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1]调查25 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与正常(牙合)儿童的牙颌颅面硬组织横向结构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助头颅后前位X线头影测量,对12例伴口呼吸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牙颌颅面硬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分析,并与15例正常(牙合)儿童相应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伴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的上颌基骨宽度、上磨牙间距、下尖牙间距及骨性鼻腔宽度明显低于正常(牙合)儿童(P<0.01);与正常(牙合)相比,错(牙合)患儿的下颌骨宽度、下磨牙间距的测量值也低于正常儿童(P<0.05). 结论口呼吸可引起儿童牙颌面横向结构上发育的异常,临床诊治时应对此异常给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Bolton指数,并探讨其上下牙量关系对其症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以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结果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前牙宽度比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olton指数不调的基本分布情况为:指数正常组>指数过小组>指数过大组.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呈现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中有约50%病例Bolton指数在正常值范围之外,存在上下牙量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与先天性下切牙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的特点,为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提供参考.方法 对126例年龄11~18岁正畸治疗前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牙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量和缺失情况.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10.32%下切牙缺失,下颌中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21 mm,下颌侧切牙牙冠近远中宽度平均为5.76 mm,与文献正常值比较显示下切牙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下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径较正常人小,且多发下切牙缺失.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子计算机对17例安氏Ⅱ类错(牙合),21例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颞颌关节间隙面积进行计算,以确定牙尖交错位(ICP)时髁突的位置。其结果为Ⅱ类错(牙合)的髁突大多居中位。Ⅱ类错(牙合)大多居前位。应用下颌运动描记仪(MKG)对其中各16例错(牙合)进行检查,其结果为Ⅱ类错(牙合)大多有 ICP 后移位,Ⅲ类错(牙合)大多有 ICP 前移位。此结果供临床医生在诊断与治疗错(牙合)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调查25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近年来,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愿意选择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在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时会有多种考虑,不同设计方案将会影响到矫治疗效.为了使Ⅱ亚类错(牙合)畸形达到更佳的矫治效果,现临床总结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和临床疗效的评价,为临床矫治该类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Angle(1899年)根据牙弓在矢状平面上前后关系,将下第一磨牙位于上第一磨牙远中的咬(牙合)关系称为Ⅱ类(牙合)。它是一类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Ⅱ类1分类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5~20%,占治疗病人的49%。Ⅱ类2分类约占所有错(牙合)的5%。Ⅱ类错(牙合)在乳牙(牙合)中的发生率为1~10%不等。众所周知,Ⅱ类(牙合)是一笼统的临床印象,在这类错(牙合)中除第一磨牙的远中关系外,还有许多其它表现不一的临床特征,为指导临床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必要了解和认识产生这些临床特征的机制,并对其进行研究分类。Angle按切牙关系将Ⅱ类(牙合)分为两个分类;Henry(1957)将Ⅱ类1分类归纳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上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并不少见.在制定临床矫治方案时会有多种考虑,不同设计方案将会影响到矫治疗效.为了使Ⅱ亚类错(牙合)畸形达到更佳的矫治效果,现临床总结Ⅱ类一分类亚类错(牙合)正畸矫治方案的制定和临床疗效的评价,为临床矫治该类错(牙合)畸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 -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1.
传统Angle错(牙合)分类法基于临床描述,将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鉴定义为磨牙和尖牙远中关系,且上颌切牙舌向倾斜,而是否存在特定的骨骼型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①根据传统Angle分类法选择病例,描述 Angle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骨骼和牙齿的X线头影测量特征。②相似的年龄分布,比较 Angle Ⅱ类 2 分类与 Angle Ⅱ类 1 分类和AngleⅠ类错(牙合)畸形。③如果可能,界定相对AngleⅠ和 Angle Ⅱ类 1 分类错(牙合)的 Angle Ⅱ类 2 分类矢状和垂直向位置。 材料和方法 选择Angled Ⅱ类 2 分类错(牙合)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12.7±1.6)岁。AngleⅠ类和Angle Ⅱ类 1 分类为对照组,其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员的下颌骨进行了解剖学研究。材料和方法:实验组是60例Ⅱ类2分类错(牙合)病员(38例男性,22例女性),对照组是28例正常(牙合)儿童(13例男性,15例女性)。每组平均年龄9—14岁。X线头影分析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改变.方法选择腕骨片示生长发育为FG阶段儿童37例,其中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儿童18例,正常(牙合)19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选用矫治器为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11.9个月,正常(牙合)观察12个月.分别测量矫治前后及观察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后上气道PAS显著增加,和正常组无差异;UMPW也有显著增加,但未达到正常;舌骨测量中H-MP显著减小,H-VL显著增加.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组功能矫治可使舌骨前上移位;增加上气道口咽段间隙,特别是舌根后气道间隙.  相似文献   

15.
十堰地区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十堰地区各类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325例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的记存模型,分别测量上、下颌全牙量和前牙量,计算Bolton指数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安氏Ⅰ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Bolton指数及全牙弓Bolton指数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安氏Ⅰ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及安氏Ⅱ类2分类,安氏Ⅲ类错(牙合)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病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Bolton指数及Bolton指数不调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正畸治疗前进行Bolton指数分析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骨性Ⅱ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几何形态测量和传统头影测量2种方法,对Ⅱ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Ⅱ类与Ⅰ类错(牙合)骨面型儿童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各4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数字化后,用Procrustes重叠法和薄板曲线法这2种几何形态测量法比较Ⅱ类与Ⅰ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并用传统头影测量法对颅底的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Ⅱ类与Ⅰ类错(牙合)相比,颅底角无明显差别;后颅底发生显著变化,水平向后明显延长,伴向上的轻度抬高;前颅底区的S-SE段向前下方改变.结论 Ⅱ类错(牙合)的颅底形态有其自身特点;颅底形态影响Ⅱ类错(牙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牙期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伴有深覆盖、深覆(牙合)的患者使用反切牙式平面导板早期矫治的疗效.方法 选择25例安氏Ⅱ类1分类,低角,深覆盖、深覆(牙合)Ⅲ度,X线片显示前部牙槽突高度过高而后部牙槽突高度不足,采用反切牙式平面导板进行矫治5~10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矫治后,深覆(牙合),深覆盖得到矫治,儿童面型也得到一定改善.X线头影测量SNB、ANB、SN-MP、ANS-Me均有显着变化(P<0.05),SNA、1-NA几乎没有变化.结论 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深覆盖、深覆(牙合)的替牙期患者通过配戴反切牙式平面导板,有利于肌位与颌位协调统一,促进牙齿与颌骨协调发育,可为后期固定矫治提供有利条件,减少复发,尤其是功能性远中错(牙合)能够尽快恢复并保持在正常肌功能位.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采用肌激动器治疗法,通过下颌前移及后牙萌出受控,可以改善颌骨矢状关系和垂直关系,但常出现(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及前面高增加等副作用[1],这对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尤为不利.本研究以头帽-肌激动器(headgear-activator)治疗替牙早期高角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对其矫治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通过对7例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在混合牙列期,对Twin—block矫治前后骨组织变化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探讨这种矫治器对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