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大左室的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巨大左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mm)患者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9例巨大左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平均(76.6±1.4)mm,左室收缩末内径平均(57.3±2.1)mm;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2例,Ⅲ级12例,Ⅳ级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三尖瓣成形术(TVP)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例,MVR+AVR+TVP6例,升主动脉置换术+AVR+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3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及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19例.其中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7例;术后出血1例;肝功能不全10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各环节心肌保护措施和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是巨大左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术后监护与治疗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为26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术后采用ICU监护病房常规有创、无创监测,人工机械通气及各种药物治疗。[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发生各种并发症83例(31%),死亡6例(2.61%),其中低心排血综合征8例(死亡3例),左心室破裂1例(死亡),严重心律失常40例(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5例(死亡1例),肝功能衰竭1例(死亡),呼吸功能衰竭8例,术后出血二次开胸16例,心包积液5例。[结论]加强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后的监护与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无瓣膜钙化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对照组)与同期本院收治的性别、年龄都相匹配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0例(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脏扩大程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分级以及心律失常临床症状监测中,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病情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组临床数据明显高于冠心病组,而且严重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略高于冠心病组,但是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能够导致患者心功能因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受到较严重的损害,是导致老年人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导致老年人猝死的基本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对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实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3例死于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1例于术后一周出现心包填塞,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余病例全部康复出院。死亡率4.82%。术后随访,复查心脏彩超示心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心功能均有改善,其中心功能I级20例,Ⅱ级56例,Ⅲ级4例。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积极有效的术前准备,加强心肌保护和提高手术技巧,严密的术后监护,就可以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点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82例老年心脏瓣膜病临床资料,男48例,女34例,年龄60~75岁,平均(64.6±4.2)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9例、Ⅲ级62例、Ⅳ级11例,心胸比0.48~0.95(0.60±0.072);共行二尖瓣置换(MVR)45例,主动脉瓣置换(AVR)16例,双瓣置换(MVR+AVR)21例,6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均行瓣膜成形;同期行冠脉搭桥6例.结果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3.7%,术后并发症14例,均治愈出院.随访1~48个月,晚期死亡2例,其余病例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35例、Ⅱ级43例、Ⅲ级4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要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好手术时机、术中注意心肌保护、强化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4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早期死亡6例,病死率4.1%,2例死于术中左室后壁破裂,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脑梗死.手术并发症最常见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者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需要合理的综合治疗,注重术前心功能改善,恰当选择手术时机,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可能保留二尖瓣部分装置,合理纠正病变,术后严密监护,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选择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26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和临床预后。结果术前死于恶性心力衰竭1例,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无术后死亡,无再发感染。结论心脏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风险大,死亡率高,正确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彻底清除感染灶和围术期正确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顾伟 《工企医刊》2012,25(5):3-4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Degenerative Heart Valvular Disease,SDH-VD)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42例老年SDHV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DHVD患者中存在吸烟、高血压病、冠心病最多,并伴有血糖、血脂的异常。病变以主动脉瓣多见,心律失常以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结论 SDHVD是机体老化与多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吸烟、高血压、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等因素增加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马玲波 《中国卫生产业》2014,(8):45+47-45,47
目的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瓣膜置换术的6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术后护理,6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治愈60例,术后1例并发心理失常、1例低心排,术后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给予行瓣膜置换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手术治疗预后效果,降低死亡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在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1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围术期采用营养支持疗法。其中单瓣病变74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108例。135例行三尖瓣成形术,37例行左房折叠术。结果 182例住院死亡5例,死亡率2.7%,术后并发低心排15例,死亡1例,随访151例,结论 科学的应用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明显地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72例行瓣膜置换术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护理内容包括围术期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维持心功能、电解质的稳定,防止心律失常、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及重要脏器损害等各种并发症.结果 本组72例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死亡,病死率占4.2%.21例(29.2%)出现围术期并发症.10例(13.9%)出现呼吸功能低下,心率失常7例(9.7%),肾功能不全4例(5.6%).结论 心脏瓣膜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围术期精心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的处理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瓣膜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8月海南农垦总医院行瓣膜手术和CABG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按是否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与CABG分为同期组和非同期组,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和随访预后结果。结果同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室停留时间、术后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4.89、13.20,P<0.01);同期组术后房颤、围手术期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11.40、8.86,P<0.05);随访期内,同期组死亡率、瓣周漏发生率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均显著低于非同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9、7.60、5.07,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瓣膜病老年患者同期行CABG与心脏瓣膜手术是可行的。术前和术后要做好对症处理,术中做好心肌保护,可以大大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4例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分析,探讨ICD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经静脉和埋藏式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结果:4例均植入成功,其中2例植入单腔ICD,1例在原单腔起搏器基础上植入单腔ICD,1例在原双腔起搏器基础上植入ICD。参数设定符合要求,经随访3—32个月,无植入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都接受了成功的ICD治疗,1例术后7个月因肝硬化死亡。结论:ICD是治疗致命性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成功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加强随访及时调整参数更能准确识别和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特点和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同期行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37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例患者共搭桥74支,其中乳内动脉31支,大隐静脉43支.瓣膜病变中,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病变19例,主动脉瓣病变3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合并三尖瓣病变15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16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18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术后主要并发症:急性肾功能不全5例,术后二次开胸止血1例,胸骨愈合不良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脑梗塞1例,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1、3、6、12月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均P<0.05);自术后3月起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较术前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细致的围术期管理是老年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和冠状动脉搭桥术成功及术后顺利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直视术后右心衰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4例心脏术后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右心衰竭患者给予积极护理干预,观察中心静脉压、尿量、水肿程度、腹围、肝脏、心脏腔室大小与功能及患者自述症状等项目。结果 2例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死亡,1例肺动脉高压持续不降右心衰进一步加重死亡,余51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已出院,随访生活能自理。结论 心脏术后右心衰竭原因不一,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尤其应注意心肺功能的维护与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6.
聂世豹 《现代养生》2014,(8):149-149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吸氧、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和对症支持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ACEI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4.1%,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3%,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EI治疗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后心脏并发症原因和临床处理.方法:对82例70~85岁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24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室性心律失常4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合并心功能不全6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食管癌患者心脏功能储备差,术后易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但充分术前准备,围手术期适当的处理仍能使高龄食管癌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术后加强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监护,加强血糖的检测,积极预防感染,有效抗凝,对31例糖尿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进行全面护理。结果本组治愈30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遵循瓣膜置换术后的监护要点,兼顾糖尿病患者的病理生理需求,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治疗分析,观察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治规律,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年7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共有23例出现并发症,治愈30例,死亡4例。结论围手术期必须使用洋地黄、极化液等强心、利尿治疗。开放阻断时要用洋地黄、速尿并补钾。对术前患有脑梗死的病人,体外循环转流需要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60-89岁符合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超声心动图及临床资料。结果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部位以主动脉瓣最多见,又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其次累及二尖瓣,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与退行性心瓣膜病关系密切。结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是老年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重要原因。高血压不但是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发病的相关因素,而且是引起该病的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