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78名对照组健康人和173例AI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 AIS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且D-二聚体含量与脑梗死灶面积呈正相关(r =0.926,P<0.05).结论 AI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血浆D-二聚体对AIS的辅助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的患者147例,按照是否有CAS分为单纯糖尿病组(85例)和糖尿病合并CAS组(62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并观察各组hs-CRP、D-二聚体、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胆红素与CAS的关系。结果 hs-CRP、D-二聚体和HbA1C水平依次从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和DM合并CAS组递增,而胆红素中的TBIL和DBIL出现依次递减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BIL的各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的hs-CRP、D-二聚体和HbA1C水平随着CAS分级的增加而增加(P〈0.01),而胆红素中的TBIL和DBIL水平随着分级的增加出现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分级的I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D-二聚体、HbA1C和胆红素参与了T2DM的发病过程,与CAS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杜治国  何龙  黄进  邹琴 《医学信息》2019,(10):64-66
目的 分析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T)检测在下肢创伤骨折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创伤患者84例,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确诊VT患者作为VTE组(40例),排除VTE患者作为非VTE组(44例),另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三组血浆D-二聚体、CRP及PLT水平,并对有差异的检测项目与VTE之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项目对VTE的诊断效率。结果 VTE组和非VTE组D-二聚体阳性率、CR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且VTE组CRP阳性率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TE组与非VTE组间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20 mg/L、D-二聚体≥5 mg/L和3 mg/L<D-二聚体<5 mg/L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联合CRP诊断VT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7,高于单独D-二聚体和CRP诊断的0.815和0.702。结论 下肢骨创伤患者D-二聚体、CRP水平升高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其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大。D-二聚体和CRP水平联合检测应用于筛选和预测下肢骨创伤后VTE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PLT水平检测对于下肢骨创伤后VTE诊断无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炎症标志物及凝血指标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9月间9例艾滋病合并ARDS患者及14例单纯HIV阳性患者检查资料。比较统计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沉、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指标。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滋病合并ARDS的炎症标志物与凝血状态有关,炎症反应与高凝状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胱抑素C(Cys C)、D-二聚体与低密度脂蛋白(LDL)联合检测在卵巢癌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80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160例卵巢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ys C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二聚体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DL水平。比较三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并评价这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比较:卵巢癌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肿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性肿瘤组血清Cys C、D-二聚体及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5.00%、71.25%、68.75%、93.75%,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 <0.05);卵巢癌组内比较,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三者的单独检测(P<0.05)。Cys C、D-二聚体与LDL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3.75%、88.75%,均较单独检测高(P <0.05);而三者单独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D-二聚体与LDL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性大鼠血浆蛋白C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模型组,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浆蛋白C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血浆蛋白C不是垂体后叶素致实验性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主要因素,而D-二聚体增高参与了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清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自发性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预后结果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53例)与预后不良组(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清D-二聚体与CRP水平。结果经治疗71例自发性SAH患者预后良好共53例,预后不良共18例,预后良好率为74.65%,预后不良率为25.3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D-二聚体含量、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CRP水平在自发性SAH预后差患者中显著上升,检测血清D-二聚体与CRP含量水平对于评估自发性SAH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故可将其作为评估自发性SAH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光毅  玄甜甜 《医学信息》2018,(24):105-106,122
目的 探讨亚段及单一段肺栓塞的临床特征、高危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累及亚段及单一段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栓塞部位,比较单一段及亚段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 60例患者中累及单一段36例,累及亚段24例。累及亚段或单一段的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心绞痛样胸痛、心悸、胸膜炎样胸痛、咳嗽,其中8.33%无临床症状。单一段组呼吸困难发生率为80.56%,高于亚段组的45.83%(P<0.05)。栓塞部位累及右肺多见。6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48.33%),糖尿病(18.33%),COPD(6.67%),脑卒中(10.00%),肿瘤(8.33%),心衰(11.67%),房颤(13.33%),高脂血症(38.33%),冠心病(23.33%),感染性疾病(3.33%),手术、外伤、骨折(11.67%),下肢静脉曲张(5.00%),合并DVT(16.67%)。单一段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D-二聚体阳性率均高于亚段组(P<0.05)。结论 累及亚段或单一段的肺栓塞临床表现多样,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不高,抗凝治疗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分别检测105例AAD患者,其中典型主动脉夹层59例和非典型主动脉夹层4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44例(对照组)的血清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变化.结果 AAD发生后患者D-D和hs-CRP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AAD组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典型组与非典型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s-CRP 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AD早期诊断中,D-二聚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是有效、重要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孕产妇D-二聚体、孕酮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高危妊娠孕产妇6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6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阳性率和低孕酮率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及孕酮水平与高危妊娠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阳性率和低孕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阳性高危妊娠孕妇的早产、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D-二聚体阴性高危妊娠孕妇(P<0.05)。低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高于常量孕酮水平高危妊娠孕妇(P<0.05)。结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D-二聚体、孕酮水平与妊娠结局有着密切的关系,高D-二聚体水平和低孕酮水平会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应提前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抗凝血酶Ⅲ(AT-Ⅲ)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患者36例为RA组,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血浆DD、AT-III及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RA组患者血浆DD水平为(289.36±71.75)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32.25±38.63)μg/L;血浆AT-III水平为(56.2±1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40±3.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A组患者血浆DD、AT-III水平与DAS28评分具有相关性(r=0.32,P〈0.01;r=-0.72,P〈0.01)。RA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DAS28〈2.6)血浆DD水平为(141.38±32.75)μg/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289.36±71.7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经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浆AT-III水平为(96.20±4.20)%,显著高于治疗前的(56.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及AT-III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有关,可反映心血管病变危险性,对RA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评判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对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辅助作用。方法52例经超声引导下PrrVE作为观察组,37例采用盲穿门静脉行PTVE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指确定穿刺点至导管置入时间)、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73.1%)显著高于对照组(4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时间(2.3±0.6)min显著低于对照组(4.2±0.8)min,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栓塞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对PTVE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能准确判断门静脉位置,增加了穿刺成功率,提高了穿刺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疗效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两组各5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随访半年妊娠率、1年妊娠率和1年内膜异位症复发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为(55.87±22.73)min、(43.37±12.72)ml、(4.76±1.06)d和7.27%,均较开腹组短或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半年妊娠率、1年妊娠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hs-CRP和PA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或者下降,但开腹组的升高或降低水平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微炎症反应轻,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4岁。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双重腹水超滤回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围、治疗当天尿量、24h尿量、血清尿素和肌酐、血清电解质、血清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不适症状明显改善56例(56/60),腹围均明显缩小;同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尿量及24h尿量均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尿素和肌酐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腹水蛋白浓度[(16.4±5.6)g/L]明显高于治疗前[(8.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60例患者出院时的转归中,好转42例,无效12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70.0%。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出现头晕、乏力明显2例,肝区隐痛不适2例,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前白蛋白(PA)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妇科急腹症的153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65例)和开腹组(88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疼痛分数(VAS)、住院时间、PA和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分数、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腹组短或者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水平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相反,P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急腹症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是妇科急腹症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时高碳酸血症对患者麻醉深度及熵指数监测的影响。方法22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积极增加分钟通气量仍未能纠正高碳酸血症,需降低气腹压力进一步处理的病人,观察30min后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分组,8例病人PetCO2波动于51-55mmHg,归为I组;6例病人波动于46~50mmHg,归为Ⅱ组;8例病人波动于40~45mmHg,归为Ⅲ组。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后(T2)、CO2气腹30min(T3)、降低CO2腹压30min后(T4)、停止麻醉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拍)的RE、SE、MBP、HR值,并记录停止麻醉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T5—6)。结果I组病人T4和T5的RE、SE值均低于Ⅲ组(P〈0.05);H组RE、SE值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病人T4和T5RE、SE值低于T2和T3(P〈0.05);I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T5—6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可使熵指数下降和意识恢复时间延长,在麻醉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一般性治疗的同时用碳酸氢纳片、依托考昔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金黄膏、口服加味四妙汤治疗。观察2个疗程(14天)后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缓解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采用常规生化方法测定治疗前后两组血尿酸(U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随访治疗有效患者半年内复发情况。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0.00%)(P0.05);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UA、CRP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进行对照研究,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测定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n=97)血浆D-D水平,与年龄、性别匹配的非分裂症老年人(对照组,n=97)进行对照研究,对年龄、治疗药物等与血浆D-D水平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①研究组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0,P=0.000),协方差分析调整年龄、BMI影响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6.425,P=0.016);②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血浆D-D水平显著高于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t=2.981,P=0.004);③研究组D-D异常增高(1000 mg/L)的发生率为19.6%(19/97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9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23);④D-D与年龄、BMI正相关(分别r=0.364,0.304;P=0.009、0.037)。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其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