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肝癌手术中应用B超的资料,并与术前超声、CT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54例原发性肝癌中6例术前B超、CT均有占位病变,但术中探查未能发现肿瘤;另有子瘤5例,门静脉癌栓12例,胆管癌栓3例,肝静脉受累10例,肝门淋巴结肿大3例,均经术中B超检查发现、术后病理确诊。转移性肝癌10例中结肠癌转移7例,胃癌转移3例,术中作了相应处理,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肝癌。结论: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提供了比术前B超、CT更详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与B超在原发性肝癌首诊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59例,均接受B超、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检查符合率为91.53%显著高于B超76.27%,结节型病灶的检出率为93.75%显著高于B超62.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超影像学显示巨块型有低回声区,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无清晰边界;CT影像学显示巨块型和结节型病灶为低密度,以圆形和类圆形为主,无清晰边界;部分为不规则,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灶密度增强,与周围组织有清晰边界。结论 CT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准确率较高,可作为首诊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腺瘤较少见,其CT表现与肝癌相似,两者鉴别较困难,误诊率较高,现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肝细胞腺瘤误诊为肝癌的病例进行了CT表现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 原发性肝癌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并不多见。我院自1986年以来发现24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4例中,男21例,女3例,年龄35~69岁,平均45.2岁,均经B超、CT、甲胎蛋白检测,酶学检查等确诊。 2.临床表现:本组呕鲜血3例,呕咖啡色样胃内容及黑便21例。头昏14例,昏厥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B超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B超及增强CT检查,观察误诊率、确诊率。结果增强CT联合B超检查的误诊率低于单纯B超检查,确诊率高于单纯B超检查(P<0.05)。结论采用增强CT联合B超诊断原发性肝癌效果理想,能清晰显示癌灶情况,为患者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酷似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CT表现酷似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以期提高非典型肝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年间误诊为肝血管瘤的不典型肝癌,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共14例。经全肝CT平扫,然后于注射造影剂后30秒、60秒、2分钟、10分钟、25分钟后进行肝脏螺旋扫描,部分患者延时1小时扫描。结果平扫时, 26 /30个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病灶, 4 /30个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30秒、60秒表现明显强化或边缘不规则强化,强化区逐步向病灶中心推进; 2分钟、10分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 25分钟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1 /30个病灶延时1小时后扫描表现为等密度病灶。结论酷似肝血管瘤CT表现的肝癌易误诊,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结合B超、MRI等综合影像检查,AFP定量及临床随访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肝癌患者的B超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筛查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67例肝癌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7例肝良性变的病人的B超结果作为对照,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和检查表现。结果:诊断结果中,以病理作为诊断的金标准,B超对肝癌诊断准确率为62.68%,与病理诊断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良性病变,B超检查结果在筛查肝癌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准确率不高,可用于体检筛查,具体确诊还应结合其它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区慢性隐痛而肝脏酶学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B超检查表现。方法:肝区慢性隐痛、肝脏酶学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9例,采用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波对肝脏进行检查。结果:B超显示16例有肝损伤表现(其中有脂肪肝的8例),占55.2%。结论:肝脏酶学正常,而肝区长期隐痛的患者不应忽视慢性肝损伤的问题,应该将生化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避免遗漏而导致进一步损伤。  相似文献   

9.
赵莎平  伍建蓉 《四川医学》2003,24(6):650-651
目的 加强对肝癌肝外表现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率。方法 结合1986年1月至2002年10月肝癌误诊病例62例,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讨论肝癌的早期诊断问题。结果 对肝癌的肝外表现认识不足,病史不详,查体不仔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误诊病种胃炎、肝炎、肝硬化、胆囊炎、消化不良、胰腺炎等。结论 重视肝癌的肝外表现及肝癌的HBV背景,完整采集病史,仔细检查,辅以B超、CT及AFP等检查,可减少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1例该类患者的双介入疗法观察治疗效果,评价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1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CT、MR、DSA及血常规、AFP、生化指标等诊断,部分肝癌病例有病理诊断.介入手术先对脾亢进行部分性脾实质栓塞术(PSE),再对肝癌病灶进行化疗栓塞治疗.结果:对该类患者同时采用两种手术,栓塞后综合症的出现率高于单用一种方法,但均可逆转,外周血象较术前明显升高,避免出血及感染的危险.结论:肝、脾联合栓塞的双介入治疗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可以使外周血象提升,不影响肝癌的治疗,同时避免肝癌介入治疗后加重血象降低,出现出血及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T、B超和AFP三种互补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方法2004年1月-2006年3月间300例原发性肝癌CT、B超、A即检查结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CT诊断285例,占95.3%,B超诊断276例,占90.2%,A即诊断217例,占72.3%。结论 由此可见CT对肝癌的敏感性最高,B超次之,A即较低,若三种方联合应用是提高肝癌诊断的主要环节,检出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我县为肝癌的高发区,每年都有许多病人因患肝癌而死亡。我院利用B超检查进行肝癌的诊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为病人早期治疗赢得治疗时间,挽救生命就显得十分重要。1 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我院1993年6月~1996年6月期间的部分肝癌病人259例。其中,男203例,占78.3%;女56例,占21.7%。年龄7~80岁,平均年龄49.2岁。他们都经CT、手术、病理或免疫检验证实为肝癌。使用alokeSSD620;Sond-100;ATfino3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均为3.5MHz,线阵式,凸型和扇型,根据病人情况具体使用。检查时间为上午,空服,病人采取仰卧位,左侧卧位,发现有腹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89例肝癌根据临床表现、B超、CT或病理确诊;均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结果89例肝癌介入治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92.13%,1年生存率62.92%。结论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彭燕 《河北医学》2013,19(9):1346-1348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转移性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行肝区转移灶B超及CT扫描,记录转移灶在B超下的影像学特点,并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左半肝、右半肝和两侧肝脏转移性肝癌的转移灶的特点进行比较后发现,三组的病灶数目、大小和回声特征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超的漏诊率较CT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X^2=0.774,P=0.378)。结论:B超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CT成为检测肝转移的主要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动脉介入治疗的开展,为不能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自1989年至1997年9月动脉介入治疗肝癌206例,取得了明显疗仪,现将治疗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6例病人均经B超、CT、AFP检测或病理检查确诊为晚期肝癌,其中男137例,女69例...  相似文献   

16.
梁红杰  郭广卿  裴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83-84,F000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最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B超、CT及MRI临床资料,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MRI的确诊率、性质待定率明显优于B超,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的确诊率、漏误诊率及性质待定率稍好于CT,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的较高检出率及较强的敏感能力有助于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于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肝癌患者的B超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筛查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67例肝癌患者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选择67例肝良性变的病人的B超结果作为对照,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和检查表现。结果:诊断结果中,以病理作为诊断的金标准,B超对肝癌诊断准确率为62.68%,与病理诊断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良性病变,B超检查结果在筛查肝癌患者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准确率不高,可用于体检筛查,具体确诊还应结合其它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8.
带蒂肝癌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蒂肝癌是指癌肿绝大部分位于肝外,仅以蒂带与肝脏相连,病理检查为肝细胞性肝癌。该种肝癌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对年收治6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5例,女性1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刀岁,有明确肝炎史2例;全组病员入院时一般状况好,以腹部包块就诊5例,B超发现肝占位而来就诊1例。肿块们查最大10cmXscm,最/J‘6cmXscm,其边界清楚,活动度差,也不随呼吸上下移动;B超和Cf提示左外叶巨块占位3例,肝门占位1例,右后肝占位2例;AlP>opndlnll例,刀一200ng/Ind例,<20ngllnl3例,HBSAg(+…  相似文献   

19.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51例以肝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首诊确诊35例(68.6%);首发症状分别为腹泻23例,发热11例,非肝区疼痛6例,低血糖5例,急腹症4例,其他2例。病史中多具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病、饮酒史等危险因素;B超、CT及甲胎蛋白确诊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碘油CT诊断早期或不典型肝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碘油CT对早期或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作用。方法采用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择性的插入肝固有动脉,经导管注入超液化碘油,2周后进行CT扫描。此时如果肝内有碘油聚积高度提高肿瘤的可能,对32例碘油CT阳性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综合分析。结论为碘油具有选择性集聚在肿瘤血管内的特性,可以查出很小的肝癌结节,对早期或不典型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