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材料与方法: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心电相位窗,不同重建方法以及心率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在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高,横断面显示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MIP、RT3D有较大的潜力,MPR、VE可作为补充。心率小于70次/分时,图像运动伪影较少,且心率的变化主要影响右冠远段和回旋支中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大的潜力,有可能成为冠心病非创伤性检查中极有价值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对动物和人的肝脏进行CT灌注扫描,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和灌注参数,寻求最佳检查方案.方法 分别以动物和人作为检查对象并采用不同的CT灌注模式,动物组采用同层动态扫描灌注模式,人群组采用JOG灌注模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经肝脏CT灌注软件得出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总灌注量(TL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等灌注彩图,在图像上分别测定相应的灌注参数值.结果 主动脉TDC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速降型,出现较主动脉晚,幅度明显小于主动脉;正常肝实质TDC动脉期上升缓慢,门静脉期上升较快并达峰值;正常脾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时间位于主动脉与门静脉之间,达峰值后缓慢下降.在图像上测得的HAP、HPP、HAPI分别为:兔(53.6±16.4)ml/min/100mg、(159±21.4)ml/min/100mg 、(37.8±12.6)%;正常人(33.5±14.6)ml/min/100mg,(115.4±22.6)ml/min/100mg、(26.6±15.2)%.结论 应用64排螺旋CT和专用肝脏灌注软件进行CT灌注成像能直观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过程和血流灌注特征,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多排CT输尿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mu lti-detector CT,MDCT)在输尿管疾病中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50例输尿管疾病的多排CT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Three D im ensional,3D)图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病人,其中输尿管结石25例;双肾盂、输尿管畸形5例;双侧多发性肾盂旁囊肿4例;双肾盂畸形3例;输尿管良性肿瘤3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狭窄4例(血管压迫2例、炎性狭窄1例,肿瘤侵犯1例);壶腹型肾盂4例。结合原始图像及重建图像可清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结论:多排CT输尿管成像可清楚显示输尿管管腔内、外的多种病变,与普通X线及超声相比,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等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结肠成像术(CT colonography,CTC)在结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疑诊结肠病变患者进行CT扫描、结肠镜检查,将CT数据传至工作站后处理,获取CTC图像,将所得CTC结果 与结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6例患者结肠CTC图像满意71例,基本满意15例.对于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的多排螺旋CT及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 h至1周内行16排螺旋CT和(或)MRI检查,其中,膝关节19例,髋关节4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均传递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表面遮盖法、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5例并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关节囊均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其中1例CT可疑骨折,行MRI检查明确诊断。23例患者中,单液-液平面的17例,双液-液平面6例,液-液平面最上层均为脂肪。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症在多排螺旋CT及MRI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排螺旋CT及三维重组可作为检查首选,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最佳影像学方法;积脂血症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6.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内脏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DCTA)在腹腔内脏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MDCTA诊断的腹腔内脏动脉瘤28例(其中包括10例经内脏动脉造影(DSA)确诊。结果 28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31枚,其中脾动脉瘤9枚,肝动脉瘤6枚,腹腔干动脉瘤5枚,肠系膜上、下动脉瘤分别为5枚和1枚,肾动脉5枚。VR、MIP、MPR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VE可清晰显示腔内血栓和钙化。结论 临床诊断内脏动脉瘤极为困难,MD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内脏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对腹腔内脏动脉瘤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替代DSA检查,它提供的详尽信息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19例临床诊治需要行多平面重建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标准冠状位或(和)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并根据临床要求于操作台或工作站实施斜面及曲面重建。结果表明,多排螺旋CT可获得高质量的多平面和任意曲面重建图像,能够显示整个感兴趣病变的形态,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病灶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关系。提示多平面及曲面重建图像能提供独特的解剖信息和相关病理征象,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及分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实施。  相似文献   

8.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 讨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利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重建出20%~80%R-R间期轴位图像,分别进行三维VRT重建.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 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CX)、右冠状动脉(RCA)在心动周期时相的60%~70%成像效果较好.左主干(LM)除40%R-R间期外,其余时相成像效果均较好.结论 当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时,60%、70%R-R间期是最佳重建相位窗.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冲云  刘志 《重庆医学》2004,33(11):1721-172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和临条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SCT对18例患者(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并行CT冠状动脉成像,有3例CT检查后做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最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基本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部分图像有运动伪影的干扰.结论 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大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杨春燕  伍强 《农垦医学》2012,34(2):141-14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2例胆囊穿孔患者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征象.结果:胆囊穿孔CT影像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是胆囊壁中断,邻近中断处胆囊壁表现为粘膜皱襞样,其次为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壁中断处胆囊旁积液或积液量较多是主要的间接征象,对帮助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诊断胆囊穿孔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5例外伤患者行寰枢椎X线平片检查,并同时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以1mm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重建后传至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45例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者27例(60.0%),CT轴位图像确定诊断32例(71.1%),后处理图像确定诊断41例(91.1%),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45例全部确定诊断。在确定有无寰枢椎骨折和脱位方面,X线平片与CT轴位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与X线平片或CT轴位图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的联合应用对寰枢椎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检查应成为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脏血流灌注情况对肝硬化程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灌注成像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属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7例定为肝硬化(1)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9例和C级4例定为(2)组]和15例正常对照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CT灌注扫描成像获取肝脏早期动态增强斜率值(Steep Slope,SS)函数曲线,分析曲线类型,并以脾增强高峰出现为界,把肝脏增强分为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计算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最大斜率比值,记为SSr,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1)肝硬化1组、肝硬化2组及正常对照组三组斜率曲线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1);(2)肝硬化患者SSr值较正常对照组加大,肝硬化1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2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硬化2组和肝硬化1组比较,肝硬化2组SSr值出现倒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动态CT增强动门脉斜率函数曲线类型及Steep Slope比值SSr能够反应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情况及血管变化程度,可作为肝硬化程度的定量指标,对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肺血管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SCTPA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栓累及的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21例患者累及251支肺动脉,CT征象为肺动脉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完全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附壁型充盈缺损4种类型。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诊断PE简便、无创、准确性高,是PE的可靠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126例患者分别行钙化积分平扫及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利用平扫图像行钙化积分分析,增强扫描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显示情况,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钙化积分分析显示126例中,无钙化46例,轻微钙化14例,轻度钙化23例,中度钙化30例,重度钙化13例。126例共显示冠状动脉节段数1327个,CT图像能够满足评价的节段数1193个(89.9%)。其中16例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比较,CT示血管狭窄30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示血管狭窄29处,两者一致25处。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筛选检查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燕平 《西部医学》2011,23(4):643-6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并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比较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BF、HAF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MTT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BF、HA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按照心率不同分为Agt(≤65次/min)14例、B组(66-70次/min)12例和C组(71~75次/min)10例3组,前一组采用单扇区重建,后两组采用双扇区重建,重建时相预设为75%R-R间期,扫描完成后分别重建45%、55%、65%和 85%R-R间期图像.重建数据传至AW4.1工作站后处理成像.后处理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mjection,MIP)、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等模式,分别获取冠状动脉的各种重组图像并分析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率.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左旋支的显示率均为100%;B组其显示率分别为91.67%、100%、100%和91.67%;C组其显示率分别为80%、100%、90%和7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冠状动脉主干和前降支在75%R-R间期显示最佳,左旋支在55%显示最佳,右冠状动脉在65%R-R间期显示最佳.各重建相位间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16层螺旋CT能充分显示冠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正常解剖以及病变特征.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增多,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临床及其它检查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先进行CT平扫,然后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延迟6-15min行分泌期扫描,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DW4.2 工作站进行泌尿系成像.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16-70岁,平均48.5岁.结果 65例患者中,CT发现单纯肾结石35例,单纯输尿管结石8例,单纯膀胱结石4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及膀胱结石共存者5例,2例未发现结石.所有结石在CT图像上均表现为高密度影,直径2mm-5cm不等,9例伴有继发尿路梗阻征象.与CT横轴位图像相比,泌尿系成像显示结石大小、形状、位置更为形象、直观.结论 多层螺旋CT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 .泌尿系成像诊断结石更为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肾动脉狭窄(RA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0例临床怀疑RAS的患者行肾动脉MSCTA,所有横断面图像行薄层后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包括电大密度投影、遮盖容积重建、多平面重组及仿真内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肾动脉MSCTA图像。110例患者中MSCTA显示肾动脉正常的83例(共262条),肾动脉狭窄27例(共29条)。结论肾动脉MSCTA合理的成像及综合的图像分析能清楚显示肾动脉并对肾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周围解剖关系作出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