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教育探索》2000,(3):119-119
郁金香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植物。研究发现它含有具较高药理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曾对郁金香变种Tulipa gesneriana L.ver.paradae(TGP)花被的极性部位进行分离鉴定,得到了槲皮素和山柰酚的3-O-β-芸香糖苷-7-O-β-葡糖醛酸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3-O-β-龙胆二糖苷-7-O-β-葡糖醛酸苷以及槲皮素和山奈酚的3-O-β-葡糖苷-7-O-β-葡糖醛酸苷。  相似文献   

2.
胆色素类结石在我国比胆固醇类结石常见,治疗也更困难。它的主要成分是胆红素。应用胆汁沉淀试验研究胆红素等胆石组分由胆汁中沉淀出来的过程表明,胆汁中胆酸盐含量的增高,对这一过程可能有抑制作用,而胆红素含量的增高则可能有利于沉淀过程的进行。槙哲夫等认为:胆汁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简写为β-G),能促使直接胆红素水解为间接胆红素进而形成结石。而葡萄糖醛酸、葡萄糖二酸则对β-G活性有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在体外向胆汁中加入胆盐、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二酸,以进一步探讨其对胆红素沉淀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WO2005002611-A1本品由纯水杨苷(saligenin)或其衍生物或富含水杨苷的Salix rubra提取物、纯的乳香酸或其半合成衍生物或富含乳香酸的齿叶乳香树提取物、葡萄中的原花青素、或大黄酸或其亲脂性衍生物、N-乙酰葡糖胺和葡糖醛酸或葡糖醛酸内酯组成,用作药物、营养剂和饮食成分,治  相似文献   

4.
测定14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胆汁含β-G总活性为2250.67u/dl,14例非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人胆汁β-G活性仅463.99u/dl,P=0.01。术后两组胆汁中β-G均下降,但变化规律不同。夹闭T形管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组胆汁中β-G活性又上升。术后胆汁中AMPS和MP含量与β-G活性有相类似变化规律,并与pH4.6β-G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认为上述诸因素在残石再生中同样起重要作用。当β-G活性低于200u/dl时,中药方剂和甘草流浸膏对胆汁β-G有较好抑制效果,中药方剂中着重加活血化瘀药,本实验提出,配方中应重视甘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胆红素钙结石兔模型β-葡萄糖醛酸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胆红素钙结石病兔模型,用生物化学和酶组织化学的方法,动态、系统地观察兔肝胆组织和胆汁中细菌性和组织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色素石成石过程中的变化,证实内、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均可参加成石过程。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前期迅速升高,以后随胆道感染被控制而下降。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初期逐渐升高,以后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在成石初期和生长期的作用不容忽视。作者还讨论了β-葡萄糖醛酸酶在成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5例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道(胆汁和胆囊粘膜)进行定性和定量细菌培养,测定患者胆汁的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并观察比较主要厌氧菌(脆弱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需氧菌(大肠杆菌)各自产生的β-G 的有关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胆道厌氧菌检出率高,与需氧菌相比,胆汁中细菌数多,产酶能力强,产酶量高,其β-G 更能分解结合胆红素且持续时间长。厌氧菌还能使较多的组织性β-G 释放和分解结合胆盐。此结果提示厌氧菌在 CBS 形成过程中较需氧菌具有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5例胆红素钙结石患者胆汁及胆囊粘膜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能力及各菌β-葡萄糖醛酸酶最适反应pH值。首次提出不同部位胆红素钙结石均有较高的需氧菌和厌氧菌检出率,所有胆道分离菌的绝大部份(98%)菌株均能产生β-葡萄糖醛酸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鳢肠属植物鳢肠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方法通过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运用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利用C6细胞和PC12细胞观察鳢肠水溶性成分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从该部位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分别为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Ⅰ)、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Ⅱ)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Ⅲ),还分离得到了豆甾醇(Ⅳ)和蟛蜞菊内酯(Ⅴ);化合物Ⅰ具有抑制C6细胞和PC12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化合物Ⅰ是鳢肠水溶性部位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温包埋、紫外线照射、抗β-葡糖醛酸酶抗体、胶体金探针及免疫电镜技术与方法,标记β-葡糖醛酸酶(β-Glu)的金颗粒定位于人体回肠黏膜上皮细胞内的内质网和溶酶体内。为研究回肠各种疾病和肿瘤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及定量的变化,建立了正常的形态学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鳢肠水溶性部位的化学和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鳢肠属植物鳢肠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溶剂提取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学成分,运用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利用C6细胞和PC12细胞观察鳢肠水溶性成分对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从该部位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分别为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Ⅰ)、3-O-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Ⅱ)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刺囊酸(Ⅲ),还分离得到了豆甾醇(Ⅳ)和蟛蜞菊内酯(Ⅴ);化合物Ⅰ具有抑制C6细胞和PC12细胞增殖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是鳢肠水溶性部位抑制细胞增殖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活性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Fishman方法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唾液中内源性β-G进行测定,分析内源性β-G活性变化与肝内胆管结石的关系。结果无论术前及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胆汁和唾液中内源性β-G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是只有胆汁内源性β-G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源性β-G可能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石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药排石汤治疗胆石病,具有排石和控制胆道急性炎症的效果,已为大量的临床观察所证实。实验研究证明排石汤有增加胆汁分泌量、舒张Oddi氏括约肌、收缩胆囊和抑制细菌的作用。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还注意到,患者在服用排石汤期间,其T管胆汁中的沉淀较暂停服药期间为少,并进一步通过胆汁沉淀压积的实验肯定了这一现象。为寻求其作用原理,我们观察了排石汤对T管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方对胆道术后患者胆汁成分及成石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31名符合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患者,分成两组。中药组:口服小柴胡汤加减方,制成中药制剂包50mL于术后第1周开始,给予早、晚中药制剂包各1包,连续30日;对照组:不服利胆药物,仅按胆道术后常规处理。运用生化分析仪分别于术中、术后第1周、第3周、第5周检测胆汁成分。结果 :中药组在胆汁代谢方面相对于对照组能够提高胆汁酸含量,术后第3周、第5周有显著差异(P〈0.01);能够降低总胆红素及游离胆红素含量,相对于对照组术后第3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周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证实小柴胡汤加减方能够有效调节胆汁中胆固醇、胆汁酸、磷脂的含量及比例,从而抑制胆石的形成,这可能是小柴胡汤加减方防止胆石形成、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小柴胡汤加减方对胆红素的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内源性及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ase),减少游离胆红素含量,从而抑制胆色素结石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逆转作用.方法:测定人胃癌细胞SGC-7901药物处理前后胃蛋白酶原(PG)和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力,数据采用Schefe's测试法分析.结果:巴豆生物碱处理能有效逆转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胃蛋白酶原活性,且能部分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中肿瘤标志酶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结论:巴豆生物碱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表型有逆转作用.在对胃蛋白酶原活性的逆转作用和对β-葡萄糖醛酸酶的表达的抑制作用较维甲酸好.  相似文献   

15.
<正> 妊娠肝内胆汁瘀积(intrahcpatic cholistasis of pregnancg ICF),是孕妇特有的疾病,表现为妊娠晚期出现搔痒,黄疸。故称妊娠特发性黄疸。分娩后能迅速恢复正常。目前很多学者认为,ICP与妊娠时血中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增高有关。雌、孕激素可使胆道分泌功能减退。雌激素抑制肝内胆红素代谢所必须的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影响肝胆红素的结合,使血中胆红素增高,胆酸和胆红素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复方双黄连颗粒剂和黄芩单味药材提取物中黄芩苷在大鼠胆汁中代谢的差异.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质联用技术检测黄芩苷的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并初步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给药后的大鼠胆汁中,发现了几个主要代谢产物并初步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黄芩颗粒剂和复方双黄连颗粒剂中黄芩苷经肝脏代谢后其主要的相同代谢物为5,6,7-三羟基黄酮-6-O-葡萄糖醛酸苷-7-O-葡萄糖醛酸苷,5,6,7-三羟基黄酮-6-O-硫酸酯-7-O-葡萄糖醛酸苷和5,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7-O-葡萄糖醛酸苷,胆汁中,黄芩单方代谢有原型黄芩苷和5,6,7-三羟基-6-O-葡萄糖醛酸苷,而复方双黄连颗粒剂则无.结论:黄芩颗粒剂与双黄连颗粒剂在黄芩苷的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复方配伍促进了总黄芩素在胆汁中的排泄.  相似文献   

17.
以葡萄糖醛酸为基础,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广谱药理作用的药物。糖醛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菌作用,葡萄糖醛酸的酰胺和R-苯基酰肼衍生物用于治疗肝脏病。葡萄糖醛酸与铂的络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目前葡萄糖醛酸多由多糖、阿拉伯树胶水解、以及葡萄糖衍生物的氧化来制备。Helt-ing和Lindahl建议用硝酸裂解肝素,接着用β-葡萄糖醛酸酶水解所得的“碎片”。多聚糖的酶水解可提供最高的糖醛酸收率,在选择适当的酶时,收率可达到90%。甘草酸铵是甘草根的三萜皂甙,含有两个葡萄糖醛酸,占分子量的48%。在甘草酸铵酸性水解制备甙元甘草次酸时。作者未能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与雪旺细胞衰老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β-1,4-GalT-I表达质粒转染雪旺细胞,观察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染色情况。以Ha-Ras转染雪旺细胞诱导衰老,采用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β-1,4-GalT-I表达变化。结果:随着转染β-1,4-GalT-I表达质粒浓度的提高,细胞衰老相关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增高;随着Ha-Ras转染时间的延长,β-1,4-GalT-I表达逐渐增高。结论:β-1,4-GalT-I与雪旺细胞的衰老相关,并可能在周围神经雪旺细胞的增殖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D—葡糖二酸—1.4—内酯(Ⅰ)(D—Glucaro—1.4—lactone或D—Glucosacharo—1.4—lactone)对β葡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有强烈竞争性抑制作用。A.J.Carr从小白鼠实验中观察到Ⅰ能使S.37,Ehrlich;2146肿瘤消退,E.Boyland推荐Ⅰ为膀胱癌的防治药物关于Ⅰ能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器官损害的付作用,最近亦有不少报导。 据现有资料,Ⅰ的合成方法,大多是先用硝酸氧化葡萄糖或淀粉以制备D-葡糖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体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内β-葡糖醛酸酶(β-Glu)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方法:采用抗β-Glu抗体,胶体金探针及免疫电镜技术与方法。结果:标记β-Glu的金颗粒定位于内质网和溶酶体内。结论:为今后研究乳腺各种疾病和肿瘤β-Glu活性的变化,建立了一个正常的形态学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