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有效成分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大鼠离体小肠吸收动力学。 方法: 采用外翻肠囊法,用HPLC测定不同取样时间肠内液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并计算累计吸收量,以钩藤碱、异钩藤碱的累计吸收量对时间作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 结果: 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0 9X-0.008 5(r=0.908 6),Ka=9.0×10-4 (μg·min-1·cm-2),t1/2=12.8 h,异钩藤碱回归方程为Y=0.008 6X-0.178 2(r=0.909 0),Ka=8.6×10-3(μg·min-1·cm-2),t1/2=1.34 h。 结论: 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离体小肠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大鼠 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试验,利用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的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01 mol.L-1三乙胺,冰醋酸调pH 7.5)(45∶5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60nm测定酚红的含量。结果: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331 7X-0.771 8(r=0.998 5),Ka=0.331 7(h-1),t1/2=2.09(h);异钩藤碱吸收动力学方程为Y=-0.687 0X-0.150 4(r=0.985 2),Ka=0.687 0(h-1),t1/2=1.01(h)。结论:天钩降压胶囊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在大鼠在体小肠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对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进行考察,同时采用HPLC-ESI-MS研究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情况.结果:钩藤碱在0.064~5.10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同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87.51%~88.83%,提取回收率12.6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 ~ 103.2%,提取回收率47.08%.异钩藤碱在0.064~5.11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回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107.9%~113.9%,提取回收率40.0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7.00%~99.59%,提取回收率51.03%.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率不合格的原因是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大部分转化为异钩藤碱,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未知成分;异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转化为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及22-O-β-D-glucopyranosyl isocorynoxeinic acid4种成分.结论: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宜采用超声提取法,并应注意同收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HPLC法建立钩藤药材中钩藤碱(Rhynchophylline)、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65:35(V/V,含0.01mmol/L三乙胺,冰醋酸调PH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在245nm检测波长下,测定钩藤药材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结果:钩藤碱及异钩藤碱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0E+6x-21142和Y=1.1E+6x-13566,线性范围分别为0.254~1.524μg和0.216~1.296μg,相关系数分别0.9999和0.9999。结论:本法正确、简便、快速,对于控制和评价钩藤药材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的含量。方法应用HPLC测定8个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3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醋酸铵缓冲液(pH 8.0)(60∶40),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6 nm。结果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期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不同,其中含量最高的地区为宁明县;含量最高的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至次年2月。结论不同产地钩藤药材异钩藤碱的含量不同,每年9月至次年2月采收的钩藤中异钩藤碱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在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采取水煎液以及甲醇提取液的方式对钩藤中的钩藤碱及异钩藤碱进行提取,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分别对其提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2.5~80μg/m L的范围内钩藤碱的线性关系良好,此时的回归方程为Y=76.717 0X-0.072 7(r=0.999 8),RSD8.7%;在2.0~80μg/m L的范围内异钩藤碱的线性关系良好,此时的回归方程为Y=87.472 9X-0.366 6(r=0.999 7),RSD7.3%。甲醇提取液的方式所提取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高于水煎液的方式,并且使用二十倍质量的甲醇量,24 h的冷侵时间以及60 min的超声时间最合适。结论:使用甲醇进行提取在用于钩藤中钩藤碱及异钩藤碱中作用优异,对其质量的控制性好,重复性高,操作方法简单,可提高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钩藤散由钩藤、石膏等11味生药组成,临床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本次以钩藤散的降压作用为指标,对钩藤及石膏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建立了黔产钩藤药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Kromo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甲醇一0.2%氨水溶液(65:35),流速:1.0mL·min-1,柱温:35℃;进样器温度:5℃;检测波长为245nm,结果:异钩藤碱和钩藤碱分别在0.13064~1.17576μg(r=1.0000)和0.09744~0.87696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88%,RSD为O.38%:钩藤碱平均回收率(n=6)为98.28%,RSD为0.72%;结论:本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黔产钩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UV、HPLC测定广东钩藤属4种植物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的方法,比较其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间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以UV测定总碱含量,检测波长为242 nm;以HPLC测定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采用Hypersil ODS C18(4.6 mm×200 mm,5μm)色谱柱,甲醇-水(含0.50%三乙胺,冰乙酸调pH 6.33)=63∶37为流动相,流速为0.80 mL/min,进样量5.00μL,柱温为室温,245 nm波长下检测分析。结果:钩藤碱、异钩藤碱在0.02~5.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钩藤碱的r1=0.9999,异钩藤碱的r2=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52%、99.12%(RSD1=2.05%,RSD2=2.17%);总碱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部位里存在差异性,其线性范围为6.00~14.00μg/mL,r=0.9989。结论:该法准确,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较好,精密度较高,可用于对广东钩藤属植物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总碱以及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钩藤药材净钩、藤枝、带钩茎枝三种不同入药部位中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寻找钩藤新药源。方法采用HPLC法,以钩藤中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为指标,测定钩藤药材净钩、藤枝、带钩茎枝中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色谱条件:C_(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3∶37(v/v,含0.002 mmol/L三乙胺,冰乙酸调pH 7.5)为流动相;流速1.1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藤枝中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的含量略高于净钩、带钩茎枝。结论钩藤的藤枝具有潜在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为分子标记,对采集自3个不同地区的一般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Jack.进行RFLP遗传分析,研究不同地理区域一般钩藤的rDNA ITS序列是否具有生物地理差异。方法通过改良CTAB法提取一般钩藤总DNA,利用通用引物对其rDNA 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并对连接转化后扩增得到的rDNAITS序列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结果获得采集自广东韶关阳山、广东梅州大埔、广西植物园的3种一般钩藤两种限制性内切酶(Msp I&HaeⅢ)酶切图谱。结论通过基于rDNAITS序列进行的RFLP分析,表明这3个地区的一般钩藤rDNA ITS序列无明显差异,不同区域的一般钩藤其遗传本质不具有地理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深入研究安神养血口服液(钩藤、金不换、制何首乌、首乌藤、松针)含量测定方法,为该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HPLC测定该药中3种生物碱延胡索乙素、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含量,色谱柱:依利特Kromasil C18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55∶45)(含0.01 mol/L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值至7.5),柱温:25℃,15 min前检测波长为281 nm,15 min后为254 nm,流速1.0 mL/min。结果:延胡索乙素、钩藤碱、异钩藤碱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7%,99.04%,98.75%,延胡索乙素在进样量0.01μg~0.10μg范围内、钩藤碱在进样量0.16μg~1.6μg范围内,异钩藤碱在进样量0.12μg~1.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可用于该药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MS)法测定大鼠不同组织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与缝籽嗪甲醚的含量,并用于钩藤的组织分布研究。方法 大鼠ig钩藤水煎液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4、8、12 h取心、肝、脾、肺、肾、脑组织。以长春胺为内标,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后进行样本检测。结果 建立的UHPLC-MS/MS方法中,7个生物碱在不同的组织中最低定量限范围为0.05~1.00 ng,响应与浓度的相关性R~2≥0.991。方法学考察中的专属性、基质效应、回收率、精密度与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均满足要求。各个组织中均为异钩藤碱含量最高,其次为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与去氢钩藤碱含量均远高于其对应的异构体钩藤碱与异去氢钩藤碱;而3个四环单萜吲哚生物碱(毛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缝籽嗪甲醚)在各组织中均含量最低。比较不同组织中生物碱成分含量可以发现,7个生物碱均在肝脏中含量... 相似文献
14.
紫金龙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紫金龙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法、扭体法研究紫金龙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采用福尔马林实验、纳洛酮拮抗实验和竖尾实验研究其镇痛机制。结果 紫金龙总生物碱可以明显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扭体反应,但对热刺激所致小鼠疼痛无明显镇痛作用。紫金龙总生物碱对福尔马林所致小鼠两相疼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纳洛酮未能拈抗其镇痛作用且紫金龙总生物碱给药组动物均未出现S形竖尾反应。结论 紫金龙总生物碱既具有外周镇痛作用,又具有中枢镇痛作用,但其作用不同于吗啡类药物,也不同于非甾体抗炎药。提示其可能作用于阿片受体以外的疼痛相关受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治疗热性惊厥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与BATMAN-TCM数据库检索钩藤活性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用TCMSP、PubChem数据库和SwissADME平台对活性成分进行筛选;通过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提取热性惊厥疾病靶点,经Uniprot数据库进行蛋白-基因symbol转换;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绘制Venn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采用DAVID v6.8在线分析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将富集分析结果可视化并将分析所得关键化合物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脑片膜片钳技术对钩藤的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 得到钩藤活性成分29个,活性成分对应靶点297个,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关键靶点8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钩藤治疗热性惊厥主要作用于神经元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尼古丁成瘾、环磷酸腺苷信号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尼古丁反应、质膜和细胞外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活性显著性最大。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钩藤显著抑制热性惊厥模型乳鼠脑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A,NMDAR2A)、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2B,NMDAR2B)的表达(P<0.05、0.01、0.001)。脑片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钩藤对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NMDA受体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NMDA receptor evok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EPSCNMDA)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发现了钩藤治疗热性惊厥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及膜片钳技术证实了钩藤对NMDAR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钩藤治疗热性惊厥的作用机制、药物研发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