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闭合骨折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下肢闭合骨折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确诊并发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骨折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下肢DVT包括髂外静脉血栓、股静脉血栓、腘静脉血栓、胫后静脉血栓、比目鱼肌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术前并发DVT形成情况:①患者年龄70岁以上23例;②骨折合并其他疾病11例,其中合并高血压2例,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3例,合并高血压和脑梗死2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4例;③多发骨折10例;④下肢骨折后7~14d发生DVT28例。结论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脑梗死等疾病,下肢多发多段骨折。DVT多发生在下肢骨折后7~14d,尽早安排手术治疗比其他预防DVT措施在降低围术期肺栓塞风险中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分析我院妇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46例行肿瘤术患者的基本资料,统计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原因、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在这46例患者中,有10例(21.73%)并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23.91%)患者因血管炎并发了DVT,26例(56.52%)因卧床时间过长并发了DVT,5例(1.08%)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并发了DVT。结论长时间的卧床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患者在术后要增加对下肢的锻炼,早日下床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有凝血前兆的患者要及时采取抗凝血处理,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对本院86例骨盆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结果86例患者术后1例并发DVT形成。结论骨盆骨折后下肢DVT 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加强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据报道,国外骨科、妇科、产科患者手术后合并LEDVT位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的前三位,外科手术后LEDVT发生率为30%~35%,而恶性肿瘤术后发生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可导致肺梗塞,威胁生命或发生后遗症影响下肢功能.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变得较为常见.早期预防及诊治对DVT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我院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蒋霞  卢炎 《青岛医药卫生》2009,41(4):307-308
目的探讨预防术后肺不张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以来我院施行的部分腹部和大隐静脉手术的病人并发肺不张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及其护理措施。结果85例病人中并发肺不张7例,发生率8%,其中1例死于MOF,其余病例经雾化吸入、祛痰、训练正确深呼吸等措施;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占6%,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其中股青肿1例应用溶栓治疗留有明显后遗症,余均完全或部分再通。结论雾化吸入、祛痰、正确训练深呼吸是预防术后肺不张发生的有效措施;促进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液淤滞可有效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全髋置换术后(THA),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因此被公认为THA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40%~60%。高龄患者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THA术后更容易发生DVT。因此对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THA的愈合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院从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198例(201个髂)全髋置换术,并发DVT23例发生率为11.1%。术后我们通过对患者有效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全部治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妇科病人应用止血药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关系,回顾性分析1992~1996年间125例50岁以上妇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应用止血药者为Ⅰ组(74例);有轻度心血管疾病并同时应用扩血管药及止血药者为Ⅱ组(17例);合并高血压和(或)糖尿病应用扩血管或抗凝药而未用止血药者为Ⅲ组(14例);不合并心血管疾病且未用抗凝及止血药者为Ⅳ组(20例)。结果表明,Ⅰ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8%,咀显高于Ⅲ组(0%)及Ⅳ组(5%)(P<0.01)。结论:止血药可增加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不宜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导管溶栓加腔内成形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导管直接溶栓加腔内成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82例深静脉栓塞(DVT)患者采用导管直接溶栓加腔内成形治疗.左下肢CVT 66例,右下肢DVT 16例,髂股静脉血栓48例,全肢静脉血栓34例;病程2~10d.结果 所有患者在髂总静脉成形术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造影示滤器血栓捕获率为7.32%.导管溶栓术后患肢胀痛和水肿消失.66例左下肢DVT患者行髂总静脉球囊扩张后,狭窄完全消失8例,部分消失58例.溶栓后深静脉造影示溶栓Ⅲ级62例(75.6l%),Ⅱ级20例(24.39%).髂总静脉完全通畅40例,狭窄<50%32例,>50%10例.髂总静脉支撑植入10例.术后1~36个月随访,深静脉完全通畅72例.其中,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66例.返流6例,深静脉阻寒10例.其中,症状复发2例,血栓后综合征4例,无症状4例.结论 导管溶栓加腔内成形术是治疗DVT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lmmbosis,DVT)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占深静脉血栓的90%以上,而神经外科手术后DVT的发病率在24%左右.DVT是病死率极高的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2ism,PE)的基础疾病。故预防DVT的发生显得非常重要。将我科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DVT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范侠晖 《北方药学》2013,(12):158-159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6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未发生DVT全部康复出院,治疗有效率96.9%;2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及时治疗和护理,未发生肺血栓栓塞,均痊愈出院。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大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及时有效治疗,采用科学预防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utar量表在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Autar量表对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48例行脊柱开放性手术的患者于术后24 h内进行下肢DVT的风险评估,依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观察3组患者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148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共发生DVT 11例,发生率为7.43.%;其中,低危组68例患者中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1.47.%;中危组46例患者中发生DVT 4例,发生率为8.70%;高危组34例患者中发生DVT 6例,发生率为17.65%;不同评分组患者并发下肢DV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Autar量表对脊柱术后患者进行DVT形成风险评估可以很好地预测其下肢DVT发生的风险,有助于医护人员对脊柱术后患者采取预见性治疗与护理干预,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59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①52例、对照组②54例,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腹腔镜术后DVT发生情况及诱发因素。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并发DVT,对照组①并发3例,对照组②并发9例,观察组、对照组①患者发病率与对照组②患者发病率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4例并发DVT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明显肺栓塞症状出现。经给予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出院后15d、1个月和3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病情无恶化、无复发。结论对于术前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要注意其术后并发DVT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脉冲气压治疗仪、应用低分子肝素等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柳选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9,(17):2660-266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是血管外科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生与手术、肿瘤、高血脂、高黏血、麻醉应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据报道外科手术后及恶性肿瘤的DVT发生率较高,约2.6%--43%。我科1999年3月-2008年11月共有12例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现将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年龄26~75(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16.
雷雪真  冯国和 《江西医药》2008,43(5):492-493
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对于其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迄今鲜有文献报道。1996~2007年我院共行永久起博器植入术25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例,永久起博器植入术后并发下肢DVT形成不是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的护理方法,减少发生率。方法总结106例行脊柱手术后的护理干预,术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术后密切观察下肢肿胀、腹股沟区疼痛、沿静脉走行压痛及下肢血运情况,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护理、药物护理及机械干预,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06例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率达98%。结论针对发生DVT的危险因素,全程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贯穿于手术前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脊柱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妇科良性肿瘤经腹部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妇科良性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9例均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 妇科肿瘤术后DVT应引起充分重视,彩超检查是诊断DVT的重要手段,急性DVT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盆腔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sis.DVT)的发生逐渐增多。由于DVT治疗不当可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下肢的功能,少数形成致死性肺栓塞。我们对17例盆腔肿瘤术后DVT的患者实施了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于我院152例行下肢静脉曲张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15例,分析术后并发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结果 DVT形成患者中原发糖尿病7例、高龄13例、心脑血管疾病9例、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5例、术后功能训练不良12例。DVT形成与高龄、原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及术后功能训练不良显著相关(P<0.05)。结论原发糖尿病、高龄、心脑血管疾病、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以及术后功能训练不良是肢静脉曲张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对此类患者应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