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尿酸对妊高征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使用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 AU6 0 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7例正常孕产妇和 89例妊高征患者的血清尿酸 (UA)、肌酐 (Cr)和尿素氮 (BUN)。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妊娠 (P <0 .0 1) ,而妊高征的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 (P <0 .0 1) ,且重度妊高征患者较轻度妊高征产妇增加显著 (P <0 .0 1)。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不仅可作为临床监测指标 ,而且对妊高征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年人脂肪肝与临床生化指标关系。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8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180例体检健康无脂肪肝的样本。观察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汁酸(TBA)、葡萄糖(GLU)等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脂肪肝患者TC、TG、TB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脂肪肝患者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脂肪肝患者AST、AL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余指标如GLU、GG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生化指标水平变化与脂肪肝及严重程度有关,可辅助诊断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徐友娣  殷慧蓉 《现代医学》2003,31(6):390-39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PIH )患者脂类、载脂蛋白、血浆白球蛋白代谢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中、重度妊高征 (中、重度组 ) 3 4例 ,轻度妊高征 (轻度组 ) 40例 ,正常妊娠 (正常组 ) 44例 ,测定其血脂、脂蛋白、蛋白质浓度。结果 中、重度组的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和轻度组 (P <0 .0 5 ) ;高密度脂蛋白 (HDL)各组无差异性 (P >0 .0 5 ) ,中、重度组低密度脂蛋白 (LDL)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中、重度组载脂蛋白A1(Apo A1)低于正常组 (P <0 .0 1) ,载脂蛋白B(Apo B)则高于正常组 (P <0 .0 0 1) ;中、重度组白蛋白(ALB)低于正常组 (P <0 .0 0 1) ,而球蛋白 (GLB)则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中、重度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LDL/HDL)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TC -HDL) /HDL]亦然 (P <0 .0 0 1)。结论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的脂类和蛋白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和血脂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血脂水平变化及其关系。 方法 用ELISA、蛋白酶法测定5 6例妊高征患者产前、产后血清瘦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 C)、低密度脂蛋白(LDL 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 ;2 5例相同孕周的正常孕妇为对照组。 结果 (1)妊高征组体重指数(BMI)、血压和血清尿素氮、尿酸、肌酐、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5 )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 ;(2 )妊高征组TC、TG、LDL C/HDL C、ApoB、瘦素高于对照组,HDL C、ApoA/Apo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轻、中、重度妊高征血清TC、LDL C、ApoB、瘦素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 ;(3)血清瘦素与BMI无显著相关性,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血清瘦素与TC、TG、ApoB呈正相关;(4)妊高征患者产后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结论 妊高征患者存在一定程度脂代谢变化;瘦素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参与妊高征发生。  相似文献   

5.
血清胱抑素与妊娠高血压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疾病与血清胱抑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39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及23例轻度、25例中度、27例重度妊高征患者测定血清中胱抑素的浓度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结果 妊高征患者各指标血清值较正常晚孕者明显增高(P〈0.05)。其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的各指标血清值较轻度、中度妊高征明显增高(P〈0.05),轻度、中度妊高征各值相差不明显。胱抑素比血尿酸对重度妊高征有更好的阳性预测率。结论 胱抑素在重度的妊高征中有明显变化,与其他肾功能指标联合能灵敏反映重度妊高征患者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血清生化指标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经超声检查确诊的脂肪肝患者600例为脂肪肝组,同期体检健康者5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脂肪肝组患者的ALT、GGT、TG、HDL-C和LDL-C异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AST异常率比较,P>0.05。脂肪肝组患者超重和肥胖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脂肪肝组患者以40~5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占56.3%,40岁以下者为29.7%,60岁以上老年人为14%。结论:脂肪肝组患者血清ALT、GGT、TG、HDL-C和LDL-C异常比例较高,肥胖者和中青年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可作为早期筛查脂肪肝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清及脐血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5 0例妊高征孕妇 (妊高征组 )和 80例正常孕妇 (正常组 )的血清及脐血瘦素水平 ,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为 ( 4 0 .0 2± 8.92 ) μg L ,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的 ( 2 4.67± 5 .2 3 ) μg L(P <0 .0 5 ) ;且重度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孕妇 (P <0 .0 5 ,P <0 .0 1)。②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脐血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r =0 .468,P <0 .0 5 )。③妊高征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舒张压呈正相关 (r=0 .5 3 2 ,P <0 .0 1)。结论 胎盘缺氧是导致妊高征妇女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瘦素水平的高低 ,可反映胎盘缺氧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肝功能、血脂变化与中毒程度的关系。方法: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轻、中、重度毒各18例,中毒24h内抽取静脉血,采用7600日立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并比较轻、中、重度中毒患者血清中碱性磷酸酯酶(AKP)、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前白蛋白(PA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结果: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血清TBIL、ALT、AST明显升高(P〈0.01),PAB、TC、TG明显降低(P〈0.01),重度中毒组变化最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LB、AKP、GGT随中毒程度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程度,评估患者预后,对早期有效护肝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变化 ,及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42例妊高征患者及 3 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的血清sVCAM -1含量。结果 妊高征组血清sVCAM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P <0 .0 1) ,且与病情的轻重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sVCAM -1水平增高可能参与了妊高征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过程 ,sVCAM -1可作为妊高征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菲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患者的代谢紊乱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代谢正常无NAFLD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 (1) NAFLD组BM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NAFLD组FPG、2hPG、HbA1c、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无明显差异(P>0.05).(3) NAFLD组ALT、AS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GGT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伴有超重/肥胖、糖、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生化和肝纤维化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符合B超诊断的2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TG、TC、HDL-c、LDL-c、ALT、AST、GGT、ALP)和肝纤维化指标(PCⅢ、HA、CⅣ、LN)检测,并以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G和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和LDL-c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呈下降和升高的趋势;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LT、AST和GGT明显升高(P<0.01),ALP升高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PCⅢ、HA、CⅣ和LN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度脂肪肝与轻度脂肪肝之间PCⅢ、HA、CⅣ和LN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多项血液生化指标异常,重度非酒性脂肪肝患者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趋向。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可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筛查的重要依据,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可进一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监控和疗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陆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67-168,17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治疗,疗程都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ALT、AST、GGT)、血脂水平(TC、TG、HDL-C、L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t=11.203,P0.01)、AST(t=5.924,P0.01)、GGT(t=10.182,P0.01)、TC(t=5.169,P0.01)、TG(t=16.182,P0.01)、LDL(t=6.280,P0.01)、HOMA-IR(t=4.771,P0.0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t=-4.368,P0.01)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对照组治疗后ALT(t=11.203,P0.01)有所下降,而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纠正血脂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余倩  乔虹 《中级医刊》2014,(12):36-38
目的:探讨血清肝酶与2型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空腹血糖受损患者(IFG组)各300例,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 LDL-C)水平。结果 T2DM 组 ALT、AST、GGT、FBG、TG、LDL-C 水平明显高于 IFG 组(P<0.05);AST、ALT、GGT三分位分为高水平、中水平、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年龄、舒张压、FBG、TG、LDL-C水平与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AST、ALT、GGT均与FBG、TG、LDL-C间具有正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FBG、TG、LDL-C 水平与 ALT 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肝酶AST、ALT、GGT升高与T2DM、IFG关系密切,FBG、TG、LDL-C水平与ALT水平间呈正相关,提示ALT升高与T2DM、IFG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妊高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PIH)孕妇的常规血清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舟山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PIH孕妇作为PIH组,随机选取同期的55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生化仪测定并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钙(Ca2+)、磷(P3+)、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esterol,T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结果两组孕妇在Ca2+、P3+、TC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但TG无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P3+和TC均为PIH的危险因素(P<0.01或P<0.05),Ca2+则为保护因素(P<0.01)。结论血清Ca2+、P3+和TC等常用生化指标可作为海岛地区孕妇PIH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酒精性肝病(ALD)模型组、白桦脂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益肝灵片)对照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后,白桦脂醇各剂量组(10、20 和40 mg•kg-1•d-1)灌胃15 d, 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益肝灵片(含水 飞蓟宾100 mg•kg-1•d-1)灌胃15 d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肝匀浆中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做肝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D模型组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LDL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DL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肝组织匀浆TG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脂滴。中、高剂量白桦脂醇能明显地降低ALD大鼠血清中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含量,且显著降低血清、肝组织中TG含量,与ALD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白桦脂醇还能明显地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样变和坏死,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类似。结论:高剂量白桦脂醇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病人血清胆碱酯酶(CHE)、γ-谷氨酰转肽酶(GGT)、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HDCP病人,依据HDCP进展情况分为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21例、不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34例、单纯HDCP组25例,另选同期68名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CHE、GGT、LDH表达,分析HDCP病人血清各指标表达与血压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关系及与病人子痫前期发生的关联性,探讨血清各指标预测HDCP病人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结果SBP、DBP水平为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不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HDCP组>对照组(P < 0.05~P < 0.01);血清CHE为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不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不伴严重表现子痫前期组>HDCP组>对照组(P < 0.05~P < 0.01);HDCP病人血清CHE表达与SBP、DBP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P < 0.01),GGT、LDH表达与SBP、DBP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在控制年龄、孕前体质量、孕周、产妇类型后,血清CHE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病呈负相关关系(P < 0.01),GGT、LDH与子痫前期发病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随访至分娩,出现不良妊娠结局HDCP病人血清CHE表达低于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HDCP病人(P < 0.01),GGT、LDH表达高于未出现不良妊娠结局HDCP病人(P < 0.01)。血清CHE、GGT、LDH预测HDCP病人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值分别≤ 2.83 kU/L、>32.16 U/L、>256.06 IU/L,其曲线下面积均小于联合预测。结论血清CHE、GGT、LDH异常表达是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与HDCP病人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三者联合预测HDCP病人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正常未孕妇女33例,正常妊娠妇女33例,妊高征67例(轻度33例、中重度各17例)母血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GPx)活性。结果:与正常非孕组比较其他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正常妊娠与轻度妊高征组差异不显著(P>0.05),中重度组LPo、SOD显著高于轻度,GSH、GPx显著低于轻度(P<0.01),重度组SOD显著低于中度(P<0.01),余各项指标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妊高征组LPo与妊娠病指数(GI)呈显著正相关,与SOD、GSH、GPx呈显著负相关(P<0.01)。提示:妊娠妇女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脂质过氧化作用(LP)增强是导致妊高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逆型梗阻性黄疸兔血清肝功指标改变与人类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改变是否有差异。方法用止血钳钳夹胆总管造成实验兔可逆型梗阻性黄疸,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肝功相关生化指标;另外测定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肝功相关指标;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梗阻黄疸实验兔(梗阻7d)TBIL、DBIL、BA分别为(31.1±6.9)、(16.7±5.2)和(61.5±20.5)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Alb、ALT、AST和GGT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肝损伤性改变。人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前分别为(135.7±55.9)、(54.9±15.2)和(38.7±28.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Alb、ALT、AST和GGT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肝损伤性改变。结论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兔血清肝功相关指标改变与人类梗阻性黄疸患者相似,梗阻性黄疸可造成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9.
观晓辉  范碧惠 《中国热带医学》2009,9(8):1619-1620,1628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管理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胰岛素抵抗(IR)以及病情的变化。方法84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服用熊去氧胆酸,疗程24周,对干预组同时实施生活方式管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体重指数(BMI)、腰围(WI)、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氨酶(GGT)等水平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干预前,两组间BMI、WI、TG、TC、HDL-C、ALT、AST、GGT、HOMA—IR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干预组总有效率(78.57%)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P〈0.05),干预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下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后ALIT、AST、GGT显著下降(P〈0.05),但BMI、WI、TG、TC、HDL—C及HOMA—I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活方式管理能改善IR,促进NASH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