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毒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可导致严重的妊娠不良结局。通过适当的产前检查,识别感染梅毒的高危孕妇和婴儿,给予合理的治疗和足够的随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梅毒的传播。该文重点对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流行病学现状、筛查和治疗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逐渐成为危害母婴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之一。妊娠期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发育不良,甚至死胎、死产。妊娠期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发病年龄、文化程度、多性伴史、居住地等有关。胎儿宫内感染状况与感染母亲的病程及妊娠期治疗时间有关。因此,进一步了解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感染危险因素,明确妊娠梅毒和先天梅毒的筛查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对于有效地控制梅毒的母婴传播,预防和治疗梅毒宫内感染的不良后果,降低先天梅毒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孝兰  顾庆成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1):2935-2936
目的:了解徐汇区的各产科及早孕建册门诊中筛查出的妊娠梅毒情况,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做到妊娠梅毒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减少先天性梅毒儿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全区4所医院产科门诊及区妇幼保健所性病门诊上报的个案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筛查出妊娠梅毒68例,接受治疗中除1例自然流产,2例死胎外均正常分娩。结论:婚前检查和孕12周建册初查是降低妊娠梅毒发生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妊娠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合并梅毒可致严重后果.我国某些地区发病率很高。应采取以产前筛查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小儿先天性梅毒的认识,我们把2000年8月~2002年1月在非洲中国援喀麦隆医疗队儿科诊治的32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新生儿先天梅毒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筛选阳性 (病例组 )和阴性 (对照组 )的新生儿及母亲各 5 3对作为观察对象。结果 病例组 5 3例患儿母亲中曾进行过常规产前检查及梅毒筛查的有 12例 (2 2 6 % ) ,显著低于对照组 (10 0 0 % ,χ2 =6 6 86 1,P <0 0 1)。病例组全部确诊为妊娠合并梅毒 ,其中只有 7例在 2 0周后接受驱梅治疗 (χ2 =3 0 87,P <0 0 5 ) ,而对照组发现 3例(3 7% )妊娠梅毒在 2 0周前接受根治。病例组对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AIDS)传播途径知识 ,孕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早期治疗或终止妊娠的正确回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4 0 8,χ2 =2 9 75 4及 10 82 ,P均 <0 0 1)。结论 健康教育不够普及 ,未能实施产前定期梅毒筛查及早期干预是先天性梅毒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妊娠梅毒早期干预 预防早期先天梅毒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妊娠梅毒垂直传播情况 ,做到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运用梅毒非特异性试验先进行筛选 ,然后用特异性试验进行梅毒确诊 ,筛选出真正的梅毒感染者 ,排除假阳性 ,并给予及时治疗。结果表明 ,2 3例梅毒感染孕妇所分娩的 2 3例新生儿无一例甲苯胺红 (TRUST)试验阳性滴度高于母亲的 4倍 ,新生儿 Apgar评分、体重大多数正常 ,无一例死胎 ,无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正>4.利用妇幼保健服务提供干预措施将一套行之有效的预防先天梅毒的干预策略和措施与妇幼保健服务相结合,可以使妇女,特别是梅毒感染妇女有更多机会获得高质量的孕前、孕期、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梅毒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10年11月杭州艾玛妇产医院收治的329例妊娠梅毒患者,其中治疗组200例,未治疗组129例,对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围产儿预后和先天梅毒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与未治疗组比较,治疗组的足月妊娠率达93.5%,显著高于未治疗组(P<0.01);治疗组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低体质量儿和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1);②治疗前和分娩前母血TRUST滴度≥1∶8时,会导致先天梅毒儿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③孕周小于16周开始接受治疗效果最好,正常新生儿的出生率可达92.9%,显著高于治疗时孕周在16周以后的患者(P<0.01).结论:妊娠梅毒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和围生儿预后情况,降低先天梅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康艳 《药物与人》2014,(6):171-171
目的:探讨使用青霉素治疗妊娠梅毒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梅毒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观察组采用青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以及先天梅毒的发生率与治疗孕周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在12孕周前采取针对性的治疗相比12孕周后再采取治疗其效果更明显,对新生儿更有益。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对病例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梅毒患者的安全妊娠,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11.
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深圳市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成本-效益理论,研究产前梅毒筛查实施结果。调查深圳市梅毒控制项目机构人员、临床医疗技术人员,同期随访部分梅毒患者家庭,掌握医患双方在项目防治过程中的成本,通过意愿支付法获取患者无形成本。结果梅毒控制项目总成本为27627552.36元,其中直接成本为1138451.79元,占4.12%,间接成本20448850.57元,占74.02%;无形成本6040250.00元,占21.86%;机构防治成本占总成本的73.84%,家庭成本占26.16%,医疗费部分占3.56%,社会成本则占96.44%。总效益为134898188.07元,其中直接效益为2608080.26元,间接效益为127412357.81元,同时避免了4877750.00元的无形成本。整个项目2003年的效益成本比为4.88∶1,其中直接效益成本比为2.29∶1,间接效益成本比为6.23∶1,无形效益成本比为0.81∶1。结论产前梅毒筛查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公益事业,不仅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64例早期先天梅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上海市先天梅毒的发病现况及其在诊断、治疗、随访中的问题 ,为制定措施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回顾性个案调查方法 ,对象是 2 0 0 0年 1~ 6月 1年半中上海市二、三级医院传报的先天梅毒病例。调查内容包括母儿一般情况 ,先天梅毒的诊断、治疗、随访、母亲孕期的梅毒治疗情况等 ,结果 1年半中传报 90例 ,调查 6 4例均为早期先天梅毒 ,月龄 1h到 6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早产、低体重、皮疹、肝脾肿大及长骨 X光异常等。血清学检查测 RPR6 3例阳性 71.9% ,测 TPHA4 7例阳性 10 0 % ,仅 1例测 19S- Ig M- FTA- ABS为阳性 ,根据检查结果确诊早期先天梅毒 13例 (2 0 .3% ) ,拟诊 4 5例 (70 .3% ) ,6例 (9.4 0 % )不能确诊也不能拟诊 ,治疗率 90 .6 %。随访 1次 2 4例(37.5 % )、 2次 9例 (14 .1% )、 3次 3例 (4.7% )。结论与建议 :1本市先天梅毒的分布以市区为主 ;2母亲妊娠梅毒于 16 w以前治疗 ,用两个疗程足量青霉素可积极预防先天梅毒儿出生 ;3诊断新生儿先天梅毒缺乏金标准 ,应大力开展 19S- Ig M- FTA- ABS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4新生儿的随访不足 ,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以提高随访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6例先天潜伏梅毒儿的胎龄、出生体重,阐明埘孕期驱梅治疗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霞要性。【方法】总结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先天梅毒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的母亲产前是否驱梅治疗将本组新生儿分为治疗组(母亲孕期有过正规驱梅治疗)和未治疗组(母亲孕期朱行驱梅治疗),统计患儿出生时的胎龄和体重;分别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26例新生儿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8例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人院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娃症状。治疗组和未治疗组.两组间孕周数比较及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有梅毒史母亲孕期正规驱梅治疗能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减少低体重及早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5.
淮安市568例妊娠合并梅毒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淮安市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趋势,探讨驱梅治疗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1年1月至2016年5月妊娠合并梅毒患者662例,分析妊娠合并梅毒孕妇年龄、孕次、梅毒治疗情况与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0 ~18个月随访结果.结果 ①发病率:2011-2016淮安市孕产妇妊娠合并梅毒的6年平均发病率为1.94‰,6年间年发病率分别为0.50‰、1.94‰、2.23‰、2.30‰、2.71‰、2.06‰,经分析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25,P<0.001),呈逐年增高的趋势.②分析568例已有妊娠结局孕妇,结果显示:规范治疗组、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足月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6.926,P<0.001),规范治疗组足月产比例最高.孕妇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首检滴度大于1:16者不良妊娠结局较RPR首检滴度小于1:16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01).③新生儿梅毒感染情况:经随访,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98.15%.规范治疗组与未规范治疗组、未治疗组间排除梅毒感染的新生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19,P<0.001);确诊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中,规范治疗组占1.11%,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234,P<0.001).结论 淮安市近6年妊娠合并梅毒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孕前及孕期梅毒筛查,同时规范抗梅毒治疗将有效改变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梅毒感染,保障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环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92-1093
目的:了解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胎传梅毒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2004年5月收治的26例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26例无症状先天性梅毒患儿血清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全部阳性,滴度高于他们的母亲4倍以上,有8例患儿同时伴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就诊时一般情况良好,无发热、呼吸困难、惊厥等临床症状;入院后进一步查体及辅助检查,发现仅2例(占7.7%)除血清抗体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和辅助检查的异常;其余24例(占92.0%)临床上已有肝脾肿大、皮疹等异常体征和/或血象、肝功能及骨X线等改变。结论:早期新生儿无症状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在就诊时不突出,而绝大多数患儿血象、骨、肝脾等已存在某一项或多项不同程度的异常;有梅毒感染史或抗体阳性的母亲其出生的新生儿必须住院观察,仔细的体检及辅助检查尽早确诊,使无症状梅毒儿及时隔离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05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流行情况、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999~2008年确诊的先天性梅毒患儿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05例病例中,早期先天性梅毒104例,晚期先天性梅毒1例。新生儿57例(54.3%),3月95例(90.5%);②常见临床表现为肝脏肿大、皮肤损害、肺部受累、骨骼受累及黄疸,其例数分别为84例(80%)、67例(63.8%)、66例(62.9%)、38例(36.2%)、38例(36.2%);③105例患儿梅毒抗体检测(RPR)阳性率100%,TPPA阳性率100%(83/83),TRUST检查阳性率90.3%(56/62),75例(71.4%)肝功能受损,53例(50.5%)血液系统受累;④转归: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50例,临床症状、体征好转36例,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13例。结论: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在近10年(1999~2008)呈逐年上升趋势,多为早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肝肿大、皮肤损害、血液系统及骨骼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青霉素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妊娠合并梅毒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揭示妊娠梅毒流行特征,探索最大限度降低对围产儿危害的有效途径。方法 1997—2002年经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筛查,对本院确诊的妊娠合并梅毒患共41例进行回顾流行病学研究。采用于星青霉素全程抗梅毒治疗和追踪。结果妊娠合并梅毒患初中化程度和无业各占85%;丈夫梅毒感染率达100%,其中香港居民占29.3%;妊娠潜伏梅毒达97.5%。在孕20周确诊占65.9%,治疗率58.5%。治疗组围产儿死亡率(0.0)和先天梅毒发生率(8.0%),显低于末治疗组(58.8%和85.7%,P均<0.01)。结论 妊娠合并梅毒是严重造成围产儿死亡及传播先天性梅毒的重要因素。早期发现、全程治疗是降低围产儿死亡和防止感染先天性梅毒的重要保证。加强孕期安全性行为是杜绝再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