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般资料 HBsAg阳性者104例来源于我院肝病科1981年~1984年的住院病人,其中HBV携带者33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2例,慢性迁延性肝炎2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6例。男性68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 2 临床分型 全部病例按湿热型(包括湿热阻滞、湿热未尽)、脾胃气虚、肝郁脾虚、脾肾阳虚、肝气郁结、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七大证型进行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2.
尹常健 《传染病信息》2008,21(5):273-274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展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至今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漫长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肝病患者接受过和正在接受中医药治疗,而我国发表的抗肝纤维化的论文有80%以上为中医药研究论文,而80%以上的常用护肝药为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制剂。  相似文献   

3.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中草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 )采用辨证分型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用舒肝理气降脂方、化湿解毒降脂方、化痰祛湿降脂方、补气化瘀降脂方治疗 ;对照组 (2 0例 )用肝泰乐片、肌醇烟酸酯片治疗。两组均服药 8周 ,观察治疗前后ALT、GGT、TC、TG、B超或CT的变化 ,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 61 67% ,对照组为 3 0 0 0 %。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1 67% ,对照组为 60 %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ALT、GGT、TC、TG检测结果比较 ,P <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ALT、GGT等值比较 ,P<0 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中草药有良好的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之友》2010,(11):I0013-I0013
北京市怀柔区中医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集预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院,其中内分泌科是医院的重点发展科室。内分泌科在不断吸取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有效手段的同时,积极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是针、灸、药三者联合,并与内外治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系统的全新疗法。笔者检测34例慢性病毒性乙肝患者在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sIL-2R、IL-2和NK细胞浓度,进而探讨免疫辨证三环三联疗法在治疗慢性乙肝过程中对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34例患者均为宁波三环自然疗法研究所首次门诊病人,按照1995年第5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34例患者作为治疗观察组,按免疫辨证分类,免疫超敏23例,免疫不全11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18岁,平均25.44岁,病程均在0.5~15年,平均3.48年;对照组33例为正常健康献血者,男性23例,女性10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21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随着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病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但CHF病人死亡总数仍在不断增加,再住院率仍然较高,CHF成为当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在防治CHF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脾胃学说与慢性乙型肝炎的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 ,中医儿科称之为“五硬”,其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根据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 ,即新生儿时期肌肤柔嫩 ,气血未充 ,内脏精气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易受外界寒冷侵袭 ,寒则肌肤气血瘀滞 ,流通失畅 ,从而产生硬肿 ,因此在治疗上采取温阳、活血、化瘀为主 ,在辨病与辨证之基础上 ,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基本方 ,采取一方多用 ,中西医结合 ,调节组织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增加血流量 ,改善皮肤的血液供应情况 ,防止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促进血小板恢复 ,使硬肿早日消退  相似文献   

9.
10.
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病变为主的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主要发生在偏僻山区、半山区、丘陵高原和草原地带农村。本病具有发病急剧,变化快的特点,其主要症状为头昏而痛,胸闷恶心,呕吐黄绿水,心中悸畅而恐、胸闷、气短,四肢厥逆,出冷汗,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本病的病因祖国医学认为寒冷是本病的诱发因素。一般多由于素体阳虚、寒邪侵入,直接影响心脏,心气内痹,心血不足,心肌失养。  相似文献   

11.
对400例乙型肝炎患者开展心电图检查与辨证分型的研究。结果:辨证分型以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及湿热蕴结型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分别为80%及45%;气阴两虚兼湿热型分别较湿热蕴结型、气虚血淤型,肝郁脾虚型、肝气郁结型显著增高(P值均<0.01);湿热蕴绪型较肝气郁结型显著增高(P<0.01);湿热蕴结型较气虚血淤型、肝郁脾虚型明显增高(P<0.05)。提示乙型肝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与热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年轻"的临床诊断,自1965年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1974年正式确立乙型肝炎诊断以来,仅仅有3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用可溶性酶-抗酶法(peroxidase-antiperoxidase,PAP法)对69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表达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病理学改变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湿热中阻型及肝肾阴虚型以慢性活动性肝炎多见,其肝组织内主要为弥慢型分布的粗膜型HBsAg表达,与其他证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郁脾虚型及瘀血阻络型肝组织内HBsAg主要为包涵体型表达,与其他证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病理学改变前者多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后者多为肝炎后肝硬化。研究表明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内HBsAg表达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临床辨证施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瘀辨治慢性乙型肝炎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5年12月~1999年12月,根据“久病人络”的理论,从瘀着手,运用中药“散瘀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5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论断标准。本组病例52  相似文献   

15.
吴寿善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全国中医肝病专科医疗中心主任、湖北中医学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 ,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寿善教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和科研工作 30余年 ,对治疗慢性乙性肝炎具有独到的见解 ,现介绍如下。1 重脾胃 ,调升降吴教授十分推崇《金匮要略》中对肝病治疗原则的论述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实脾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认为 :乙型肝炎虽起病于邪毒郁结 ,肝失疏泄 ,而脏腑相关 ,久病必伤及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功能的好坏 ,直接影响病体的恢复 ;脾居中州 ,是运…  相似文献   

16.
中医辨证调节免疫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彻底清除HBV无疑是治疗乙型肝炎(HB)的最好方法,但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干扰素因较多的副作用、较高的价格和在国人中不理想的疗效使其难以推广应用;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非常有效,但清除病毒作用有限,且有较高的反跳率和病毒变异率,上述状况近期要获突破亦属不易。多年来我们用中医辨证,调节免疫治疗乙型肝炎效果很好。但免疫对肝病具有两面性,既可诱发肝病,也可防治肝病;中药也有增强和抑制免疫的不同作用,若用药精确可提高临  相似文献   

17.
施奠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奠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从医50余年,精研医典,博采众长,对慢性乙型肝炎颇有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经验。现简介如下。 1 针对病因,善用清热解毒 施老认为“湿热”或“疫毒”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七情、饮食、劳倦等只是使疾病加重或迁延、复发的诱因。针对湿热疫毒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某些清热解毒药有改善肝功能、抑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使用拉米夫定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YMDD变异发生率,我们在使用拉米夫定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患者YMDD的变异情况,探讨其机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据统计目前人群中无症状HBsAg阳性率为8.83%,有些地区高达15.86%。虽目前已研制成乙肝疫苗进行预防,然至今尚无特殊方法和药物进行治疗,而中医药治疗本病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综述如次,以供参考。 1.病因病机:支氏认为乙肝的病因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主要是人体感受湿热毒邪,内因主要为正气虚弱,正不胜邪。外二因相互起作用,其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张氏等认为乙肝慢性化的发生机理主要与湿热毒邪久留体内,损伤正气,无力驱邪,或邪毒久留致肝络瘀阻使病程迁延,缠绵难愈。 2.治疗法则:据田氏总结,董建华教授治疗本病有4法:清热利湿解毒法、理气活血化瘀法、健脾益气扶正法和滋肾养肝益阴法。华氏按照肝的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病势迁延,病情反复缠绵,日久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癌。现代医学运用核苷(酸)类似物(NAs)、干扰素(IFN)等抗HBV及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尽管确切有效,但无论单药还是联合用药等治疗都难以达到临床治愈,且长期使用易产生交叉耐药、毒副作用及停药后反跳等不良后果[1,2]。中医药治疗CHB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国医大师对CHB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临证辨治思路新颖,遣方用药独特,临床获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