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随着现代诊断技术广泛应用,有明确诊断的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类以及胃黏膜脱落等患者中约有20%兼见不同程度胃下垂。证属脾胃气虚,中气虚陷,胃气本虚。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为脾胃气虚而设,具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病,笔者将其加减化裁,用于气虚所致的男科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徐景藩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行医6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辨证颇具特色,笔者有幸侍诊,兹将所记录的有效病案整理数则如下。1补益脾胃、疏肝理气治疗胃下垂徐老认为胃下垂不仅指胃腑形态异常,更包括功能的不足,胃的消化分泌功能不足。胃下垂不能一概视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动辄就用补中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笔者指出胃下垂主要与脾胃气虚、肾阳衰弱、痰饮睁聚和气滞有关。笔者用自制“胃下垂药丸”治疗87例,临床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1%。文中附典型病例一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笔者指出胃下垂主要与脾胃气虚、肾阳衰弱、痰饮停聚和气滞有关。笔者用自制“胃下垂药丸”治疗87例,临床治愈44例,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5.1%。文中附典型病例一则。  相似文献   

6.
邱茂良教授谈针灸治疗胃下垂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37)邱仙灵胃下垂多因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因脾胃为生化之源,中气之本,生肌肉而司运化。若禀赋不足,形体消瘦,中气素虚;或病后失调,昔肥今瘦;或饮食失节,伤及脾胃等,均可导致此病。由于中气虚惫,...  相似文献   

7.
<正>补中益气汤一方出自《脾胃论》,其功效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症[1]。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本方证是因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形成。笔者在临床上权衡药量、辨证加减,用于治疗气虚之证,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胃下垂患者,女,38岁,瘦长体型,上腹部可扪到强烈的主  相似文献   

8.
关风岭  关思友 《四川中医》2003,21(11):10-11
本文将胃源性眩晕分为胃下垂型眩晕(气虚挟湿型)、慢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虚寒型)、红斑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蕴热型)3型辨证治疗,临床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将胃源性眩晕分为胃下垂型眩晕(气虚挟湿型)、慢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虚寒型)、红斑性胃炎型眩晕(脾胃蕴热型)3型辨证治疗,例举医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体会 "甘温除大热"即是用甘味药益气升阳以退气虚发热证.气虚发热以低热为多见,但有时也会出现高热,故称"大热",本症常见于慢性虚损性疾病,如慢性心肌炎、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即"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其病机是脾胃气虚下陷,元气亏损,营卫失和,热盛于外.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之功。临床主要用于中气不足,体倦乏力;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气虚发热,气虚外感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各种杂症,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脾胃论》,是常用补气升阳代表方,用于脾胃气虚、中气下陷、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苔白脉虚弱等证,如气虚发热、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病症。笔者在临证治疗嗜睡,喘证取得较好疗效,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胃下垂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以脘腹痞满、嗳气不舒、胃脘疼痛、漉漉有声为主,属于中医学“痞证”“胃脘痛”“胃缓”范畴,病机多责之于脾胃而鲜有论及水饮。笔者在《伤寒论》痞证相关条文启发下,发现其对“水痞”症状的描述与胃下垂患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试以水痞分析胃下垂的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则治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水饮所致胃下垂,其致病隐匿不易察觉,其病机虽以脾胃虚弱为本,但要注意饮邪兼夹及程度、正邪之间相互对比等,治疗上张仲景有“温药和之”之法,但究其病位在脾胃,在温的同时还要协调脾胃气机升降,做到气化饮消、饮消则痞除。  相似文献   

14.
国家名中医单兆伟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病理论、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近50年,在治疗胃下垂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单教授认为,胃下垂病机多为虚实夹杂,并创新性提出"胃下久必胃缓,胃下未必气虚,中虚气滞渐贯始终",并据此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降相伍、消积导滞,灵活变通、圆机活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传统中医学对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功能的认识出发,指出胃气虚是多种慢性胃脘疼痛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胃气虚的临床表现,并与脾气虚和脾胃气虚相鉴别,提出四平汤为治疗胃气虚的方剂,并进行证候、方剂和典型病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答:胃下垂一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大致属中医“办脘痛”、“腹胀”等病范畴。究其病因,大都由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所致,治疗本病一般运用补中益气汤、升阳举陷汤等方调补脾胃,益气升阳,常可取得较好疗效。然胃下垂并非都是由气虚下陷引起。有些病人常是由于肝气(或肝火)犯胃所致;或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兼有湿热(湿邪阻滞,郁久化热);或脾胃升降失常、胃气上道等。例如,胃下垂之发病机理属于肝气犯胃、胃炎和降之证的,可见胃院部及两胁胀闷,隐痛不舒,食欲不振,呃逆嗳气,善太息,腹胀失气则舒,大便时干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8.
脾胃气虚与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功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同功酶分析在一些基础理论的探讨和发病学研究中应用十分活跃。近年来国内有人从唾液淀粉酶含量的变化来探求祖国医学的“脾虚”实质。但脾胃气虚与乳酸脱氢酶(LDH)及LDH同功酶关系的研究未见报道。我们自1982年以来,对辨证属脾胃气虚之胃炎住院病人进行了LDH及LDH同功酶的测定,以探索其间的关系,寻找脾胃气虚的物质基础,试图为脾胃气虚的诊断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建立胃癌脾胃气虚证中医诊断模型。方法:收集346例胃癌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证素辨证,将胃癌患者分为脾胃气虚证及非脾胃气虚证两类,探讨脾胃气虚证与常见临床症状及临床分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浓度相关性,建立脾胃气虚证Logistic回归模型,并运用ROC曲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胃癌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分期晚于非脾胃气虚证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浓度低于非脾胃气虚证患者,脾胃气虚证诊断模型:P=1/[1+exp(0.182×总蛋白浓度(g/L)-1.003×TNM分期-2.172×胃隐痛-2.846×食后腹胀-3.169×进食无味-4.822×倦怠乏力-2.281×神疲-1.630×脉细-3.669×脉缓-6.977×淡白舌)],预测函数模型整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98.8%,特异度98.3%,模型检验一致率为98.6%,预测函数模型吻合率高。结论: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所建立的胃癌脾胃气虚证中医诊断模型,吻合率高,对于提高临床脾胃气虚证辨证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分级量化评分表,即(PLGC-PRO)量表,与CAG患者胃镜活检报告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CAG患者肠上皮化生程度与CAG患者PLGC-PRO中5个维度的30项指标的相关程度,探讨CAG患者肠上皮化生程度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的相关性规律。方法: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对符合病例要求的3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依据PLGC-PRO量表研究该病的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等相关患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中CAG患者肠上皮化生患者症状主要以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干、情绪易激动、气候因素为主。其中维度多表现为心理状态改变,影响较大。主要中医证型分布多为脾胃气虚证(46.7%);中医证素分布情况多为气虚(58.3%)。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其虚则多以气虚为主。结论:临床中CAG肠上皮化生患者症状主要以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口干、情绪易激动、气候因素为主。新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其虚则多以气虚为主。故在临床中补益脾胃、健脾益气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