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计算机模拟教学结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在七年制学生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2名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2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计算机模拟教学结合PBL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计算机模拟教学结合PBL认可程度.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5.2±9.4)和(77.8±9.1)分(P<0.05),观察组的技能成绩为(87.1±9.6)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3.5±10.1)分(P<0.01).96.8%的学生喜欢计算机模拟教学结合PBL. [结论]计算机模拟教学结合PBL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团队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
许振丹  徐艳  李荣 《中国学校卫生》2019,40(10):1482-1484
探讨医学生志愿教学在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急救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新乡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4个班196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班级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后,对照组学生由医院医护人员培训学生的技能操作,实验组学生由经过严格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学生志愿者进行技能训练.培训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前两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4);培训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11.43±1.53) (5.68±1.80)分]均略高于对照组学生[(11.35±1.77) (5.30±1.76)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4,1.48,P值均>0.05).结论 医学生志愿教学应用于中学生心肺复苏培训中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普及率,有效节省医疗资源,还能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2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情景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肺复苏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5.2±9.8和82.7±10.3分(P>0.05),观察组的技能成绩为84.1±9.5分,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3.4±10.1分(P<0.01)。96.8%的学生喜欢情景教学法。结论情景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的PBL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采用网络教学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相结合的方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3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网络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2组的教学内容为急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与心肺复苏。比较2组学生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网络教学和PBL教学相结合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与心肺复苏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5.4±8.6、86.2±7.9和83.5±9.4分,心肺复苏技能成绩为80.9±9.1分。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79.5±9.6、81.4±8.4和77.6±9.6分,心肺复苏技能成绩为74.3±9.5分,与观察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96.7%的学生喜欢PBL网络教学和PBL相结合教学法。结论网络教学和PBL相结合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基层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66名基层医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包括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和心肺复苏等,将培训前、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 [结果]培训前学员4项技术平均分数为64.39±21.37,培训后分数为84.46±24.18;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分数为63.04±24.36,培训后分数为90.81±27.41,学员经培训后4项技术和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1).不同职称基层医生间成绩无差异,98.3%的学员认为对基层医生有必要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基层医生应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生的急救技能水平,最大限度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理论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神经内科实习的200名学生按入科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名,观察组根据实习目标培训清单有计划的完成实习目标,带教老师应用MBO法实施带教;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实习带教培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的知识技能成绩(266.00±27.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2.85±38.87)分,观察组操作技能成绩(320.85±28.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39.05±45.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互评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观察组学生的评价、观察组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BO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训效果,提高学生实习满意度,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和带教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演练在急救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急诊科实习的8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单项技能演示教学法,观察组护生采用情景模拟演练法进行教学,比较2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心肺复苏、吸痰术、除颤术等急救技能的实践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心肺复苏、吸痰术、除颤术等急救技能实践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演练用于护生急救技能教学,有助于护生急救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患者急救过程中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心搏骤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心肺复苏,观察组采取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成功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急救用时。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87.50%高于对照组的45.00%(P<0.05);两组复苏成功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对照组(13.68±3.54)min,观察组(13.42±3.08)min]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4.56±0.44)min、急救用时(3.12±1.28)min均短于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5.34±1.58)min、急救用时(4.13±1.37)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动体外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能缩短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时间,促进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缩短急救用时,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心肺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诊科临床专业实习医生87名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组采取角色扮演结合TBL的教学方法,比较2组学生心肺复苏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并对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成效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与实验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的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实习同学对T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BL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急诊心肺复苏教学中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提升社区急救能力建设。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上海市闵行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8年运用PDCA循环改进急救服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2016年,急救设备为(6.15±1.72)分,急救器材为(5.92±1.89)分,急救药品为(6.00±1.83)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23±1.01)分,抢救到位时间为(8.92±2.75)分。2017年,急救设备为(9.31±0.85)分,急救器材为(8.15±1.73)分,急救药品为(9.69±0.75)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46±0.78)分,抢救到位时间为10分。2018年,急救设备为(9.78±0.22)分,急救器材为(7.77±0.23)分,急救药品为(9.85±0.55)分,突发事件急救制度及流程为(9.85±0.55)分,抢救到位时间为10分。2016—2018年,现场考核抢救技能心肺复苏和除颤仪使用总分分别为19.94±4.70、24.54±4.94和34.75±3.17,12家社区现场抢救技能得分均分和转诊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抢救设备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抢救知识需要更新,可以在完善社区医院急诊能力建设的同时,提升社区急诊抢救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在社区急救技能培训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以荔湾区40名社区医护人员为培训对象,自2015年4月1日—2017年1月31日期间采用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法对社区急救技能进行培训,观察对比培训前后急救理论知识、单项急救技能及综合急救能力情况。结果培训后受训者急救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100.00%,明显高于培训前70.00%(P<0.05),急诊理论考核平均得分94.65±8.26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平均得分80.35±10.28分(P<0.05);培训后受训者基本急救单项技能得分和急救综合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受训前各项得分(P<0.05)。结论情景模拟联合阶梯训练可明显提高社区医护人员急救理论知识储备、单项急救技能水平及急救综合能力,应用效果确切,可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产房助产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本院实习的助产士6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带教;观察组采用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带教。记录两组助产实习生的理论知识、操作、临床应急能力考核结果,同时对两组助产实习生进行调查问卷,采用4级评分法来调查两组学生对临床工作的自信度。结果观察组在理论知识[(95.2±2.9)分]、临床操作[(95.6±1.2)分]、临床应急能力[(90.3±3.1)分]方面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85.3±2.4)分、(87.1±2.8)分、(81.0±2.1)分],对临床工作的自信心得分[(3.7±0.6)分]也高于对照组[(2.6±1.0)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助产实习教学中效果显著,有助于对助产士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干预对降低围实习期医学生的AIDS/HIV相关歧视的效果。方法 2012年3~4月,选取山东省2所医学院在三甲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社区试验设计,以宿舍为单位随机抽取2所医学院实习医学生各248名组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发放宣传册为主要干预措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措施,比较2组AIDS/HIV相关歧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6.09±1.44)分】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平均分高于对照组【(4.58±1.23)分】(P0.01);医疗服务歧视得分,干预组【(3.28±1.81)分】低于对照组【(3.67±1.75)分】(P0.05)。94.17%(436/463)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增加艾滋病教育课程,75.16%(348/463)的学生希望获得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结论职业暴露预防知识干预可降低围实习期医学生在医疗服务中的AIDS/HIV相关歧视,提高AIDS/HIV相关职业防护技能。  相似文献   

14.
俞捷  李岩  范瑞明  胡斌丽  张镖  许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91-5092
[目的]探讨对医学生施行营养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方法]将87名医学生分为实验组45名与对照组42名,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多数实验组医学生对PBL教学评价较高,PBL教学组国家公共营养师资格考试总分为(72.60±7.35)分,及格率是95.55%;传统教学组为(64.38±5.27)分,及格率是73.8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BL教学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查阅文献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明显增强,对营养学课程的学习有帮助,而传统教学组学生认为这4种教学效果变化不大(P<0.05).[结论] 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其应用于营养学课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王亚莉 《中国卫生产业》2020,(2):136-137,140
目的分析和研究规范化带教在新生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2月期间,在该科参与带教的医学生112人,随机划定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人,对照组医学生在入科后,即为其指派有着较强业务能力的专门带教教师,带教的具体事项以及考评均由该教师自行确定;观察组给与规范化带教。详细记录和统计两组医学生的基本知识考评得分、技能考评得分,以及医学生的带教满意率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基本知识考评得分是(92.06±4.19)分、技能考评得分(87.09±6.01)分,都显著大于对照组;观察组带教满意率达到了92.86%(52/56),显著大于对照组69.64%(39/56),该两组的带教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7,P<0.05)。结论新生儿科规范化的模式能够弥补传统带教缺陷,能够大大增强医学生本身的技能,增强了其学习自觉性并能获得带教教师的普遍认可,提高教学积极性,并及时根据学生的需求,从而不断改进带教手段,突显了带教的有序性,使带教与以往相比变得更为系统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在心肺复苏护理过程中对患者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心肺复苏治疗的92例患者,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急诊护理的观察组,每组各46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观察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分别为(26.35±2.36)分、(25.64±2.25)分,优于对照组的(38.74±3.69)分、(37.97±3.72)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3%;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住院时间分别为(72.22±10.43)mm Hg、(82.69±8.54)次/min和(5.87±2.14)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08±9.60)mm Hg、(60.97±8.74)次/min和(7.56±1.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情绪状态,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科医师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降低社区感染率。方法选取医院实习的全科医师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2011年1月实习的189名全科医师为对照组,以2011年7月-2012年1月实习的195名全科医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式进行带教与培训,观察组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对比两组考核结果,评估培养新模式的优劣并提出改进方法。结果对照组189名医师的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合格162名,合格率为80.4%,观察组195名医师合格183名,合格率为9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实习后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得分分别为(92.1±7.5)分和(90.3±9.4)分,对照组分别为(84.4±9.3)分和(81.1±11.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科医师对各项满意度调查其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自行设计符合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要求的培养模式进行社区带教管理,全科医师考核成绩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预防、管理交叉实践培养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创新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习基地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共30名作为交叉组,选取与交叉组各专业同班级的常规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各3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交叉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专题报告会及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实习结束后,对各组学生进行实习主观效果调查及健康管理知识测试。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交叉教学及常规实习培养的效果。结果实习主观效果评价方面,交叉组科研能力[3.0(3.0,3.0)分比2.0(2.0,3.0)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满意度[3.0(3.0,3.3)分比2.0(2.0,3.0)分]及灵活性[3.0(3.0,3.0)分比2.0(2.0,3.0)分]得分均高于管理组,参与度[(2.8±0.7)分比(2.4±0.6)分]、沟通能力[(3.1±0.6)分比(2.6±0.5)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得分均高于预防组,适合度[(2.9±0.6)分比(2.5±0.7)分]及应变能力[3.0(3.0,3.0)分比3.0(2.0,3.0)分]得分高于临床组;健康管理知识测试方面,交叉组测试成绩(7.1±1.3)分高于临床组的学生(6.1±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TOPSIS模型评价,交叉组综合主观评价结果排在首位,其余依次为预防组、临床组及管理组。结论临床、预防、管理交叉培养整体优于常规实习培养,有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实施急诊急救过程中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急诊接受急救的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4,急救方法: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与对照组(n=34,急救方法:心肺复苏)。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急救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较短,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急诊急救的过程中US00206858体外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不仅仅提高了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同时也缩短了心肺复苏时间、急救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急诊抢救的心脏骤停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抢救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人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联合采用便携式心肺复苏仪实施心肺复苏。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血清指标、心脏损伤因子、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结果:观察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复苏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复苏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前两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血清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10min观察组cTnI、NT-proBNP均低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