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粉和蛋黄粉中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鼠血红蛋白再生成试验测得全脂大豆粉和喷干蛋黄粉中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RBA)分别为67.24%和70.90%;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得二者的含铁量分别为159.78ppm和128.65ppm。 在计算铁源的RBA时,以血红蛋白再生期每只动物的总摄入铁量和最后总血红蛋白值作剂量-效应指标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2.
猪血和肝膏中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小鸡血红蛋白再生试验测定了猪血和肝膏中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the relative biological availability,RBA)。首先,用低铁基础饲料喂一日龄雏鸡三周造成严重贫血,然后喂给不同剂量的试验铁源16天,观察血红蛋白的再生情况。以硫酸亚铁作为参考标准,测得熟猪血的RBA为90.2%,肝膏为78.4%,生猪血为64.6%。实验结果表明,猪血和肝膏对防治贫血有类似于硫酸亚铁的效果。本实验未发现高温对猪血RBA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豆粉铁对贫血大鼠血红蛋白恢复效应的相对生物利用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澄清文献上关于大豆制品不利于膳食铁生物利用率的有争论的观点,本文以硫酸亚铁为参考铁源,某厂试制的猪血粉铁为比照铁,面粉为载体,通过血大鼠模型血红蛋白恢复效应,研究了大豆粉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RBA%)。实验结果表明:当恢复饲料中3/4 (24/32ppm)铁来自大豆粉、大豆粉面粉各半、猪血粉面粉各半、猪血粉和硫酸亚铁时,贫血大鼠在五周恢复期间血红蛋白恢复效应顺次分别是(g%):6.6至9.4;7.0至10.4;6.1至11.1;6.4至11.4和5.3至12.8。各组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顺次分別为45.4、65.0、72.0、74.0和100%。大豆粉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最低。本文并就此提出一些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4.
兔肝粉、禽肝粉、猪肝粉、鱼肝粉、酵母粉五种铁营养资源都含有丰富的铁、蛋白质等营养成份。以大鼠为生物模型,用预防性评价法(Prophylactic Assay)对五种铁资源中铁生物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五种铁资源中铁吸收利用良好,生物利用率较高。兔、禽、鱼、猪等肝粉与酵母粉中铁的相对生物价(RBV)分别为:88.5%,85.5%,85.0%,48.0%,132.5%。这些资源可以作为防治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补充铁源。大鼠模型对评价铁的生物利用率具有简便、实用、需时短、结果明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豆制品铁的生物利用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晓杰  于守洋 《营养学报》1990,12(4):410-412
<正> 豆制品是我国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但豆制品铁的生物利用率国内迄今尚未见研究报告。本实验采用大鼠血红蛋白恢复实验法,测定几种豆制品铁的生物利用率,并明确植酸和粗纤维与豆制品铁生物利用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铁加维生素C改善缺铁性贫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铁加维生素C冲剂进行改善缺铁性贫血试验研究。方法 采用大白鼠体内铁耗竭与恢复试验,并设硫酸亚铁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结果 铁加维生素C冲剂促进大鼠体重增长,显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降低大鼠红细胞游离卟啉含量,其相对生物利用率达138.8%。结论 铁加维生素C冲剂有明显的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不同剂量(以铁计12、24、36、48 mg/kg diet)的茶多糖铁复合物(TPS—Fe)作为补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进行补铁试验,测定大鼠体重变化、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中几种金属元素含量,考察不同剂量TPS—Fe对大鼠早期生长、铁利用,以及对肝脏中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硫酸亚铁(FeSO4)生物利用率为100%时,TPS—Fe的铁相对生物利用率在102%~110%之间;TPS—Fe和FeSO4补铁组21 d补铁期内的平均生物利用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TPS—Fe补铁组的体重增长率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36、48 mg/kgdiet剂量组相对阴性对照组差异极显著,且该剂量组肝脏储存铁达到正常水平,肝脏铜锌比降低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8.
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文用大鼠血红蛋白恢复试验研究了血红素铁的抗贫血作用及生物利用效率。首先用低铁基础饲料复制大鼠贫血模型,然后饲以剂量为7(Ⅰ组)、14(Ⅱ组)、28ppm(Ⅲ组)的试验血红素铁五周,另以等剂量的硫酸亚铁为参考标准(Ⅳ、Ⅴ、Ⅵ组)。结果各组随剂量增加其Hb的变化依次为(g%):Ⅰ组:9.56→12.25;Ⅱ组:9.71→12.02;Ⅲ组:9.51→11.09;Ⅳ组:9.74→10.81;Ⅴ组:9.66→11.24;Ⅵ组:9.67→12.02。Ⅰ~Ⅲ组的相对生物利用率(RBA)分别为117.7、124.8和94.9%,较低剂量(7、14ppm)血红素铁的生物利用率较高,而28ppm时其生物利用率较低,其原因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贫血大鼠血红蛋白恢复实验,用“点式法”和“斜率法”对发芽大豆铁的生物利用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贫血大鼠经4周恢复实验后,FesO_4组与大豆发芽3天组血红蛋白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大豆粉组仍处于轻度贫血状态,大豆发芽5天组也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斜率法”所得铁的相对生物利用率为:FeSO_4组100%,大豆粉组68.7%,发芽3天组88.6%,发芽5天组62.1%。  相似文献   

10.
咨询门诊     
答:铁,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中约有4克左右的铁,分别存在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含铁酶类及其它含铁蛋白中。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和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等,在临床上经常用补铁剂  相似文献   

11.
以硫酸亚铁作为阳性对照组,通过大白鼠体内铁耗竭与恢复试验,对铁加维生素C冲剂进行了改善缺铁性贫血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铁加维生素C冲剂能促进大鼠体重增长,显著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大鼠红细胞游离卟啉含量,其相对生物利用率达106 .8 % 。因此,铁加维生素C冲剂有明显的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CMC-血红素铁治疗缺铁性贫血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基础上,用羧甲基纤维素吸附法从新鲜猪血中提取的血红素铁(简称CMC血红素铁)作为铁源进行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40只SD品系初断乳25日龄健康雄性大鼠,体重(70±11.8)g,血红蛋白(120±7.1)g/L,装在带不锈钢盖的塑料鼠笼中饲养。参考李津婴等用全脂奶粉替代酪蛋白配制低铁饲料的方法,以不含糖的脱脂奶粉为主制成铁基础饲料。CMD血红素铁为试验铁源;硫酸亚铁和枸橼酸铁铵为对照铁源。1.3 方法 ①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恢复作用及其铁相对生物利用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采用AOAC改良的低铁饲料配方喂养大鼠并辅以尾静脉放血;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红细胞计数测定采用直接法,血清铁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及配套试剂盒;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采用ELISA法及配套试剂盒;顺乌头酸酶活性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能显著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含量,降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顺乌头酸酶活性也有显著改变(P值均<0.01)。结论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有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能,且吸收良好,生物利用率高,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较好地利用了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4.
1前言铁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其主要营养作用是通过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铁在体内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肌红蛋白和铁簇蛋白(含铁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其中,血红蛋白占65%~70%,肌红蛋白占3%,含铁酶类占1%,以维持身体的细胞、器官、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需求,其余则为储备铁,储备铁主要以铁蛋白形式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体外消化/Caco-2细胞模型评价3种生物强化玉米铁生物利用率,筛选出铁生物利用率高的玉米品种。方法将高铁玉米品种(中铁2号、中铁3号、中铁4号)和低铁玉米品种(正大818、正大619)磨粉,测定玉米粉中铁含量,经体外消化后进行Caco-2细胞吸收实验,以细胞单位质量蛋白质中铁蛋白含量作为铁生物利用率的指标,并计算单位质量玉米粉铁生物利用率。同时测定玉米粉总磷含量,以此反映玉米中植酸水平。结果中铁2号玉米粉中铁含量(33.25mg/kg)、铁生物利用率和单位质量玉米粉铁生物利用率最高,而总磷含量较低;铁生物利用率其次为中铁3号和正大818,正大619玉米粉最低。结论中铁2号玉米品种的铁含量与生物的利用率最高,可推荐为后续人群试验试用品种。  相似文献   

16.
膳食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指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贮存铁耗尽,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时所发生的贫血,是铁缺乏症(ID)的晚期表现。全球有66%~80%的人口处于铁缺乏状态,其中一半以上为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了各年龄层次人群的精神状态、生理活动及工作能力,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尤其对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的危害较为严重。目前认为,低铁生物利用率是导致IDA和ID的主要原因之一,膳食因素可显著影响铁的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铁与心脏病的关系是一个研究热点,称之为铁源性心脏病假说。铁源性心脏病假说认为:体内铁的储存差异是导致男女性心脏病流行差异的原因。血清铁蛋白是人体内的铁储存库,中年男性正常范围内偏高的血清铁蛋白,增加了其患急性心肌梗塞的风险。以近年来关于铁源性心脏病积累的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介评关于铁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Fox等人的文章“作为婴儿食品的强化剂的甘氨酸铁的生物利用率”所提供的资料不支持其标题和结论。这些资料表明,如同从硫酸亚铁的铁吸收一样,甘氨酸螯合物的铁吸收充分地为机体所调节。因为当体内铁存贮足够时铁吸收的调节是该研究的主要特色,其资料未论述生物利用率。 结论部分的第一段说明研究中的对象的初始血红蛋白平均浓度为114.0g/L±1.4g/L,研究后为118. 0g/L±1.9g/L。参与此试验的儿童从开始起就是足铁的,而不是铁缺乏。由185名铁状况变异范围大的儿童的7个月研究得到的资料表明,当初始…  相似文献   

19.
翁聪颍  柳启沛 《营养学报》1989,11(4):311-318
以断奶大鼠为模型,采用多剂量预防性评价法(Prophylactic Assay)对高铁食用酵母铁源的生物利用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酵母铁的生物利用率与硫酸亚铁相当或略高于后者(RBV=104.27~110.00%);(2)在同等铁剂量水平(10ppm)下,添加普通食用酵母似对血红蛋白的维持有利。从营养学与食品卫生的角度看,食用酵母不失为铁强化的良好载体。以高铁食用酵母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是膳食铁补充的良好来源,藉此可望对缺铁性贫血的预防起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生物强化富铁小麦面粉的铁生物利用率,筛选出最具潜力的富铁小麦品种。方法采用体外消化/Caco-2方法对10种生物强化富铁面粉进行铁生物利用率比较,以人Caco-2细胞铁蛋白生成量来反映铁生物利用率。结果发现不同面粉间铁生物利用率差异有显著性,出粉率78%的安阳中优9507和京冬8号面粉的铁生物利用率最高。结论生物强化富铁小麦安阳中优9507和京冬8号是最具潜力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