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平滑肌肿瘤比较少见,生物学行为有良恶之分,术前确诊率不高,手术方式则需要按肿瘤的性质、部位、大小来制定.我院1988~1998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2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52%(13/25),手术切除率96%(24/25),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75%(15/20),病死率8%(2/25)。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以腔内型多见。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长径>5cm,浸润性生长,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平滑肌细胞是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在体外培养建立血管平滑肌细胞系,将使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阐明成为可能,在癌细胞侵袭血管壁而形成转移的研究中,亦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人脐带动脉中层平滑肌组织,体外培养建立了人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系、研究其生化及形态特性,讨论其应用。材料及方法一、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采集性培养按Okker-Reitsma G. H法略加简化。用刚分娩后的人脐带6条,各长约25-35厘米分离出动脉管约5厘米长,剥弃动脉壁外层后,横切为数断,每段长约2毫米。用缓冲液冲洗后,纵向切开  相似文献   

4.
张著学  李志义  龚灵  张薇珊  成元华 《贵州医药》2008,32(2):109-112,F0002
目的探讨消化道和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7例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对7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23~63岁,平均49岁。肿瘤位于胃肠道8例(食道2例,胃1例,结肠4例,直肠1例),位于腹腔9例(肠系膜2例,网膜2例,腹膜后5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光镜下具有一定特征。随访7例,3例平滑肌瘤均显示预后良好,4例平滑肌肉瘤中3例复发,1例死亡。SMA阳性率100%(17/17),Desmin阳性率94%(16/17),CD117、CD34、S-100蛋白、PDGFRA及PKCtheta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消化道及腹腔软组织平滑肌肿瘤少见,发生于消化道者多为良性,发生于腹腔者多为恶性。该肿瘤强表达SMA及Desmin,PDGFRA或PKC theta可作为与胃肠道间质瘤鉴别诊断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吕英谦 《河北医药》2008,30(8):1216-121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源于胃肠道间质细胞的肿瘤,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1]等发现这种肿瘤既无平滑肌分化又无神经源性分化的抗原表达和超微结构,而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干细胞瘤,于是首先将其命名为"胃肠间质瘤".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子宫平滑肌瘤的CT诊断,重点论述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表现。目的在于对子宫支持固定周围韧带的平滑肌瘤的认识。讨论了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常见病多见病,CT诊断不难,但对子宫周围韧带平滑肌瘤应有充分认识。以便在术前明确诊断,并应将子宫支持固定周围韧带平滑肌瘤纳入子宫平滑肌瘤范畴。  相似文献   

7.
周勇 《淮海医药》1998,16(4):71-71
患,女,34岁。上腹部隐痛一年,进食梗阻感20余天入院。患于一年前出现上腹部无规律间歇性隐痛,每次持续1min左右后缓解,自服吗叮啉症状无改善。近20d,上腹部疼痛加重,并出现进食时有梗阻感。无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及进行性消瘦。入院时体检;除剑突下压痛( ),余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后辅助检查;食道吞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669-1669
1病例介绍患者,女,52岁,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年,主诉下腹痛半月,于2000年5月9日入院。查体Bpl20/80mmHg,无贫血貌,心肺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水平位亚新生儿头大、形状不规则、质硬、活动良好、无压痛,双附件区未触及包快。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0×109/L、HGB120g/L、PLT263×109/L,B超显示:子宫峡部、后壁、及宫底分别见3.40cm×5.21cm、6.99cm×5.41cm、4.45cm×4.49cm强弱不等回声。入院诊断:子宫肌瘤。于2002年5月11日拟应用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术。术中探察:子宫亚新生儿头大,形状不规则,质硬,见肿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奇异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5例奇异性子宫平滑肌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奇异性子宫平滑肌瘤以不规则阴道流血、盆腔包块、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3例合并妊娠,4例有孕激索治疗史。镜下见多核或单核瘤巨细胞,核分裂象0~3/10HPF。孕激素受体(PR)均呈阳性表达.其中8例Ki-67、p53呈微弱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ER)呈阴性表达。结论 奇异性子宫平滑肌瘤属良性肿瘤,临床表现及治疗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其发病与外源性孕酮及内源性孕激素有一定关系。与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鉴别主要依靠苏木素伊红染色(HE)切片观察,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脉管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有所出现。它是一种子宫肌瘤向管腔内生长或由脉管壁本身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后突向管腔内的肿瘤,除静脉外淋巴管也可受累。由于其肿瘤生长部位的特殊性。造成了手术难度大、术后易出血、并引起动静脉栓塞及复发等症状出现。因此对脉管内平滑肌瘤病的发生及治疗应该予足够的重视和了解。我院从2001年8月至2002年7月共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95例,其中脉管内平滑肌瘤病患者6例,占子宫肌瘤症患者总数0.1%,在对此病的临床观察及在术后护理中发现,该病具有一定的特点及规律性,现将该病典型病例及其该病的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2岁,以右腰腹不适发现包块20d为主诉入院,该患于入院前2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腹部不适,并发现右上腹包块。无明显肉眼血尿,有尿频,无明显绞痛。查体:一般情况较好,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于右侧肋弓下约平脐触及肾下极,双肾区叩痛(-)。彩超诊断:右肾巨大实性占位(提  相似文献   

12.
舒荣宝  范兆轩  倪青  胡啸 《安徽医药》2017,38(4):534-535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不同直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76例行手术治疗的R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行肾切除术,2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0例行肿瘤剜除术(开放手术34例,经后腹腔镜行肿瘤剜除术6例).本组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RAML.平均随访52个月,仅1例肿瘤局部复发.无继发性出血.结论 根据肿瘤直径大小、部位及有无症状综合考虑,确定手术时机;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RAM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后腹腔镜下对直径较小的RAML行单纯剜除术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胆固醇脂质体cholestrolliposome,对兔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作用,分离幼兔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平滑肌,采用复合酶消化法行原代培养,人工制作胆固醇胆固醇脂质体,按不同浓度作用细胞后行显微镜、原位包埋电镜观察,电镜示经胆固醇脂质体作用后的平滑肌细胞部分细胞器肿胀、扩张、微丝有明显分开、减少趋势、提示胆固醇可引起平滑肌细胞膜、细胞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人胃平滑肌不同亲和性毒蕈碱受体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例1:患者男性,78岁,因左上腹部肿块近1年入院。上腹部可触及直径约18cm的圆形肿块,表面凹凸不平,可推动。钡餐检查:胃体小弯侧有一半圆型巨大压迹,边缘不整齐,局部黏膜不规则,胃壁柔软,可触及肿物。  相似文献   

18.
陈琦  安若昆 《天津医药》1992,20(6):364-365
我院自1956年9月至1991年7月,经手术确诊食管平滑肌瘤23例,误诊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一、23例确诊为食管平滑肌瘤 1.一般资料:性别:男17例,女6例。男:女为3:1。年龄:22~60岁,平均40岁,40岁以下16例(70%)。病程:3个月~8年,平均2.3年,1年以上12例(52%)。症状:均有轻重不等吞咽困难、胸骨后钝痛或闷胀感,个别有气短  相似文献   

19.
黄体酮对离体豚鼠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体酮能明显抑制由乙酰胆碱、组织胺和5—羟色胺所致的离体豚鼠气管、肺条平滑肌的收缩反应,对由5—羟色胺诱发的气管平滑肌依内钙释放引起的!相收缩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schultZ—Dale反应.关键词黄体酮,维拉帕米,慢反应物质,呼吸道平滑肌  相似文献   

20.
川芎嗪抗离体培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研究不同剂量川芎嗪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川芎嗪能明显抑制VSMC地增长和细胞对^3H-TdR的摄取,并可增加PGI2,水妥产物6-K-PGF1α的释放,提示川芎嗪具有抑制VSMC增作用,其作用与PGI2产物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