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原因,对产生并发症原因如何预防.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98例乳腺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皮下积液11例;皮瓣坏死5例,其中皮瓣血运不良6例;上肢淋巴水肿7例.少量积液一般不需要处理,皮瓣坏死<3cm,行换药处理; >3cm给予切痂、植皮处理.上肢淋巴水肿轻中度水肿不需特殊处理,重度水肿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应用透热疗法后好转,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较多且复杂,常与术前是否行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切口的选择、术中操作技巧、保留的皮瓣厚薄、术后创面引流是否有效、护理是否到位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背景:如何寻找更好的药物剂型、给药途径,使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并提高药物对局部靶组织的选择性、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对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索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临床安全性,探寻预防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新途径。方法:6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TNM分期:Ⅰ+Ⅱ期35例,Ⅲ期28例,随机分为植入剂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植入剂组在肿瘤下方,腋窝、锁骨下血管区域、胸大小肌之间多点喷撒氟尿嘧啶植入剂,总剂量为600mg,每点处小于100mg,观察应用植入剂后,切口有无感染裂开,8d后的皮下积液情况,皮瓣坏死、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白细胞、肝肾功能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剂组与对照组在切口感染裂开、皮下积液量、患肢水肿、拆线天数及血红细胞计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肌酐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但是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提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是安全可靠的,是乳腺癌术后局部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切口愈合不良指切口愈合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停滞或延迟而导致切口不愈合甚至切口范围扩大,伴有明显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是外科手术并发症之一[1]。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皮瓣下感染致皮瓣与胸壁之间形成潜行,多由于皮下积液合并感染和腋下引流管口感染引起,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也是影响术后切口愈合和后续治疗的主要原因。这不仅为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乳腺癌的多元化治疗效果。我们对我院2011年1月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皮下积液及水肿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10例乳腺良性肿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物理治疗,包括皮肤护理、局部按摩、功能锻炼、弹力绷带压迫等措施,同时口服迈之灵片,0.15g口服,bid,早晚各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组综合物理疗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2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10d为1个疗程。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局部水肿、皮下积液、患侧前臂治疗前后周径差值、以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局部水肿、皮下积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侧前臂治疗前后周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65.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乳腺良性肿物切除术后皮下积液及水肿,能改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局部水肿、皮下积液评分,减轻患侧前臂肿胀程度,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无糖皮质激素样副作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蔡振  桑畅野 《医学信息》2019,(6):114-116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按照患者意愿及手术适应证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8例直接行保乳根治术,实验组32例根据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结果确定是否进行腋窝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麻木、上肢水肿、活动障碍、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无肿瘤复发情况、对美容效果满意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21.88%)低于对照组(71.42%),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25.00%),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局部转移率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美容效果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可以在不增加复发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腋窝引流时间,提高整体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敏 《医学信息》2006,19(5):929-929
乳腺癌术后易发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因此,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指导十分重要。我科从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8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康复的护理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优势。方法将我院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866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腋筋膜肿胀法)578例和对照组(标准清扫法)288例,比较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8例(1.4%)、患侧胸壁与上肢感觉异常13例(2.2%),淋巴漏8例(1.4%),与对照组并发症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增加局部复发率(P0.05)。结论腋筋膜肿胀法清扫淋巴结在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癌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23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多种外科手术,对所有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有58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其并发症出现率为24.58%,其中有10例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为上肢活动受限,其概率为4.24%,11例患者为患侧上肢水肿,其概率为4.66%,16例患者为皮下积液,其概率为6.78%,18例患者为皮瓣坏死,其概率为7.63%,3例患者为腋静脉损伤,其概率为1.27%。结论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术后引流、腋窝的加压包扎以及手术操作的不当是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术后对患者进行精心呵护,以此来完善每一个细节,以便于降低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手术治疗乳腺癌152例,其中根治术30例。改良根治术122例,统计分析其术后皮瓣坏死率和术后皮瓣坏死原因。结果:152例患者中36例皮瓣坏死(23.7%),皮瓣坏死与皮缘的对称性、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伤口与腋窝的加压与否明显相关(P〈0.01),与基础病、手术方式、游离皮瓣的工具、止血剂的应用无关(P〉0.05)。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的完整性的破坏是术后皮瓣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其解剖认识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1996年113例乳腺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体会。结果:手术治疗111例。有随访资料82例,5年生存率86.6%,局部复发6例,皮瓣下积液22例.皮瓣坏死16例.上肢水肿8例,远处转移4例。结论:通过触诊配合影像学检查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手术以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  相似文献   

12.
改良横切口在内侧乳腺肿瘤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横切口(Stewart切口)的基础上对内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口进行改良,成为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对80例可以行横切口的内侧乳腺癌手术(非保乳)病人,采用横切口(对照组)和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实验组)进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病人皮瓣坏死和肩关节活动恢复等指标。结果采用逗号形横手术切口的内侧乳腺癌病人,切口皮肤坏死率较低,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逗号形横手术切口应用滑行皮瓣原理,较好地利用了外侧过多的皮肤,解决内侧乳腺癌可用皮肤较少的问题,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足部皮肤组织缺损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观察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治疗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后创面愈合情况及足部行走能力。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程度、Holden步行能力、FAC步行能力均好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15.2±6.2)d、供区皮肤结痂时间均(9.4±1.5)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跨区供血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能够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行走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皮瓣延迟转移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外科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实验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转移术.术后患者进行愈合评分,评定标准包括术后皮瓣肿胀消退时间、愈合时间、水疱出现情况、皮瓣皮缘发黑情况、是否需要再次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评定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皮瓣肿胀消退时间(3.19±0.38)d、愈合时间(13.34 ±0.21)d分别少于对照组(5.54±0.35)d、(15.49±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5、-20.637,P=0.001、0.001);实验组水疱发生率0(0/20)、再次手术发生率0(0/20)分别低于对照组30.0%(6/20)、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902、4.902,P=0.027、0.027);皮瓣皮缘出现发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20) vs 30.0%(6/20),χ^2 =2.771,P=0.096].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延迟转移术相对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术,能够明显提高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愈合评分,显著改善受瓣区位于踝关节平面以远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I、II期乳腺癌患者76例,术中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42例(实验组),切除肋间臂神经34例(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臂感觉障碍率术后1月时分别为19.1%和73.5%,术后3月时分别为7.1%和61.8%,术后12个月分别为2.4%和50.0%,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目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在I、II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是安全可行的,能有效保留患者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向吸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的疗效。方法 23例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用双向吸引VSD灌吸7~21d后行皮瓣移植:采用筋膜皮瓣修复8例;皮神经营养皮瓣1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皮瓣修复7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1例采用双皮瓣修复),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对照组33例以传统单向VSD覆盖处理。比较两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采用改良双向吸引VSD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0.01)。23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10例。其中骨折患者共19例,11例患者骨折3~6m全部愈合,5例患者9~12m愈合,3例患者骨不连,皮瓣愈合后1y,行自体髂骨植骨愈合。骨感染经2~3y随访无复发。结论双向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可显著缩短病程,减低费用,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8例压力性损伤患者,男32例,女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后每日换药,观察组入院后给予床边清创及负压封闭引流治疗。2组患者于入院治疗5~7 d后均行局部旋转皮瓣术及负压封闭引流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同时睡悬浮床,局部旋转皮瓣术后1周去除负压材料同时予以创面换药直至愈合。比较2组患者术后2周甲、乙级愈合率,皮瓣坏死率,伤口裂开率及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甲级愈合患者8例,乙级愈合患者12例,丙级愈合患者4例;对照组甲级愈合患者3例,乙级愈合患者11例,丙级愈合患者10例;观察组的甲、乙级愈合率[83.33%(20/24)]与对照组[58.33%(14/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术后2周,观察组2例患者皮瓣远端静脉淤血后部分坏死,7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对照组9例患者存在皮瓣部分坏死,14例患者拆线时伤口裂开;均予以换药后愈合。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皮瓣坏死率、术后伤口裂开率为8.33%(2/24)、29.17%(7/24),优于对照组[37.50%(9/24)、58.33%(1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5±3.0)、(32.2±3.1) d,与对照组[(24.3±2.4)、(35.7±3.3) 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65、3.719,P值均小于0.01)。全部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结论应用术前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局部旋转皮瓣修复骶尾部压力性损伤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例患者术后随访2~6个月,患者皮瓣均存活良好,压力性损伤均未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沙培林腔内注射治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抽净积液后腔内注射沙培林混合液,3h后抽净药液,再用绷带加压包扎积液创面;对照组仅以50%葡萄糖腔内注射,其余步骤相同。观察两组皮下积液改善的效果以及发热和局部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积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45±36.22ml vs 172.41±45.37ml,P0.05);第一次治疗后和第二次治疗后,观察组积液量均少于对照组(55.43±36.29ml vs 132.31±41.65ml,18.39±15.47ml vs 69.42±38.75ml;P0.05),积液完全消失时间(3.22±0.64天vs11.84±1.8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热率均为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皮肤坏死事件。结论:局部腔内注射沙培林可很快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且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