCT重组技术对气管破裂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主动脉病变中的诊断.方法 48例主动脉病变进行了MSCTA检查,在三维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后处理并图像分析.结果 动脉瘤21例,主动脉夹层16例,腹主动脉闭塞1例,假性动脉瘤2例,主动脉壁内血肿6例,先天性主动脉弓畸形2例.结论 MSCTA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评价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4):485-487
目的:探讨MSCT诊断食管异物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食管异物患者MSCT平扫及后处理图像,并将CT诊断与内镜结果比较。低密度棉枝异物取同款棉枝行CT比照。结果:79例中食管异物为高密度鱼骨等骨类74例,枣核3例,牙套1例,棉枝1例。MSCT及后处理技术均清楚显示高密度异物、异物与食道及周围结构关系;而低密度棉枝异物MIP及VR不能显示。CT发现食管穿孔并发症优于内镜,尖锐异物致食管小穿孔内镜难以发现。合并脑干病变者更易发生误吞,致食管穿孔和(或)吸入性肺炎。结论:MSCT诊治食管异物及其并发症敏感、准确,实用价值高,在诊断或疑诊高密度异物检查中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6):719-720
目的:探讨MSCT小肠造影(MSCTE)对克罗恩病(CD)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经临床确诊的CD患者的MSCTE资料;均行CT平扫、双期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薄层重建等后处理。结果:CD的好发部位依次为回肠(91.5%,43/47)、回盲部(63.8%,30/47)、空肠(46.8%,22/47)。肠壁厚度4~21 mm,平均(12.2±1.4)mm,呈假憩室征改变34.0%(16/47)。增强扫描3层强化、呈靶征改变36.2%(17/47),3层强化、浆膜层和黏膜层轻度强化、黏膜下层见脂肪沉积23.4%(11/47),2层强化、仅黏膜层强化19.1%(9/47),无分层改变、呈均匀一致强化21.3%(10/47),呈梳样征48.9%(23/47)。结论:MSCTE不仅可清晰显示肠壁、肠腔内外、腹部实质脏器及并发症等情况,还能评估CD活动性和评价临床疗效,可作为CD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6,(3)
目的 :探讨MS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有临床最终诊断并行MSCTE检查的CD患者,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2例中,单纯累及小肠34例,单纯累及结肠2例,小肠-结肠同时累及6例,病变以末端回肠累及最常见,为37例。MSCTE表现:肠壁增厚42例,肠腔狭窄37例,假性憩室形成4例,肠壁分层强化39例,肠壁均匀一致强化3例,肠系膜水肿、渗出28例,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改变33例,肠系膜淋巴结增大29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脓肿形成3例,内篓2例。结论:MSCTE对CD活动早期、活动期、慢性期及并发症的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可作为诊断及随访该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MSCT胸腹联合造影对急性大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胸腹部急性大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临床可疑急性大血管病变患者行MS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浓度为300mg/100ml的碘海醇,速率3ml/s;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SVR、MIP、MPR及CPR。结果:46例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肺动脉栓塞4例,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主动脉缩窄1例,MSCTA均能准确、清晰显示。结论:MSCTA诊断急性大血管病变准确、简便、快捷,三维重组图像更加清晰、直观显示病变的部位及形态特征,立体感强,体现出MSCTA对急性大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8.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20,(1):43-46
目的:探讨MSCT肠道造影(MSCTE)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临床、肠镜、病理及影像确诊的活动性UC的MSCTE资料,根据改良Truelove和Witts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6例)、中度组(21例)、重度组(29例),比较3组的MSCTE表现。结果:轻度组与中度组黏膜下气泡、结肠袋消失、肠管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组与重度组肠壁分层、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系膜小血管增生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壁增厚、黏膜强化程度及直肠周围脂肪沉积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E能较好显示结肠病变部位形态改变及肠外并发症,在活动性UC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作为结肠镜检查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9.
CT椎间盘造影对腰椎间盘内破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腰椎间盘造影术(CTD)对腰椎间盘内破裂(ID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或MRI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32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的42个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术,制订CTD的分型,分析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的关系。结果CTD显示椎间盘内破裂可分为4型,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具有相关性,阳性和阴性椎间盘病变间对比剂平均注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t=4.612,P<0.01)。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与普通腰椎间盘造影术比较,CTD能够提供更多的基础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刘强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0,11(6):364-366
目的评价X线钡餐造影与CT扫描对食管多发癌的诊断敏感性。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多发癌患者术前均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检查,其中7例又经胸部CT扫描。结果 12例中X线钡餐造影检出9例为两处病灶,均有典型的X线表现,诸如管腔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僵硬,黏膜中断等;另外3例只检出一处病灶,后经食管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存在另外的微小病灶。经CT检查的7例均被发现两处食管壁增厚,其中5例伴腔内软组织肿块影,管腔呈偏心性狭窄,4例伴病灶处食管外缘不整,与邻近组织(气管、主动脉)间隙不清。结论在食管多发癌的影像诊断中,CT的敏感性高于X线钡餐造影,而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酸细胞瘤的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患者均为单发,7例位于右肾,6例位于左肾,10例向肾实质、肾盂方向生长,3例向肾外生长。CT平扫肿瘤主要呈等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主要表现为病灶明显强化,各期低于肾皮质但高于周围肌组织,强化特征呈“速升缓降”型;5例皮质期可见“轮辐状”强化,4例病灶内见低密度星状瘢痕影,3例可见囊状低密度影,1例病灶周围见出血。结论肾脏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特异性不高,最后诊断常需依靠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GIST的MSCT资料。结果:46例中,GIST位于食管1例,胃部15例,十二指肠12例,空回肠11例,结肠3例,直肠1例,肠系膜内3例;恶性肿瘤28例,交界性3例,良性15例。46例中35例肿块CT表现为外生性肿块,多较大,其中恶性肿块最大径3.5~30.1cm,最大径<5cm者10例,>6cm者18例;肿物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至明显强化,肿块内伴有溃疡形成4例,最大径>4.5cm。瘤内点状钙化灶4例。结论:GIST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MSCT检查有助于GIST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情况,对肿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010年间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肝外梗阻性黄疸68例,将所有病例按良恶性分成两组,良性组36例,恶性组32例。其中20例同时再行增强扫描,图像后处理采用MIP、MPR、CPR等。观察CT定量及定性指标: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距肝门部长度;有无结石,有无肿块及肿块部位、肿块与胆总管关系、肿块强化程度。结果:所有病例均清晰显示梗阻部位,梗阻部位距肝门长度良恶性组间差别显著(P<0.01);而恶性组中胆管癌和胰头癌分别与壶腹癌之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胆总管内径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部位、病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评价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CT检查发现乳腺异常病灶,并考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1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乳腺癌78例;良性病变计41例。随访到病理结果患者共计119例。其中,经胸部C T首先发现乳腺病变者103例—乳腺癌6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对应胸壁结核4例,脂肪瘤2例,纤维腺瘤9例,乳腺增生17例。回顾分析这些病例C T表现特点,寻找胸部C T检查诊断乳腺疾病影像特点与规律。结果胸部CT扫描能精准反映乳腺肿块病变细节,判断乳腺腺体局限性致密增厚时是否存在病变,有无钙化及特征钙化,和淋巴结肿大、乳腺皮肤增厚、乳后间隙模糊等一些间接性病理变化,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判断。结论胸部CT检查不仅能观察到乳腺病变细节特征,同时能发现一些远处淋巴结转移,对鉴别良恶性病变,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36例,术前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将原始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成像(VE),观察其CT影像特点,采用双盲对比,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4例,右侧壁5例,左侧壁7例。轴位、MPR及CTVE在探测膀胱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97.2%,94.4%,95.7%,增强轴位图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膀胱壁内外信息,MPR能够直接显示肿瘤起源和膀胱外侵犯及与输尿管的关系,VE可以显示肿瘤表面形态及和输尿管开口关系。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轴位图像结合MPR和CTVE成像技术,对膀胱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外伤性肺囊肿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以探讨其对外伤性肺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外伤性肺囊肿患者CT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图像。结果 20例外伤性肺囊肿共有囊肿26个,单发15例(占75%),多发5例(占25%)。CT表现为肺气囊肿3个(11.5%),气液囊肿15个(57.7%),液性囊肿8个(30.8%),三型囊肿可以相互转化。多平面重组图像显示囊肿数目、形态更清晰(P=0.01)。结论 MSCT检查是早期发现、诊断、分型及动态观察外伤性肺囊肿的最佳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 MPR方法诊断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的价值.方法 21例手术证实TDR,15例排除TDR的胸腹部创伤患者术前MSCT图像,由3名高年资医师先后对MSCT横断面和MPR图像行盲法回顾分析,以发现横膈异常升高、膈肌中断缺损及"颈圈征"作为TDR诊断依据.对照手术结果计算MSCT横断面及MPR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MSCT横断面和MPR对膈肌中断缺损、"颈圈征"的辨认率差异及其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差异采用McNemar检验.结果 MSCT横断面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71%(15/21)、80%(12/15)、83%(15/18)、67%(12/18)和75%(27/36);MPR分别为86%(18/21)、93%(14/15)、95%(18/19)、82%(14/17)和89%(32/36).21例TDR中,MSCT显示膈肌中断、缺损横断面12处(9例),采用MPR重组方法除显示上述12处外,还进一步显示8处(6例),共20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MSCT横断面显示"颈圈征"6例,MPR方法显示14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MSCT横断面上观察膈肌中断缺损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3%(9/21)和80%(12/15),MPR分别为71%(15/21)和93%(14/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25和0.500).MSCT横断面上观察"颈圈征"诊断TDR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29%(6/21)和100%(15/15),MPR分别为67%(14/21)和100%(15/15),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MSCT诊断TDR具有良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MPR是横断面诊断TDR的重要补充,有助于提高TDR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技术及诊断价值,指导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总结5例经临床及DSA证实的CCF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及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MPR/CPR、MIP、VR等重建。结果:CCF多层螺旋CT直接征象为患侧海绵窦扩大5例,眼上静脉扩张5例;间接征象为突眼5例,眼外肌增粗3例,颅底骨折4例,脑挫裂伤及颅内血肿3例等。结论:多层螺旋CT及CTA对CCF,特别是外伤性CCF的诊断及栓塞介入治疗后的随访复查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乳腺肿块的显示及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病理证实乳腺肿块48例,GElightspeed16层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重建法(VR)。结果4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18.23±5.2HU,21.24±7.24HU和25.65±9.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3.22±8.7HU,22.33±5.5HU和35.36±15.0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HU,乳腺癌△CT值>35HU。三维重建28例乳腺癌病例。48例乳腺肿块中,28例乳腺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14例,10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胸肌相连,腋下恶性淋巴结显示12例,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二维、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性,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与消化内镜检查评估肝硬化并食管胃静脉曲张有无、分型、分级的一致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92例,4周内先后行消化道内镜及腹部MSCTP检查,观察食管、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进行分型、分级.以内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MSCTP与内镜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分级行Kappa一致性检验,并计算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EGV)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率、Youden指数.结果 内镜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27例,阳性65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GOV1型45例、GOV2型19例、IGV1型1例.MSCTP诊断食管胃静脉曲张阴性25例,阳性67例;食管胃静脉曲张分型为:GOV1型46例、GOV2型18例、IGV1型3例.MSCTP发现内镜未诊断的2例IGV1型静脉曲张,其MSCTP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存在的胃静脉曲张.MSCTP与内镜EGV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32,P<0.01;MSCTP诊断EGV的敏感度93.8%,特异度77.8%,一致率89.1%,Youden指数71.6%.MSCTP与内镜EGV的分型及分级结果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743和0.763,P值均为<0.01.结论 MSCTP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有无、分型及分级,与消化内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于诊断胃静脉曲张,MSCTP优于内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