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选择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最佳无菌检查方法,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方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确定了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最佳无菌检查方法的最佳冲洗条件及操作方法。结论为注射用苯唑西林钠的无菌检查提供了依据。验证了《中国药典》方法为最佳无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联合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霉素、苯唑西林钠联合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青霉素与苯唑西林钠联合及头孢呋辛钠治疗5d,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平均退热时间、扁桃体分泌物消退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有效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5d平均所花药费差别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线药物青霉素、苯唑西林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仍然有效,且价格低廉,不宜盲目选用高档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本文打用HPLC法测定氯西林钠及粉针的含量,其色谱条件在测定含量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分离出分解产物,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自 6 0年代初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_ResistantStaphylococciAureus ,MRSA)后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ethicillin_ResistantStaphylococci ,MRS)呈上升趋势 ,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 。以前认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Coagulase_negativeStaphytococcus ,CNS)是共栖于人体皮肤、粘膜的非致病菌[2 ] ,但随着静脉导管等植入装置的使用 ,CNS已成为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院内感染病原… 相似文献
9.
《广州医药》2018,(1)
目的研究黄连水煎剂对体外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的作用,及黄连水煎剂联合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方法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提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34134,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出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体外使用腹膜透析管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连水煎剂和苯唑西林钠作用3天和7天后,琼脂平板菌落计数法评估细菌粘附腹透管的能力,结晶紫染色法行载体表面BF半定量,银染法快速鉴定BF。结果黄连水煎剂MIC为16 mg/m L,苯唑西林钠MIC为4μg/m L,3天BF模型中,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16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作用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计数分别为(39.333 3±3.994 2)×10~6CFU/m L、(52.366 7±3.537 8)×10~6CFU/m L、(81.266 7±3.341 8)×10~6CFU/m L、(90.900 0±2.040 1)×10~6CFU/m L、(50.866 7±2.208 6)×10~6CFU/m L、(77.666 7±2.880 7)×10~6CFU/m L,空白组的菌落计数为(92.033 3±3.890 6)×10~6CFU/m L,与空白组相比较,1/2MIC黄连水煎剂,1/4MIC黄连水煎剂、1/8MIC黄连水煎剂、1/2MIC苯唑西林钠、1/4MIC苯唑西林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16MIC黄连水煎剂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3)。7天的BF模型中,1/2黄连水煎剂比1/2苯唑西林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更强(P<0.001),结晶紫、银染也得到相似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1/16MIC黄连水煎剂的作用下,加入不同浓度的苯唑西林钠,此时苯唑西林钠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μg/m L。结论黄连水煎剂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且在苯唑西林钠联合黄连水煎剂时,能有效地提高苯唑西林钠的疗效,为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同时也提高了抗生素的疗效,为临床上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采用HPLC法考察恒温条件下(3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5%葡萄糖注射液(5%GS)及10%葡萄糖注射液(10%GS)中的稳定性。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5% GNS、5%GS及10%GS 3种输液中的T0.9分别为3.55、3.27和3.12h。提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有限,其临床前配制,如溶解于输液后应及时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的方法,探讨红花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及配伍.方法 在配伍后0,2,4,6,8,24 h取样,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红花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体内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同时考察配伍液的pH值、微粒.结果 室温条件下(25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酚磺乙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一定时间点配伍样品液中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的含量变化.[结果] 两厂家4种交叉配伍溶液的酚磺乙胺峰面积,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而各样品液的氨苄西林钠峰面积亦随时间略减小,其中样品5峰形变化相对较小,0~4 h各时间点峰面积RSD为3.28%,样品6、7和8峰形有较大变化(出现氨苄西林的衍生物峰),峰面积变化亦较大.[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氨苄西林钠和酚磺乙胺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不稳定,临床不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2)℃]条件下,观察8 h内配伍液的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用系数倍率法、紫外双波长等吸收法分别测定头孢尼西钠与肌苷的含量。结果两药在配伍后8 h内肌苷含量无明显变化、8 h时头孢尼西钠含量〈90%,其余外观性状、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等考察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尼西钠与肌苷注射液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应在6 h内滴注完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替考拉宁与两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注射用替考拉宁与两种输液(即0.9%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按临床应用配伍,于室温(20℃)条件下,考察8h内其PH值、外观性状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两配伍溶液在8h内的含量、PH值、外观性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替考拉宁可与0.9%氯化钠溶液或10%葡萄糖溶液配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制剂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并对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进行初步考察.结果:头孢哌酮钠在2~20 mg/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6mg/L,平均回收率为99.77%,RSD为1.06%(n=9).舒巴坦钠在2~20 mg/L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56 m/L,平均回收率为99.86%,RSD为1.09%(n=9].结论:临床上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配制3 h内含量会有所下降,但变化不大,可与5种常用输液配伍使用,该实验可以为临床配伍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氟尿嘧啶在0.9% NaCl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配伍液中氟尿嘧啶的变化。Scienhome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水(用磷酸二氢钠调节pH 3.5)–甲醇(85∶15);体积流量: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6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将配伍液分别放置在室温、避光和冷藏3个条件下,于0、1、2、4、8、24、48 h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 氟尿嘧啶在5~25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00%、99.3%,RSD值分别为0.88%、0.30%、0.45%。配伍液在48 h内无变色、气体、沉淀、浑浊发生,微粒数、pH值无明显变化,氟尿嘧啶的质量分数也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尿嘧啶与0.9% NaCl注射液配伍后48 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头孢噻肟钠皮试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经典恒温实验法,考察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4℃,25℃,35℃头孢噻肟钠的pH值,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头孢噻肟钠的含量.[结果]头孢噻肟钠皮试液4℃时有效期(t0.9)为14 h,pH为4.88,25℃其有效期为(t0.9)4 h,pH值为4.72,其pH值在4 h内保持在稳定范围内.[结论]本品热稳定性较差,4℃恒温保存不宜超过14 h,室温避光不宜超过4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注射用布美他尼、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在生理盐水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两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种药品在盐水中配伍后,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和布美他尼的含量在6 h内的变化,同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及PH值变化.[结果]在室温(25℃)条件下,盐酸多巴胺、布美他尼、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混合配伍,6 h内混合溶液无色澄明,未见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内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3种药品6 h内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注射用布美他尼、盐酸多巴胺、甲磺酸酚妥拉明在生理盐水中配伍,至少在6 h内稳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