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附1376例报告)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58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新治疗方案和有效方法。方法 对不同研究阶段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方案、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将历时24年的临床治疗研究分为三个阶段。第Ⅰ阶段(1980~1990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辅;第Ⅱ阶段(1991~1993年)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强调并发症的中转手术治疗;第Ⅲ阶段(1994~2003年)以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病程后期的感染和局部并发症的治疗。结果 随着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的不断完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三个阶段的手术率分别为77.59%、54.54%和19.38%,而病死率则分别为40.52%、17.17%和10.77%。结论 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继发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手术指征应从严掌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外科1991-2001年收治的7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人均作B超检查。其中50例病人经CT检查。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以大柴胡汤清胰汤为主)。结果:75例SAP中治愈68例。其中手术治疗36例,死亡7例,病死率9.3%。结论:对胆源性胰腺炎应早期手术解除胆道梗阻,非胆源性胰腺炎宜非手术治疗为主。对SAP采用分期进行中药辨证施治,配合及时适当手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能使SAP的手术充及病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271例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时机和指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的时机和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2001年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271例。结果:本组271例重症胰腺炎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和胰周脓肿12例,胰腺囊肿19例,腹腔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5例,切口裂开7例,肠瘘8例,多脏器衰竭26例,并发症发生率29%。死亡31例,病死率13.28%。平均住院日38.6天。结论:重症胰腺炎是常见病,治疗不及时或手术方式太复杂,则合并症多,死亡率高。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仍然是必须的。胰腺坏死广泛者宜在发生严重感染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亦是病程后期胰腺周围感染为主的局部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治疗以手术清除坏死病灶,畅通引流,早期营养支持为主。如并发胰周脓肿或囊肿应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情况,其中行非手术治疗44例、手术治疗57例。手术方式采取县腺被膜广泛切开,清除易于清除的坏死组织,县周多置管引流,腹腔多部位引流。结果:本组总病死率为17.8%。非手术组重症I组32例,均治愈;重症Ⅱ级12例,治愈6例,死亡6例,病死率50%;手术治疗重症I级21例均治愈;重症Ⅱ级36例,治愈24,死亡12例,病死率33.33%。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感染和并发症者;年龄大于60岁者,经24-48h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应早期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可行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1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结果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7例,死亡0例;重症Ⅰ级28例,死亡1例;重症Ⅱ级17例,死亡4例。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死率为11.1%,术后病死率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严重性高度相关(P〈0.05)。术式以胆胰联合手术或单纯胆系手术为主。结论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是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的关键因素;术式选择应以简单有效、去除病因、充分引流为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围术期处理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6.
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其痛死率,探讨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治疗,在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方面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18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根据入住我科时间和手术时间,分为早期入院组和晚期入院组,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观察各组及其使用柴芩承气汤治疗的疗效。结果 早期入院组病死率(9.64%)低于晚期入院组病死率(47.83%),早期手术组病死率(45.45%)高于晚期手术组病死率(6.90%)。结论 早期入院,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阻止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早期应用柴芩承气汤通里攻下对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疗效,同时也为部分手术患者争取了时同和条件;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89例SAP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组50例,死亡3例,病死率6%。早期手术治疗组39例,死亡7例,病死率17.95%。结论:SAP早期尽量避免手术打击,首选非手术治疗,后期若合并坏死组织继发严重感染应手术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一种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的新途径。方法:将我院外科1978—02~2001—01治疗的SAP23例按不同治疗阶段分为2组。A组:1978—02~1993—08的手术治疗为主的手术组;B组:1993—08~2001—01以周围静脉治疗为主的非手术组。结果:A组15例,死亡3例,病死率20%(3/15);B组8例,死亡1例,病死率12.5%(1/8)。结论:SAP以周围静脉给药为主治疗方法优于手术组。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时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方法的变迁,将68例患者以每4年为一个时期分3组进行治疗结果的比较:(1)1993年至1996年间以早期手术治疗为主18例;(2)1997年至2000年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23例;(3)2001年至2004年间采用个体化治疗27例。结果病死率3组分别为44.4%(8/18)、26.1%(6/23)、14.8%(4/27)。随着治疗方法的变迁,病死率明显下降,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提示SAP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病变早期尽早采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改善患者病情,并适时选择手术适应证,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比分析6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组(n=31)与非手术治疗组(n=33)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对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组治愈18例,死亡13例,病死率为41.9%;非手术组治愈27例,死亡6例,病死率18.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休克(9.1%)、ARDS(12.1%)、肾功能不全(9.1%)、消化道出血(6.1%)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的并发症(分别为35.5%、35.5%、29.0%、28.7%),差异有显著性(P〈0.05);48h内的超早期手术病死率(23.8%)亦明显低于48h后手术的病死率(80.0%)(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并不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时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麟  刘俊  裘正军 《上海医学》2004,27(7):482-484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转手术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1年5月~2003年12月我科收治的30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中转手术情况。结果 治愈284例(92.2%),死亡24例(7.8%)。治疗过程中10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12例,胰腺假性囊肿52例,多器官功能损害或衰竭24例,单个器官功能损害27例。中转手术23例(7.5%),其中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12例,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引流2例,腹腔引流5例,胰腺脓肿引流1例,因急性坏死性胆囊炎和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胆道手术各1例,穿孔修补 胰包膜减压术1例。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对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出现胰腺感染、不能控制的胆道感染、病情无好转且进行性恶化者或有其他外科并发症者及时中转手术,可望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外科干预的时机、指征与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46例SAP病例,其中非手术治疗71例,早期外科干预治疗54例,中转外科干预治疗21例。结果本资料总治愈率86.3%,总死亡率13.7%,总并发症发生率45.2%。其中非手术组分别为88.7%、11.3%、36.6%;早期外科干预组为83.3%、16.7%、51.9%;中转外科干预组为85.7%、14.3%、57.1%。结论外科干预在治疗SAP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结合临床病理分期和病因选择外科干预的时机、指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方法分析 1 986-2 0 0 1年收治的SAP1 0 3例的临床资料 ,按各个阶段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2组 :A组 1 986-1 994年以手术治疗为主 5 1例 ,B组 1 995 -2 0 0 1年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5 2例。结果A组死亡率为 3 1 .3 % (1 6/ 5 1 ) ,休克、肾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5 7.9% (2 7/ 5 1 ) ,B组则分别为 7.8% (4 / 5 2 )及 1 3 .6% (7/ 5 2 )。两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优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指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4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9例,早期手术治疗25例,延期手术治疗12例。结果:非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为11.1%,早期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16.0%,延期手术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41.7%,三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手术对某些置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仍是必需的;经短期治疗后,腹胀未明显改善或有加剧,应考虑手术。  相似文献   

15.
肖建萍  陈旭平 《四川医学》2013,(12):1862-1864
目的 探讨并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作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2周内是否行外科手术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组(简称A组)和手术治疗组(B组),比较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手术组死亡率和并发症明显高于非手术组,两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早期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非手术治疗方法应该作为大多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英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45-1246,1249
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胆源性急性胰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2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手术25例,经综合治疗后择期手术17例。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2例;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切开取石、探查术40例,T管引流6例。非手术治疗40例。结果:1例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因病情太重手术时死亡,1例患者因拒绝手术治疗多脏器衰竭死亡,其余80例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1~3年,平均2.5年,无胰腺炎再次发作。结论:针对轻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应以非手术治疗为宜,而重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应早期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性重症胰腺炎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分析29例胆道梗阻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结果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胆道梗阻性重症胰腺炎宜早期手术.手术方法应简单易行,确保充分引流及解除胆道梗阻.如何避免坏死的胰腺组织继发感染是问题关键,保护胰腺被膜完整性是避免胰腺继发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李秋成  赵金芝 《黑龙江医学》2006,30(10):725-72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01~2004-06对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了包括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在内的多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其中,对6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对4例合并胰腺周围积液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果9例病人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管置留时间为5~7d,胰周引流管置留时间为7~60d(平均30d),住院时间32~152d,平均68d。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置管引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较多者,以及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能够进行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它的成功应用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