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护理过程复杂导致病死率较高,易引发医疗纠纷[1]。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效果,也充分体现了一所医院的综合护理素质能力。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年危重患者达400余例,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危重患者护理质量,2010年6月我院护理部组织成立危重护理管理小组,对全院危重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监控,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临床危重患者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军  杨翠芳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64-3665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护理人员在护理危重患者中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逐渐增多。为了更好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本文就护理危重患者时所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护理对策,从而进一步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神经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60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不同方法的治疗,分成两组,其中的30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所在组别为对照组(常规疗法),另外30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所在组别为研究组(常规疗法联合手术疗法),将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疗法联合手术疗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疗法的单一应用,有助于改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更大,更适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义玲  陶莉 《大家健康》2016,(2):281-282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取决于转运可能带来的获益与风险之间的评估,急诊收治的危重患者被转运至院内另外一个地点以获得原有地点不能得到的治疗或者检查。一旦转运的决议得到允许,就必须尽快落实。而在此之前,危重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必须得到仔细的策划,并挑选合适或者得到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转运设备方可进行[1]。护理人员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任务包括转运前护理,包括患者准备、接收科室联络、转运物品准备、抢救器材及药物准备;转运中护理,包括转运途中监护、静脉通路保护、患者搬运、突发事件处置、转运方案质控;转运后护理包括患者交接等一系列重要工作。现将笔者所在急诊科近年来有关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担负着抢救危重患者的职责。及时高效的抢救各类危重患者能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而优化急诊工作流程,是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保证,是体现医院工作质量的首要环节。我院是一所三甲儿童专科医院,急诊科不仅是抢救危重患者而且担负着繁重的急诊输液工作。我院通过对急诊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急诊医疗服务的高效、有序和快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使用普通平车和加用铲式担架平车两种情况下转运急诊危重患者,探讨铲式担架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2013年7月~12月使用普通平车转运危重病患82例,2014年7月~12月加用铲式担架平车转运危重病患79例,比较从急诊科到病房所需要的时间、两组病患搬运时患者的主观疼痛感、各类导管不良意外发生率。结果:铲式担架组患者转运时间明显少于普通平车组(P<0.05);铲式担架组患者搬运时的主观疼痛感明显减轻(P<0.05);铲式担架组各类导管不良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平车组(P<0.05)。结论:铲式担架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使用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康学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731-1732
<正>重症护理记录单是患者病情危重时所做的护理记录,一般用于危重、大手术后、抢救或特殊检查、治疗后的患者。重症护理记录单应详细、及时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护理措施及其效果、饮食、出入液体量等,以便及时进行抢救。这些都是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  相似文献   

8.
来自医院环境、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已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与院外感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对其控制亦更加困难。院内感染大多发生在已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一旦院内感染发生在危重患者,不仅其住院日通常会明显延长,而且患者痛苦明显增加,费用成倍增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对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十分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患者家属常常会因患者病情危重而产生担心、急躁、焦虑等情绪以及作出冲动、过激行为,而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又常常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救治,因此,了解危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及需求,做好与危重患者家属的沟通,对救治危重患者非常重要。本文就如何与危重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进行院前急救的50例急危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持续低至中流量给氧,实验组25例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进行救治,观察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心率的变化情况、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急危重患者有效率(68.00%)明显低于实验组(96.00%),且对照组急危重患者与实验组急危重患者之间对比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危重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采用车载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产生任何损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来自医院环境,患者和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已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与院外感染相比,其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对其控制亦更加困难。院内感染大多发生在已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一旦院内感染发生在危重患者,不仅其住院日通常会明显延长,而且患者痛苦明显增加,费用成倍增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时院内感染的控制已成为临床医师在处理危重患者时十分棘手的问题。1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由于危重患者的基础疾病严重损伤了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不仅致病性病原菌易致感染,而且正常状态下存在于人体的条件致病菌、真菌均可引起感染。从院内感染疾病的发展史看,最早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占主导地位,其中耐药葡萄球菌最重要。随着抗生素的发展与应用,对药物较为敏感的球菌逐渐被更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所代替,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病原菌。此外,对抗生素较耐药的厌氧菌亦渐增多,并与需氧菌一起共同致病。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的压力下,真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减少ICU内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避免危重患者翻身加重病情的可能,减轻护士在翻身时所做的功。方法:使用自制节力单利用力学原理翻身保护受压局部皮肤,并对传统与改进的两种翻身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种翻身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改进的翻身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翻身方式。结论:使用节力单进行对危重患者进行翻身时明显减少了压疮的发生,避免危重患者因为翻身而加重病情,并同时减轻了护士翻身的工作量,改进了危重患者的皮肤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接受诊治的危重患者548例,548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急诊危重患者470例,470例急诊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方式进行抢求护理,对对照组的急诊危重患者采用常规抢救护理方式.两组急诊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已被记录,对其临床抢求成功率和患者护士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据观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抢救成功率方面,实验组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求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在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方面,实验组急诊危重患者患者护士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急诊危重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当中,采取全程护理模式,对在急诊危重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抢救成功率更大,较为安全,且护士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大大降低了治疗危险,降低了护理风险,患者的依从性也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楼浩明  杨涵铭 《上海医学》2007,30(4):281-282
危重患者存在与应激相关的胰岛素抵抗,其所导致的中度高血糖曾被认为是可接受的现象,但血糖升高,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本研究通过设定不同的血糖治疗阈值,予以胰岛素干预血糖控制,旨在探讨更适合危重患者的血糖阈值及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5.
黄剑飞  黄国日 《右江医学》2012,40(6):801-803
目的研究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早期的监测项目,探讨其早期预警指标。方法对武鸣县妇幼保健院及广西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123例手足口病患者早期进行监测,分析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与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年龄、热度、热程、神经系统症状、血常规、血糖等指标,比较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检测指标的区别。结果①1123例患者中有128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其中危重型手足口病15例,死亡6例。②995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128例重型及危重型患者(P<0.01),而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的热度及热程也低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P<0.01)。③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比例(10.75%)小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61.72%),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糖水平也高于普通型(P<0.01)。结论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偏小、热度高、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高中性粒细胞、高血糖等,临床上应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我院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的12例新生儿危重先心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2012年3月之前所收治的12例新生儿危重先心病进行手术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进行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儿给予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患者实施围术期精心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降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危重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此次所收治的360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3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为48例,占13.3%。然而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卧床时间以及静脉采血次数、心功能、机械通气时间等。结论:对于临床危重患者来说,其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比较多,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则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加速其康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苗淑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2):376-377
外科危重患者早期多意识模糊、躁动,有的甚至昏迷,常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20%的甘露醇、碳酸氢钠等致患者不适,使操作不易进行。由于上述特点,所以对多数外科危重患者选用静脉留置针。因其材质柔软,不会对所留置的血管造成损害,刺激性药物不易外渗,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为双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的护理。方法:通过回顾162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情况,观察护理安全转运的系列措施所产生的效果。结果:161例患者安全转运到相关科室病房,1例转运手术室过程中死亡。结论:转运前对患者病情做出的正确评估,转运中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是院内转运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与探究危重休克患者的急诊急救措施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危重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30例危重休克患者均进行急诊急救措施与治疗,分析30例危重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对救治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0例危重休克患者中,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的患者有1例,占3.33%,病情恶化的患者有1例,占3.33%,病情无变化的患者有3例,占10.00%,病情好转的患者有25例,占83.33%。患者经急救输血治疗,在半小时内的输血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67%、93.33%,患者的预后以及存活率比较高。结论给予危重休克患者有效的急诊急救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急诊抢救,能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提升医患和谐程度并降低医疗差错事件,有助于提高危重休克患者的救治率,对于危重休克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