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针治疗颈性眩晕1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性眩晕,主要是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致,其症状复杂,容易误诊,患者长期服药治疗,疗效往往不显著。近年来我们收治了大量的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用推拿治疗本病患者 62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2例中男性 2 5例 ,女性 37例 ;年龄 1 7~ 72岁 ;病程 2个月~ 7年。62例中均无明显外伤史 ,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 ,颈部活动时可使症状加重 ,同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眠差、纳差、双目视物干涩模糊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X光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张 ,椎体后缘或钩椎关节呈增生性变化 ,或环椎棘突与枕后粗隆间隙明显变窄。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 ,顺序进行下列手法治疗 :1以按揉法、…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4):163-164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48例王琦常州市中医院(常州213003)笔者从1991~1992年用脉络宁穴位注射,口服中药加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眩晕48例,治疗前均经过中、西医常用方法治疗不满意,改用本法取得较好的效...  相似文献   

4.
5.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应用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与用川芎嗪治疗42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痊愈13例,显效19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7.285,P<0.01)。结论:在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温灸治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灸治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钢辉庄礼兴陈兴华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导致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以眩晕为主症的病证。三年多来,我们采用温灸百会穴和颈段夹脊穴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118例...  相似文献   

7.
8.
对86例颈椎病性眩晕患者,采用麝香追风骨在颈椎局部和相关穴位贴敷治疗,每日一次,连用两周为一疗程。经一疗程治疗.治愈49例(56.99%),显效20例(23.25%),好转17例(19.76),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全 《江苏中医》1999,20(6):18-19
采用血管扩张药加中药制剂眩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总有效率为89.4%;而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的45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8.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颈部组织稳定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可使颈部的肌肉、神经、血管、颈椎关节达到相对稳定,椎-基底动脉供血得到改善,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 1 995~ 1 998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4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患者全部有体位性反复发作性眩晕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4 5~ 59岁者 2 8例 ,≥ 60岁者 1 2例 ;病程 2个月~ 3年。 3 2例在发作期间有头重 ,行步不稳感 ;3 6例伴有耳鸣 ;2 8例有恶心、呕吐 ;1 2例有头颈部 (枕部多见 )疼痛和颜面、肢体麻木 ;3例有短暂意识丧失。伴眼震者 1 2例 ,高血压 1 8例 ,低血压 5例 ,视力减退、弱视或复视 1 0例 ;失眠、嗜睡、记忆力减退 2 2例。 4 0例患者在作卧位转换体位…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眩晕。眩晕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一般无耳蜗症状,可伴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痛,手臂部麻木、无力。笔者2006年5月~2011年4月采用针刺配合内服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病40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多发病,多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使椎动脉受到周围组织的压迫及炎症的刺激,导致椎动脉反射性痉挛,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前庭中枢性眩晕,而引发的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自2001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56例该病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1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洪俊 《中成药》2000,22(8):558-560
目的:比较血府逐瘀口服液合全天麻胶囊与全天麻胶囊对眩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进行了71例临床验证,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30例。结果:前者临床显效率为82.93%,有效率为92.68%,后者分别为50.00%和83.33%。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1)。在TCD改善方面,两者均有一定疗效,但前者优于后者(P〈0.01)。此外,在改善血流变学方法,前者优于后者(P〈0.05)。无毒副作用。结论: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君 《河南中医》2007,27(8):70-70
2001年3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眩晕宁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志轩  赵云 《河南中医》2009,29(4):371-372
目的:观察眩晕宁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比灵胶囊5 mg,每晚睡前服用,拜阿斯匹灵片0.1 g,每晚1次,尼莫地平片20 mg tid po,疗程为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用眩晕宁片3片tid po.全部病人在治疗前后均检查TCD,并记录症状与体征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6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