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武市麻风病流行历史悠久,解放后呈中度流行.1990年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考核后,患病率和发病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为探讨麻风病流行规律,研究防治对策,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现对48年麻风病流行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信阳市麻风病的流行情况,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马海德编著的《麻风防治手册》中的要求统计各项指标。以1957年-2007年经固始麻风病院和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的病例档案为依据。结果患病率由1960年的0.012‰,下降至2007年0.001‰;随着年代的推移,发病年龄向高年龄组转移,少年儿童发病率显著下降;随着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新发病例病期缩短和畸残率降低。结论建国以来信阳市采用的麻风防治策略正确,防治措施得力,该病的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在世界范围内 ,结核病发病率又急剧上升并形成第 3次回升高峰 ,1995年结核病病死率创近百年最高记录[1] 。为分析重庆市人群中肺结核发病水平和流行特点 ,为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 2 0 0 0年重庆市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 重庆市 2 0 0 0年 42个区县传染病订正年报表。1 2 分析方法 使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提供的全国卫生防疫系统数据统计处理分析软件 ,输入各区县各类年报表 ,并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2 结果与分析2 1 发病与死亡情况  2 0 0 0年病情报告…  相似文献   

4.
衡阳市基本消灭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衡阳市位于湖南的中南部,湘江中游,总面积15310平方公里,境区地貌类型多样,以岗地、丘陵为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高温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等特点。境内辖5县2市5区,201个乡(镇、街道)513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920000人,男女之比约1∶091。麻风病流行在我市历史悠久,解放前即有散在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对有麻风病的县、市进行摸底调查,一经发现即送省内相邻的麻风病院进行隔离治疗。1990年以后,逐步实行家庭隔离治疗,使大部分病人获得了新生。截至…  相似文献   

5.
丰都县1959年至1999年共发现麻风病62例,属低流行县,经过40年的全民防治,1999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信阳市1957-2007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信阳市麻风病登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病率由1960年的0.012‰,下降至2007年0.001 3‰;近5年平均发病率为0.033/10万,新发患者减少,早期发现率提高,畸残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信阳市麻风病患病率持续下降,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相似文献   

7.
南阳市属麻风病低度流行区,从1956年至1996年四十一年共有麻风病118例,分布于十二个县、市、区;临床分型依从多到少的顺序为:瘤型、结核型、未定型、中间界线型、界线类偏结核型和界线类偏瘤型;1956年———1973年麻风病发病率较高,先后出现五个高峰,它们是:1959年0.119/10万,1963年0.119/10万,1968年0.095/10万,1970年0.102/10万,1972年0.069/10万,1974年至1996年发病率较低,波动范围为0.00———0.0263/10万;患病率只有一个高峰,为1965年0.992/10万。现有麻风病人6人,现患病率为0.0582/10万,近五年(1992—1996)平均发病率为0.00197/10万,达到了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近五年麻风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0~2004年麻风流行病学资料与达到“基本消灭”阶段的前五年(1995~1999年)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0~2004年间共新发现麻风病患者434例,麻风病的年均发现率为0.18/10万,年均患病率为0.46/10万,总体上仍处于比较低的流行状态,但从2000年开始发现率和患病率呈逐步回升的态势,在原已达标的89个县(市)中,患病率超标(>1/10万)的县(市)从1999年的0个增加到2004年的16个。少年儿童所占比例、多菌型所占比例、Ⅱ级以上畸残率、发现方式以及复发率与前五年比较均无明显变化。有别于前五年的流行特征:一是家属发病率较高,呈家庭聚集性;二是性别比进一步缩小。结论麻风病的发病呈逐年回升的趋势,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遏止其反弹的势头。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麻风病流行特征,探索有效防治麻风病措施。[方法]对麻风病流行病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登记麻风病人259例,现症病人8例,患病率0.012/万,近5年平均发现率0.15/10万,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近年来麻风病流行稳定。[结论]随着麻风防治工作不断深入,通过多种形式的发现和有效治疗,建瓯市麻风病患病率、发现率稳步下降,控制麻风病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思南县麻风病的防治工作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即隔离治疗(1959~1984年)、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1985年)、社会防治(1986~1997年).1959~1997年共登记麻风病人253例,发病率从3.481/10万下降到0.178/10万.由于历史原因,资料残缺严重,本文旨在拾零补遗,尽臻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江苏省2015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省新发及现症麻风人的发现、管理、临床症状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新发病人13例,发现率约0.16/100万,复发病人1例,迁入1例;现症病人97例,患病率约0.12/10万。13例新发现病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平均48.75岁;农民8例,民工4例,离退休职工1例。查菌阳性11例,阴性2例;多菌型12例,少菌型1例,型比为92.31%;早期发现10例,传染源不明11例,家内传染2例。二级畸残患者2例,畸残率为15.38%,平均诊断延迟期为24.48个月。结论江苏省麻风病疫情继续保持低流行态势,仍有极少新发病人诊断延迟期较长,还需进一步加强隐匿病人的发现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建国以来长乐市麻风流行情况分析,揭示全市麻风流行特征和取得的成绩。方法:采用马海德编著的《麻风防治手册》中的要求统计各项指标。结果:(1)5年平均年发病率,发现率从1953-1957年的13.22/10万和8.29/10万分别下降至1988-1992年的0.6/10万和1993-1997年的0.6/10万;(2)患病率由1959年的5.03/万下降至1998年的0.09/万,流行范围缩小。(3)随着年代的推移,儿童麻风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建国以来长乐市采用的麻风防治策略正确,防治措施得力,该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宿迁市自1956年-1998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2179例,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社会综合防治,麻风病患病率从5.73/10万下降至0.18/10万,达到了基本消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1954~2003年间汕头市麻风病家庭内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汕头市1954~2003年麻风病年度报表进行整理分析,并对其中的68例家庭内感染患者的时间分布、年龄分布、传染源和传播方式以及皮疹情况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0年间累计家属患病率为13.70‰;麻风病家庭内感染的绝对数从1954~1963年的36例下降至1994~2003年的7例,其占同期总感染数的比例则从1954~1963年的5.16%上升至1994~2003年的25.00%。家庭内感染麻风的高危人群是多菌型患者的一级青壮年直系亲属。结论家庭内感染已成为汕头地区麻风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对高危人群的密切监测和健康教育应成为麻风病低流行地区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提起麻风病.很多人可能已经淡忘了。确实,这个曾经极其“恐怖”的疾病由于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科学的进步,已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目前已达到基本消灭的目标。不过,基本消灭,并不是指就没有了.而是指把麻风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已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时.麻风病的致病微生物仍然存在.麻风的传播并未终止.麻风病仍有新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 ,是属麻风病低度流行区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防治 ,1999年经省级评审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为总结防治经验 ,给今后制定巩固防治成果措施提供依据 ,特对我市 195 0~ 1999年的麻风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自 195 0~ 1999年间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查治记录和流行病学调查记录。2 结果2 .1 流行特征2 .1.1 流行强度  195 0~ 1999年 ,全市累计确诊麻风病人 2 0 5例 ,累计患病率为 0 .2 6 /万 ,属麻风病低度流行区。2 .1.2 时间分布  2 0 5例病人除 1986、1992年和 199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贵阳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前、中、后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今后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贵阳市开展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前(2006—2010年)、消除麻风危害行动中(2011—2015年)和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后(2016—2020年)三个阶段的年均发现率、麻风新发病例人口学特征、延迟期、Ⅱ级畸残率、发现方式等相关指标。结果 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后,麻风新发病例减少,发现率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 = 27.965,P<0.001),15~29岁呈显著上升趋势(χ2趋势 = 8.190,P = 0.004),≥50岁以上(χ2趋势 = 8.882,P = 0.003)、农民(χ2趋势 = 26.478,P<0.001)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现方式中主动发现、线索调查(χ2趋势 = 14.971,P<0.001)显著下降,被动发现(χ2趋势 = 13.641,P<0.001)、皮肤科门诊(χ2趋势 = 21.578,P<0.001)发现显著上升;Ⅱ级畸残率由消麻行动前的35.48%下降到消麻行动后的20.83%。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期间的延迟期≤12个月的比例为56.72%,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χ2趋势 = 9.507,P = 0.009)。结论 消除麻风危害行动能够及时发现麻风病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病人,能够降低Ⅱ级畸残率,缩短病例发现延迟期,对促进贵阳市麻风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实行预防接种是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病流行乃至消除的最方便,最有效的措施。武威地区1964年起开始使用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糖丸疫苗,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流行高峰亦削平,强度减弱,特征和规律发生了极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指导监测工作,巩固消灭脊灰的成果,现将武威地区36年脊灰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全区4县(市)历年传染病报表和订正报表和历年来脊灰暴发流行的调查及1989年以来人群抗体监测调查。1.2 年代人口资料 以地区统计局当年平均人口为准进行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