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局部脂肪缺失俗称为肝岛,其声像图表现为明亮的脂肪肝回声中出现边界不清的低回声区。本文通过我院2006/2008年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肝局部脂肪缺失而超声诊断为肝低回声型血管瘤20例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超声造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部脂肪缺失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疑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失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超声造影检查前或检查后进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二维超声均显示为在脂肪肝基础上的低回声病灶,最大为50 mm×39 mm,最小为17 mm×14 mm。所有病灶在动脉相均无明显增强,在门脉相及实质相均增强呈等回声,在造影模式下均未显示明显占位性病灶。所有病例行增强CT或增强MRI检查提示正常肝或脂肪肝,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1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肝组织。结论肝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局部脂肪缺失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是肝局部脂肪缺失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和肝脏局部脂肪缺失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64例脂肪肝伴肝内低回声灶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与特征,并经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结果:64例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肿瘤和肝脏局部脂肪缺失患者超声造影三期表现明显不同:18例肝细胞性肝癌中16例表现为"快进快退",2例表现为"快进慢退";16例转移性肝癌中10例表现为"快进快退",6例表现为"慢进快退";9例血管瘤表现为"慢进慢退";21例局部脂肪缺失表现为"等进等退".结论:肝肿瘤有特征性造影表现.超声造影有助于肝肿瘤与肝脏局部脂肪缺失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44-4346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4月本院体检中心的240例疑似脂肪肝和酒精肝体检者临床资料,均行超声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及声像图。本组240例受检者,检出88例(36.67%)脂肪肝,93例(38.75%)酒精肝,共181例(75.42%);其中男性患者检出率55.80%(101/181),女性患者检出率44.20%(80/181),男性检出率比女性检出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酒精肝患者声像图特征显示:肝脏呈轻中度增大,前方肝回声增强且细密,呈"云雾"状,后方回声减弱,肝内血管模糊,肝静脉小,门静脉内官腔回声小,无扩张无腹水。本组脂肪肝患者呈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脂肪肝,弥漫性声像图特征:肝均匀增大,外表圆钝,边缘锐利,回声增强且密集,肝内脂肪弥漫浸润,回声强度由浅至深,肝内血流灵敏度低,血管深部血流信号小。超声诊断可有效检出脂肪肝与酒精肝,且检出率均较高,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102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类:Ⅰ型,局限浸润型14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31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57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204例确诊为非均匀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非均匀性脂肪肝分为3型:Ⅰ型(局限浸润型)28例,占13.73%,显示为肝内小片状强回声光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Ⅱ型(叶段浸润型)62例,占30.39%,脂肪浸润的范围较大,累及的区域正好与肝的叶段范围相吻合。声像图表现为较粗、较高的高回声位于肝段或肝叶,其余肝叶或肝段则为正常的肝组织回声。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型)114例,占55.88%,大部分肝实质被脂肪浸润,残存小片状正常区示弱回声区,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多见,易误诊为肝内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回声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做出超声诊断。而局限浸润型与弥漫非均匀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最终诊断非均质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和诊断资料。结果41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分为两型:Ⅰ型(浸润型)13例,肝内回声增强局限于肝叶、段或局部,其余肝脏回声正常。高回声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其周围和或内部可见正常走行的管道回声,CDU提示为静脉血流;Ⅱ型(残留型)28例,弥漫性肝脏高回声内见局灶片状低回声,边界清晰或欠清晰,无占位效应,部分可见正常肝脏血管走行其间。结论CDU在非均质性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定量计算肝脏中脂肪的含量,观察其在诊断脂肪肝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通过常规超声检查诊断为不同程度脂肪肝的患者132例,在进行常规超声后通过计算机辅助下超声衰减系数对肝脏定量测定脂肪含量,再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肝脏回声衰减系数定量测定在早期脂肪肝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对体检人群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超声定量与~1H-MRS测定的肝脏脂肪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922,P=0.000)。超声定量方法对脂肪肝诊断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100.0%,优于常规超声(分别为83.7%和70.7%)。而对于轻度脂肪肝的患者,通过肝脏超声回声衰减系数的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检测(其灵敏度81.4%vs.47.6%;特异度100%vs.70.3%)。结论超声衰减系数定量检测能较准确地反映肝脏脂肪含量,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轻度脂肪肝提供了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局灶性脂肪肝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2例确诊为局灶性脂肪肝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声像图表现,将局灶性脂肪肝分为3型:Ⅰ型,非均质浸润型39例,占62.90%,声像图表现为增强细密的肝实质内,出现1个或多个低回声区,边缘清楚,常为三角、长条或不规则状,少数表现为类圆形。其中1例低回声区病理证实为正常肝组织;Ⅱ型,叶段浸润型13例,占20.97%,肝叶段范围回声细密、增强,呈大片不规则地图状改变;Ⅲ型,局限浸润型10例,占16.13%,肝内表现为稍强回声团,单发或多发,形状不规整,边缘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其中1例肝组织活检证实为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超声能够根据声像图表现,判断局灶性脂肪肝的脂肪分布特点,作出超声诊断。对非均质浸润与局限浸润型脂肪肝应注意与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脂肪缺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常规超声拟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21例患者确诊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19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1例。增强CT对19例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提示为正常肝或脂肪肝,误诊1例肝血管瘤为肝囊肿;超声造影无误诊。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肝局灶性脂肪缺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肝局灶性脂肪缺损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56岁。因腹部超声体检发现肝内占位病变入院。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轻度弥漫细密增强,肝右前叶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1.9cm×1.8cm,边界  相似文献   

12.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中的过度沉积,含量超过肝湿重量的5%.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准确性很高,弥漫性脂肪肝表现为肝脏回声不同程度弥漫增强,脂肪肝的回声改变使一些肝脏病灶回声发生变化或检出率受到影响,超声诊断医生应给予重视.本文对48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患者的超声表现的声像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脂肪肉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的31例患者资料、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31例患者中,去分化脂肪肉瘤13例,高分化脂肪肉瘤10例,多形性脂肪肉瘤4例,粘液样脂肪肉瘤4例,肿瘤平均最大长径约(16.97±9.70)cm,病灶以等-高回声为主61.3%(19/31),回声分布不均匀90.3%(28/31),多表现为乏血供,以Adler血流分级为0级51.6%(16/31)和I级41.2%(14/31)为主。主要的病理亚型高分化脂肪肉瘤超声特征以高回声为主70.0%(7/10),去分化脂肪肉瘤则表现为低回声46.2%(6/13)和高回声30.8%(4/13)的双相模式。结论 脂肪肉瘤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超声准确诊断该病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7岁。因临床发现肝大行B超检查。发现肝右前叶下缘有一实性包块回声,明显向下凸出,约6.0×4.1cm,其边缘见规整(肠腔气体干扰)内部回声不均匀,周边部为较均匀中等水平回声。中心部为杂乱较强回声。超声提示:肝右前叶实性占位(考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随访对肝脏脂肪局限性低回声区的诊断价值。方法:动态观察32例中40个肝内低回声区之大小与回声变化。结果:32个肝内低回声区无明显变化,8个低回声区管道显示较前清晰。结论:不均匀性脂肪肝比较正常肝组织回声(肝岛),有其声像图特点,超声能做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对肝实质内积气超声表现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62岁。自述腰背部疼痛伴恶心、呕吐、血便3d就诊。超声检查:肝实质弥漫性回声增强,呈斑点样及班片样(图1),以肝右后叶、右前叶下段支及左外叶为著。变动体位可见其内部分斑点样强回声浮动,门静脉主干及矢状部透声差。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4岁,主因"间断性腹部隐痛6个月"入院.患者无乙肝病史及酗酒史,乙肝表面抗原阴性,AFP(一).查体:患者一般状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右上腹稍膨隆,肝脏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4肋问,肋下3 cm,肝区叩击痛阳性.超声检查:肝脏形态饱满,左叶厚度8.5 cm,回声均质,右叶厚度14.5 cm,可探及一稍强回声团,大小13.0 cm×9.8 cm×8.9 cm,边界清晰,内部回声致密、不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CDFI: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肝门部及腹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肝右叶实性占位,考虑脂肪肉瘤.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穿刺过程中手感瘤体较硬,病理诊断:肝黏液样型脂肪肉瘤.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脏局部脂肪缺失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大多数肝细胞性肝癌有乙型肝炎病史,有时与脂肪肝并存,而肝脏局部脂肪缺失建立在脂肪肝基础上,与肝细胞性肝癌在声像图上鉴别不易,尤其是当患者有多年乙肝病史且声像图不典型时.本文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脏局部脂肪缺失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年龄43岁。感右上腹不适来院就诊。体格检查:未见明确阳性体征。超声检查:肝脏体积轻度肿大,肝前光点密集,回声增强,肝后光点细疏,回声减弱,呈“云雾”状改变,肝内管道分布走向常不太明显各组分支多不易显示。肝脏右前叶可见大小约2.0cm×1.8cm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CDFI:团块区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提示:重度脂肪肝、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可能)。后经CT、肝穿刺细胞学检查均为未被脂肪浸润的正常肝脏组织。讨论:肝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35%~2%之间。可分为四型: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20.
非均匀性脂肪肝的超声显像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5例非均匀性脂肪肝作了超声显象的研究,全部病例为病理所证实。在声象图上,其病变可分为三型:Ⅰ型—局限浸润型(2例),显示为小片强回声区,易误诊为其它强回声病变;Ⅱ型—叶段浸润型(1例),右叶脂肪变呈强回声而左叶回声正常;Ⅲ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12例),这一型在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常见,并且容易误诊为弱回声肿块。可资鉴别的声象图特征是该弱回声区好发于肝左叶,无肿块的占位效应以及其余肝实质回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