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及参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方法用10Hz探头探查颅外段椎基底动脉血管形态、内径、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156例患者有124例异常,表现为频谱形态的改变及血流速度的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判断椎动脉的血管结构,定量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分析了13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并针对诊断学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37例VBI中,临床确诊的51例(37%),临床不典型,但经过眼震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等特殊检查确诊的20例(15%);其它66例均拟诊为VBI。本文还对VBI的病因诊断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因素及诊断。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96例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病因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50岁以下占61.5%,女性占67.7%,其中更年期妇女占半数以上。82.3%病人具有危险因素。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数由于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其次为颈椎病所致。临床主要特点:眩晕、头颅CT、X线颈椎片、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王守春,张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是神经科常见病,但其概念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文对VBI的历史与命名、解剖特点、发病机理、主要辅助检查的临床价值、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一。历史与命名VBI是Kubik于1946...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张燕于杰佟岩战杰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的多发病。长期以来病人多以眩晕就诊,而缺乏客观依据。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187例正常人(374根)及177例患者组(354根)椎动脉进行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8.
18 8 9年Peabody首先对一组高血压或 /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突然出现一过性半身不遂、失语或失明等神经功能障碍发作 ,历时 2 4小时至数日自愈者称为“脑血管痉挛”。1 951年Denny Brown提出 ,由于中毒性肺炎或心源性休克等各种原因引起全身血压下降 ;或由于脑血管狭窄致脑内血流量的不足 ,出现的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 ,命名为脑供血不足(CVI)。 1 955年Millikan发现 ,临床表现为反复可逆性短暂发作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病例 ,大多数可能是由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疡表面的微栓子脱落引起的微栓塞所致。其后 ,由于F…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经颅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92例,另选取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TCD(经颅多普勒超声)、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TCD检查,VBI组低速和高速血流和健康组的血流比较,P均0.05;CDFI对VBI患者和健康组检查,血流、血管参数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独用一种方法有片面性,两种方法联用,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与TCD灵敏度、CDFI特异性比较,P均0.05。结论对于VBI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超声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对颅内椎基底动脉和颅外椎动脉进行全面检测,能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大脑动脉系统缺血性疾病,主要以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平衡障碍为主要表现,由于VBI患者主观症状表现多而缺乏客观依据,故对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限。现对我科自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63例VBI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根据游国雄等提出的诊断标准,本组全部为临床确诊病例,共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68.5岁。病程30min~17年(平均1个月20天)。41例因头位和转动而诱发,10例因精神紧张劳累而诱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SPECT与临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99mTc-ECD-SPECT检查,SPECT诊断VBI的灵敏性为73.8%,特异性为78.3%,总符合率为75.7%,59例SPECT阳性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43例(72.9%),VBI组缺血灶的缺血程度较对照明显(P〈0.01)。80例VBI患者均在距VBI最后一次发作16d内进行SPECT检查,3d以内与4d后检查的两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 ̄(99m)Tc—ECD—SPECT检查,SPECT诊断VBI的灵敏性为73,8%,特异性为78.3%,总符合率为75.7%。59例SPECT阳性者,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者43例(72.9%)。VBI组缺血灶的缺血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1)。80例VBI患者均在距VBI最后一次发作16d内进行SPECT检查,3d以内与4d后检查的两组阳性率相差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椎动脉MR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探讨椎动脉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共65患者,男33例,女32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85+11.0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分别进行椎动脉MRA、TCD、BAEP及椎动脉超声等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35例(53.8%),TCD异常53例(81.5%),椎动脉B超异常33例(50.8%),BAEP异常30例(46.2%)。椎动脉MRA能清楚的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及血流信号降低。MRA异常率与病人的病程长短有关。结论:椎动脉MRA、TCD、BAEP、椎动脉超声4种方法合用,有助于全面客观诊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4.
不宜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ey,VBI)”的诊断太泛,对哪些仅表现为眩晕或头昏的患者,在没找到引起眩晕或头昏的原因时临床上往往诊断VBI。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题名检索,仅2000年-2006年期间就可检索出931篇。那么用“VBI”这个诊断合适吗?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颈部MRA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25例健康才行颈部MRA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73.6%,对照组28%,两组比较P=0.000,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3.6%存在椎基底病变,MRA能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个常见病因。我们观察5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性别、年龄与职业 50例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3岁。体力劳动者35人,占70%;脑力劳动者15人,占30%。 2.发病诱因①因头位或体位突然变动引起发作者40例(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探讨MRA对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2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和 2 5例健康者行颈部MRA检查 ,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异常率为 73 6%,对照组 2 8%,两组比较P =0 0 0 0 ,有显著差异。结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73 6%存在椎基底病变 ,MRA能直观地显示双侧椎动脉的形态 ,是VBI患者的一个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地58例临床诊断VBI眩晕的患者及30例非VBI眩晕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检测。结果:VBI组BAEP异常率为59%,TCD异常率为615,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非VBI组BAEP异常率8%,TCD异常率为47%,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VBI组BAEP及TCD皆异常者为64/1  相似文献   

19.
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眩晕是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简称VBI)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临床治疗各异 ,疗效均不满意 ,为提高本病疗效 ,我院采用尼莫通 (Nimotop)注射液静滴治疗VBI患者 40例 ,疗效良好 ,现报道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我院从 1997年 1月~1999年 12月住院患者中选择 80例 ,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首发症状 ,且符合1989年WHO推荐的“可能VBI”诊断标准 ,起病急 ,同时合并下列其中①项以上者 :(1)运动障碍 ;(2 )感觉障碍 ;(3)单或双眼一侧视力 ,视野缺失 ;(4 )平衡失调、眼震、复视、耳鸣、构音不良等。患者全部做头颅CT或M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