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晨  高群  卢贤映 《安徽医学》2015,36(6):731-73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脐孔切口对50例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治疗,于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 Trocar,探查肠管,找到憩室或重复畸形肠段后,行憩室楔形切除术、肠重复畸形囊肿剥离或病变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结果50例患儿的手术中,48例发现小肠畸形,行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0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5 d。术中发现并病理检查证实为梅克尔憩室45例、小肠重复畸形3例、2例未发现病变肠管。术后24 h进流质饮食,术后3天换药,切口无红肿出院。无脐疝、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单孔腹腔镜对因梅克尔憩室或肠重复畸形引起的下消化道出血具有诊断与治疗价值,且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外形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辅助治疗作用及其优缺点.方法 145例消化道出血患儿,B超检查46例探及肿物,27例呈"假肾征",诊断为肠套叠,空气灌肠未能复位,19例为囊性肿物,诊断为肠重复畸形.余99例行腹部同位素高锝酸盐"99mTc"(ECT)检查,71例呈阳性,诊断为梅克尔憩室.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探查.结果 肠重复畸形19例,梅克尔憩室96例,回肠壁血管瘤3例,均经延长Trocar 切口至2~3 cm,将其提出腹腔外,行肠切除吻合术;27例肠套叠中6例为小肠套叠,17例为回结型肠套叠,肠壁无坏死,无损伤抓钳将套入部拉出;余4例已复位.14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诊断治疗小儿消化道出血疾病的理想方法.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有术后并发症少、切口小而美观、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分析11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上消化道以粘膜浅表性或糜烂性炎症出血最多见,消化性溃疡次之。下消化道出血以小肠麦克耳憩室为首,坏死性肠炎为次。小儿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常以突然便血或呕血入院。纤维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快速、准确,对浅表粘膜的出血和炎症较钡餐透视阳性率明显提高,小肠憩室及肠重复畸形出血首选Tc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探究其发病原因及随访情况,以望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疗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8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中,临床表现为腹痛18例,呕吐14例,腹部扪及包块6例,血便5例,腹泻3例。术中见回回结型4例,回盲型3例,小肠型4例,回结型5例,回回盲型2例,5例肠坏死。发病原因:梅克尔憩室6例,肠重复畸形2例,肠息肉5例,肠肿瘤3例,过敏性紫癜2例。结论继发性肠套叠好发于年龄超过2岁的儿童,短期内反复发生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常见继发因素主要有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肠肿瘤、肠重复畸形等。手术治疗是继发性肠套叠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收集的135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35例患儿消化道症状分别为呕吐92例(68.1%),血便63例(46.7%),腹痛59例(43.7%)。在49例行肛诊检查患儿中,20例肛诊引出果酱样大便,5例引出红色血便,11例引出黄色大便和气体,13例未引出大便。临床并发症分别为肠梗阻86例(63.7%),消化道出血62例(45.9%),急性憩室炎49例(36.3%),急性肠套叠39例(28.9%),肠坏死25例(18.5%),急性弥散性腹膜炎16例(11.9%),急性阑尾炎15例(11.1%)。35例99mTcO4-胃黏膜异位核素显像阳性患儿术中见梅克尔憩室。135例患儿术中见梅克尔憩室且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诊断全部为梅克尔憩室,胃黏膜上皮异位,可伴憩室感染并出血坏死、溃疡形成、慢性阑尾炎、肠出血坏死、局灶性腹膜炎、胰腺组织。结论小儿梅克尔憩室以呕吐、血便和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梅克尔憩室常随着并发症的发生而出现症状,99m TcO4-胃黏膜异位核素显像有助于梅克尔憩室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5月收治的48例不同年龄段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小儿消化道出血患儿,其中上消化道出血25例,占52.1%,下消化道出血23例,占47.9%.本组病例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出血症;婴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反流性食管炎、肠套叠、肛裂、小肠美克尔憩室、急性坏死性肠炎;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肛裂(最常见)、细菌性胃肠炎、溃疡病、肠套叠等.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诊断及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比成人大,应迅速确定出血的病因、部位、及针对病因治疗,及时有效的控制消化道出血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99mTc腹部显像诊断小儿下消化道异位胃粘膜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6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作 ̄(99m)Tc腹部显像,经随访确诊12例,其中腹部有异常放射性浓聚者7例,由手术诊断美克耳憩室6例、肠重复畸形1例、无异常放射性浓聚者5例,证实为空肠粘膜下血管畸形,未成熟畸胎瘤等。其对异位胃粘膜所致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焕忠 《中外医疗》2012,31(7):144-144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的医治的60例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6名患儿能明确出血部位,上消化道出血患儿44例,占78.6%,下消化道出血患儿12例,仅21.4%.婴幼儿患儿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新生儿出血症,维生素K缺乏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幼儿期患儿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直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学龄期患儿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结论消化道出血诊断在于确定病因,在病史及辅助检查基础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对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群体用异位胃黏膜核素显像手段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与2015年至2018年收治的下消化道出血小儿群体,从中随机抽取114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儿均用放射性核素异位胃黏膜显像进行检查即~(99)Tc~m-高锝酸盐检查,其均接受动态、30min静态、60min静态等多时相显像检查,对患儿资料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该诊断手段对此类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检查,其中68例提示异位胃黏膜显像为阳性。88例接受手术治疗,确认58例为Meckel’s憩室,16例为肠重复畸形。4例诊断属于假阳性,6例诊断属于假阴性。结论对于由于异位胃黏膜引发的下消化道出血患儿用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确定诱发病因,定位出血病灶,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0.
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核素显像对小儿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对Meckel憩室、肠重复畸形的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例腹痛、便血为主要症状的患儿行99m锝酸盐(99mTcO-4)显像,其中12例显像阴性者于检查后24小时有活动性出血者,再行99m锝标记红细胞显像。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及内窥镜等检查所证实。结果99mTcO-4显像诊断Meckel憩室和肠重复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7%(12/14)、91.7%(11/12)及88.5%(23/26)。结论核素显像具有无创、方法简单易行等特点,特别是对异位胃粘膜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核素显像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