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苦参碱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造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运用苦参碱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以柳氮磺胺吡啶作为阳性对照。治疗结束后,剖取结肠,检测黏膜细胞中IL-1α、TNF-α、IL-6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水平;检测结肠黏膜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另取部分结肠做组织显微镜检查,并对组织损伤评分进行数理统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和柳氮磺胺吡啶均能极显著降低IL-1β、TNF-α、IL-6和IL-8水平(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和柳氮磺胺吡啶均能极显著升高结肠黏膜细胞SOD水平(P〈0.01),极显著降低MDA水平(P〈0.01);苦参碱和柳氮磺胺吡啶均能促进溃疡面愈合,减少病灶部位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及纤维化。结论苦参碱能明显抵抗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反应,增强机体免疫,通过调节肠黏膜细胞因子失衡和抑制黏膜细胞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抗氧化功能干预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青黛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体重25-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柳氮磺胺吡啶阳性对照组(SASP组)、青黛低剂量组(LQD组)、青黛中剂量组(MQD组)和青黛高剂量组(HQD组),每组10只。利用DSS建立UC模型,采用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AI)、HE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法评估青黛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结果 UC组肠粘膜损伤严重,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升高,SOD降低,青黛组可以抑制DSS引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及氧化应激反应,与UC组相比,肠粘膜损伤降低,血浆总TNF-α、IL-6、IL-1、IL-10、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同时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其作用效果与SASP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青黛能减轻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疗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提高,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应用卡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后,患者体内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TNF-α和IFN-γ水平与疾病程度存在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P<0.01);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IL-10水平与疾病程度存在显著的负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 卡文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柳氮磺胺吡啶(SASP)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和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 活动期中度UC患者50例,口服SASP 1 g,每日3次,共6周,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IL-4,组织学检测黏膜炎症。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为(31.6±4.3) ng/L,显著高于治疗后的(22.3±5.6) ng/L(P<0.05),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5±5.9) ng/L(P<0.01);治疗前IL-4为(4.6±1.8) ng/L,显著低于治疗后的(8.9±2.0) ng/L(P<0.05),治疗前IL-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2.7) ng/L(P<0.01)。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0.0%和90.0%(P<0.05),隐窝脓肿分别为48.0%和13.3%(P<0.01),黏膜组织学分级分别为(2.49±0.84)级和(1.31±0.75)级(P<0.01)。结论: SASP能明显逆转中度活动期UC患者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和UC炎症黏膜的隐窝脓肿,减少中性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促进炎症黏膜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TNFα和SOD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活性变化的实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贺  孙丕东 《医学信息》2007,20(1):160-162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血清及结肠粘膜中的活性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和实验治疗组,用大鼠TNFαELISA试剂盒和SOD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及肠粘膜中TNFα含量和SOD活力。结果①实验组血清及粘膜中TNF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P<0.01);②SOD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治疗组(P<0.01)。结论TNFα和氧自由基可通过多种途径介导肠粘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讨论健脾利湿法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健脾利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一组疗程(8w)后对比临床疗效和结肠镜检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8w后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5.5%和72.5%,治疗组结肠镜检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健脾利湿法可显著提高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及中药结肠康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结肠康泰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记分、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模型+结肠康泰组大鼠结肠肉眼及组织学损伤记分、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结肠康泰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结肠康泰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到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汝伟 《医学信息》2009,22(6):977-97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组在基础上加中药灌肠。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总有效47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30例轻、中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每周一次,5周为一个疗程.评估观察组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治疗前后两组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在疼痛及关节功能方面改善,与治疗前相比P<0.01;临床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治疗前关节滑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为IL-1β[(85.63 ±18.94) ng/L]、IL-6[(234.06 ±46.11) pg/mL]、TNF-α[(209.87±48.72) ng/mL]与对照组IL-1β[(21.13±7.54)ng/L]、IL-6[(45.78±17.09) pg/mL]、TNF-α[(59.87±16.01)ng/mL]相比浓度明显升高(P<0.01);一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三种细胞因子浓度均明显降低[分别为(44.69±15.68) ng/L,(92.18±34.76) pg/mL,(118.63±40.97) ng/mL,P<0.01].结论 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确切,其抑制了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的表达,降低了膝关节软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乙酸经灌肠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拟临床溃疡性结肠炎,探究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将4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低剂量给药组。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造模前使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小鼠,各给药组和模型组小鼠分别按0.2ml/20g体质量经肛门使用塑料导管灌肠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倒置30 s后,使用1 ml生理盐水冲洗肠道,对照组灌入正常生理盐水后冲洗肠道,造模后第1天高低剂量给药组分别灌胃100、200 mg/kg的柳氮磺胺吡啶,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应的溶剂灌胃。结果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较模型组能够有效地抑制结肠萎缩变短,显著提高肠质量分数(P<0.05)。给药组结肠切片在病理组织学评价能够有效地缓解结肠组织病变水平。治疗组MPO和NO水平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小鼠机体炎症程度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p-p65、TLR4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P65蛋白的表达降低,表明在模型中NF-κB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p-p65、TLR4蛋白显著下调,P65蛋白增加,说明柳氮磺胺吡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结论本研究中使用5%乙酸生理盐水溶液经灌肠后成功诱导小鼠急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小鼠炎症因子表达上升,同时NF-κB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柳氮磺胺吡啶灌胃治疗之后能够降低小鼠机体炎症水平,同时能够显著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助于治疗小鼠急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灌洗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于中国核工业北京四〇一医院内分泌消化科的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n =46)和对照组(n =44)。治疗组美沙拉嗪片口服+美沙拉嗪灌肠液治疗,对照组柳氮磺胺嘧啶片口服+柳氮磺吡啶栓治疗,口服药治疗8周,灌肠、纳肛(均为睡前排便后)治疗1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量表得分、肠镜下 UC 活动度分级(改良 Baron 活动分级)、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 IBDQ 量表中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内镜下黏膜改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治疗后8周,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镜下黏膜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48、0.036,P 均〈0.05)。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3%)与对照组(9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灌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预防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备SD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DSS)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Hp-CAT)预防组,观察大鼠一般症状,病理学方法检查大鼠肠黏膜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粘膜内TNF-α、IL-1β、IL-8mRNA的表达。结果DSS组最早出现腹泻及肉眼血便,CAT预防组较晚仅出现不同程度腹泻,正常对照组无改变。大体病理学及组织病理学见CAT预防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SS组,正常对照组无改变。DSS组和CAT预防组TNF-α、IL-1β、IL-8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CAT预防组的表达较DSS组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能够减轻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及肠道病理学改变,其机制与降低肠黏膜炎性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对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利尿剂 地高辛)和比索洛尔组(常规治疗药物 比索洛尔),随访12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同时使用核素心室显像测定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6和TNF-α水平在比索洛尔治疗前与LVEF显著负相关,随着病情的好转其水平逐渐降低,且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在比索洛尔治疗后,比索洛尔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改变水平在CHF病理生理中起着一定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CHF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对高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C反应蛋白、TNF-α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高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50例,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高龄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高龄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美沙拉嗪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8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SOD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Mayo评分、内镜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高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佳,因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将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6例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奥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导致难治的原因等,参考陈先社等的相关标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4%;观察组总有效率97.7%.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5,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脓血便、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20,P>0.05).观察组治疗后脓血便、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99,P<0.05).难治原因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经济因素;出院后无法坚持用药;患者认识偏差;治疗方案单一.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后体内血淀粉酶(blood amylase,AMY)、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 )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经本院确诊的重症胰腺炎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内血淀粉酶、TNF-α、IL-1β和PCT变化、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临床症状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CRRT治疗后血清内血淀粉酶、TNF-α、IL-1β和PCT指标明显降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指标的变化明显缓解(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RRT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RT治疗重症胰腺炎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降低患者血清内血淀粉酶、TNF-α、IL-1β和PCT水平.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TNF-α、IL-6、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8例DVT患者根据病程分为A组(急性进展期)、B组(血栓机化稳定期)、C组(慢性恢复期)、D组(复发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的浓度.结果:①DVT各组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B组和C组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 ,P<0.01);D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A组(P<0.05,P<0.01).③B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P<0.01).④IL-10/TNF-α和IL-6/IL-10的比率随病程而呈现动态变化.结论: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在DVT中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了DVT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组(36例)和中、重度组(32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清IL-6、TNF-α水平,同时检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相关性分析。32例中、重度OSAS患者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AHI、SaO2、IL-6和TNF-α水平。结果:OSAS患者AHI和血清IL-6、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SaO2和最低Sa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中、重度OSAS患者经nCPAP后AHI和最低SaO2明显改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OSAS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分别与AHI呈正相关(r=0.75,r=0.82,P<0.01);与SaO2呈负相关(r=-0.65、r=-0.74,P<0.01)。结论:血清IL-6、TNF-α参与了OSAS的发病,而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RIA和ELISA对40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了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在治疗前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6及IL-8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IL-10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TNF-α结合肽和TNFR封闭肽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为模型,联合给予TNF-α结合肽和TNFR封闭肽[2.5 mg/(k·次)]处理,同时设各种对照;观察大鼠的症状、体重、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等;采用一般的生物化学检测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NO含量、活性氧以及结肠组织中MP0活性等炎性介质;采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腹腔MφIL-1β和IL-8等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TNF-α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TNF结合肽和TNFR封闭肽联合多肽组大鼠的体重、结肠组织形态学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和结肠组织中NO含量、MP0活性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及无关肽组(P<0.01);其腹腔Mφ的IL-1β和IL-8 mRNA水平和结肠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细胞率也显著低于显著低于模型组及无关肽组(P<0.01).结论 TNF结合肽和TNFR封闭肽联用可显著减轻TNBS诱导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损伤,改善症状,有效抑制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NO含量以及结肠组织中MP0活性的活性,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中Ⅱ-1β、IL-8的mRNA转录和结肠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治疗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拮抗TNF-α的新型肽类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