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冠状动脉痉挛与血小板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痉挛与血小板功能王文清综述江一清审校(空军总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36)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血小板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心脏病学者的关注。血小板功能异常不仅是冠心病发生的必要条件,而且对缺血后梗塞范围的扩展及预后有着不可忽...  相似文献   

4.
5.
<正> 巯甲丙脯酸(Captopril)是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分子式为 HS—CH2(?)自1977年问世以来,其抗高血压病的疗效已被公认,其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作用亦已肯定。但其对急性冠脉缺血时心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已知其有通过对激素和神经介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改善心血管和心肌功能的作用。1.Captopril 对血管紧张素的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体内调整血压和血容量的重要内分泌系统,现已证实心功能障碍与 RAS 有重要的关系。近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阐明心肌血管再通后静息时左室功能的改变,作者将一组经过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病人,未加选择地对他们的血流动力学及放射性核素检查作前瞻性研究。方法:53例作择期冠状动脉旁路术(男46名,女7名),在旁路术后6、12、24小时立即作血流动力学测定,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充盈压、左室每搏作功指数、心脏指数和全身血管阻力,重复测定心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功能在冠状动脉疾病中作用的当今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已报道冠状血管运动张力改变和血管内血栓在发生心肌缺血中的作用。晚近认为,这些动力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两者相结合为大多数患者冠状血流急性减少的原因。少数患者的冠状血管痉挛伴或不伴血栓形成亦已被证实为心肌缺血的致病因素。人类与动物研究资料显示,冠状动脉内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组成,本文旨在综述血小板功能以及血小板和血管壁间异常作用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痉挛,作者对17例患者在梗塞后12小时内作了注射硝酸甘油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例相隔12天又有第二次梗塞,2次梗塞均作了冠状动脉造影,故共为17例18次。17例中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龄为36~68岁,平均52岁。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在左前斜位摄造影图两张作为基础。如某根冠状动脉主支呈完全或次全闭塞,其解剖分布与心电图中所示急性心肌梗塞的部位相当,则用硝酸甘油直接缓慢注入阻塞的冠状  相似文献   

9.
乙酰胆碱试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时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的心电图变化规律。方法:64名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排除具有缺血意义的病变后进行乙酰胆碱试验,术中进行包括胸前V1,3,5在内的9导联心电图记录,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心电图ST段、T波变化及各种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乙酰胆碱试验阳性组(n=46)中ST段抬高者为19.60%,阴性组(n=18)无ST段抬高(P<0.05);ST段压低者分别为39.1%及11.1%(P<0.05);出现T波高尖者分别为82.6%和16.7%(P<0.001),阳性者ST段变化幅度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时的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2,P=0.042),其中ST段抬高患者的冠状动脉痉挛时狭窄程度均在99% 以上;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短暂性冠状动脉痉挛不一定伴有ST段抬高,ST段变化与冠状动脉痉挛程度有关,而T波高尖町能比缺血性ST段改变更敏感。试验中的心律失常可能与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有关而与冠状动脉痉挛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乙酰胆碱试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时心电图ST段变化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以静息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接受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冠状动脉痉挛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以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无缓慢型心律失常组,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比较各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以及痉挛血管的分布。结果ST段抬高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而内皮素1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非ST段抬高组一氧化氮水平亦显著低于阴性组,但高于ST段抬高组(P<0.05),而内皮素1显著高于阴性组但低于ST段抬高组(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组和无缓慢型心律失常组的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以及痉挛血管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胆碱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以及ST段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乙酰胆碱试验中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或痉挛血管的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急性冠状动脉狭窄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2.
许多观察认为,冠状动脉痉挛是血管平滑肌的一种局部现象,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某些病人尚同时合并有雷诺氏现象和周期性偏头痛,提示冠状动脉痉挛是全身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综合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神经心源性晕厥时发生冠状动脉痉挛一例陶谦民陈君柱张芙荣朱建华郑良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2年来反复发作晕厥,加重1个月于1996年2月入院,患者平时体健,症状发生时意识不清,伴有大小便失禁,近1个月反复发作4次,患者不嗜酒,已戒烟2年。既往...  相似文献   

14.
某些病人在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左室发生进行性扩张,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失调在心衰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琉甲丙脯酸能预防左室扩张,但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在一个双盲平行对照研究中,观察了巯甲丙脯酸对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Han YL  Su QF  Li Y  Kang J  Yan CH  Wang SL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35-638
目的探讨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三联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西洛他唑)和两联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三联组于术后第1天起加服西洛他唑。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服用西洛他唑前及第5天测定血小板活化复合物(PAC-1)和CD_(62)p,同时测定5μmol/L及20μmol/L 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结果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及CD_(62)p、PAC-1和MPAR基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计算各指标第二次测定值与基线值的差值,两组ΔMP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联组和两联组ΔCD_(62)p和ΔPAC-1分别为[(5.12±11.25)%比(1.08±4.97)%,P<0.05]和[(12.12±12.30)%比(2.22±15.15)%,P<0.0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三联组ΔMPAR(5μmol/L)[(8.68±10.35)%比(2.92±13.06)%,P=0.018]、ΔMPAR(20μmol/L)[(11.05±11.14)%比(5.16±13.27)%,P=0.019]、ΔCD_(62)p[(5.57±12.08)%比(1.35±4.42)%,P=0.028】和ΔPAC-1[(11.62±12.73)%比(1.29±15.73)%,P= 0.001]均显著高于两联组。3个月临床随访显示三联组与两联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和3.3%(2/60),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3/60)和3.3%(2/60),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与常规两联治疗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冠脉支架术后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但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正>冠状动脉痉挛(CA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的平滑肌节段性或弥漫性痉挛收缩,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或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1]。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引发心脏的异常,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心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有研究表明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升高是急性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1病例患者男性,72岁,主因间断胸痛4 d入院。患者4 d  相似文献   

17.
近廿年来,认为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可能起有一定作用,而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占有主要地位。本文报道21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研究。病例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主支有病变,管腔狭窄>50%。测定血小板生存时间(放射性铬)、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聚合性,并同时测定血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清脂蛋白电泳。将结果与心绞痛、有无心肌梗塞、吸烟史及冠状动脉造影的发现联系起来予以评定。结果:健康者16例为对照组,男14例,女2例,年龄30~40岁,血小板生存时间平均  相似文献   

18.
19.
潘生丁作为抗血小板聚集剂及冠状动脉扩张剂已受到广泛的研究,但其干扰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方式尚未十分明瞭。本文主要评价潘生丁对冠心病患者的主动脉和冠状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作者还通过体外试验探讨了潘生丁可能存在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患者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2015年1~4月间8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0例,女性22例,年龄(65.27±8.41)岁,体重(61.22±9.74)kg,通过对患者术前与术后血液血栓弹力图进行分析,记录R时间、K时间、α角、MA值、INHADP及INHAA等指标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R时间、K时间、α角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MA值显著降低(56.6±12.1比60.8±9.7)、INHADP(61.2±17.7比30.7±12.4)及INHAA(31.6±13.9比16.9±9.8)显著增高(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造成患者血小板损伤,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