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中医理论中,所谓“心脏”,完全是一个特定的脏象学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心之“脏”与心之“象”两个方面。所谓心之“脏”,是指对心脏实体、血液循环及其经络循行联属等一系列基本认识。所谓心之“象”则是从人体心的功能外在可阅之表象,  相似文献   

2.
祖国医学认为肝胆、脾胃同居人体中焦,在五脏六腑之中关系密切.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比类取象"以肝木脾土及五行生克规律对其关系加以形象地说明:"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  相似文献   

3.
谭思媛  齐向华 《光明中医》2013,(12):2466-2468
〈内经〉中将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体称为"平人","平人"的脉象称为"平脉"或"常脉".根据中医学"取象比类"和"同气相求"的思想,平脉以"中和"的观念为辨识基础,与四时变化及脏腑的生理特点相应,因人而异,在辨识时应知常达变.  相似文献   

4.
李家志 《养生月刊》2017,(3):268-271
生命的活力在于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转,血液循环是否能正常运转决定人的寿命.血液循环畅通,人体各器官、组织才能从血液中获得所必需的氧和各种营养物质,以维护人体健康.如果血液循环不通畅,发生障碍,必然导致人体各器官、组织所需的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因缺血而带来诸多疾病,危害人体健康.为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就必须增强心脏的供血能力,维护血液的健康,改善血管的输血功能,这是促进血液循环畅通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所在.经常运动,加强锻炼,可加快血流速度,促进血液循环.平日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血液流动、代谢废物的排除、血黏度的稀释都离不开水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取类比象"重新认识人体阴阳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类比象”是指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相类比 ,而得出不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一部分 ,是中医五行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为核心 ,通过“取象类比”将五脏、五色、五方、五味等联为一体 ,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来阐明五脏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变化。撇开五行学说 ,以五脏为中心 ,通过“取象类比” ,对五脏生理功能重新认识 ,会发现人体阴阳之根本非独肾也。人体五脏与自然界日、气、人、木、地之位置及功能有诸多相类似之处。心居于上属火 ,就像天上之太阳 ,骄阳四射 ;肺 ,五脏之中 ,惟其最…  相似文献   

6.
田春霜  朱颖 《天津中医药》2021,38(2):205-208
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模式分析卵巢的阴阳转化规律,进而探讨五脏与卵巢功能的调节关系,强调心肾在调节卵巢功能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以阴阳虚实为纲领分析卵巢功能失调导致的月经异常及生殖疾病的病机,并列举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同调、运转少阴枢机和导师朱颖教授顺应卵巢阴阳转化规律调整卵巢周期治疗此类疾病的治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7.
试论心主神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显然中医是把循环系统与高级神经活动合起来都属于心,“心”概念具有歧义,“心”的功能远不只是解剖学所指心脏的功能,而且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系统功能的综合概念,包括推动血液循环的心脏功能,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和液体因素,以及大脑高级神经系统等一系列功能活动。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是对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靶组织这个机体最重要调控网络的整体概括,是中医学整体观念、五脏相  相似文献   

8.
心平健康学认为人的心理对身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在前几期杂志中已从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中给予了说明.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不仅反应在精神上,同时也反应在人的躯体上,人体就如同一个大的化工厂,你有什么样的心理,身体就按照你的心理定位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合成,其合成的结果就是你的身体状况(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10.
阴阳学说首创于易经,概括的说明宇宙万物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运行规律。内经以天人合一的理论观点,以人体功能现象,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比类取象的来说明人体复杂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认识到人体有形脏腑的运动和发展,受无形气化阴阳离合运动的主宰,人体阴阳的失调是导致一切疾病的基本内因。阴阳辨证的哲理是概括说明宇宙万物存在着一个统一的运动规律,中医学把它做为辨证论治的理论纲领,用人体脏腑实质性的生理功能来说明阴阳离合运动的变化规律及阴阳的对立、阴阳的依存、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等不同性质复杂的辨证关系,来认识了人体生命的运动规律,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有形脏腑的功能现象,并于脏腑实  相似文献   

11.
找到得病的内因 我在前两篇的文章里,主要提到治疗高血压的心理原因,在高血压病的心理规律里,什么心理会导致高压高?什么心理会导致高压低?什么心理会导致低压高?什么心理会导致低压低?心平健康学都有明确的心理病因规律.用这个方法调治高血压时,首先要按照心理规律,再和自己以前所经历的事情中产生的类似心理对号,找到得病的病根,我们称之为找到得病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象思维与取象比类的现有研究,从认知学角度对取象比类中的“象”“比类”等相关要素、内涵进行辨析,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取象比类的要素和整体认知框架进行了表达。按照取象比类对中医药知识产生和传播的作用,从解释传播旧知、启发创造新知两方面进行系统分类,收集、整理和表达了取象比类的典型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取象比类内涵和认知框架。本研究能为取象比类在知识组织和发现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眩晕病证的认识,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到处方用药,无不彰显着“道法自然”“取象比类”思维的妙处.“象”思维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主要思维方式,是一种对客体形态的再认识与内在实质的理解相统一的认识活动.中医运用“取象比类”方法来阐释阴阳、五行、藏象等中医经典理论,更用之来指导临床.“培土生金”“增水行舟”“提壶揭盖”“釜底抽薪”等治法,皆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眩晕的病位在脑窍,病变脏腑主要在肝、脾、肾,尤与肝关系最为密切.其治疗应祛避外风,镇熄肝风,清疏上窍,培土养正.  相似文献   

14.
"五心"养生,就是取人体的"五个中心"穴位进行按摩,以达强身健体目的. 一、头心百会穴 在头的正中间,即百会穴.百会穴位于督脉之上,别名"三阳五岳",意思是众多的经脉交会于此,百会百会,百脉之汇,它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集中了众多经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阴虚、心阳虚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循环是人体血液循环中最基层结构单位,本文通过对冠心病人微循环的观察,从中找出冠心病人微循环障碍的发生规律,探索冠心病在祖国医学辨证中,心阴虚与心阳虚两个不同证型微循环障碍的区别特征等问题。一、观察对象和方法:(一)测试对象:选择40岁以上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近期无患病史,未服任何药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管见中医“取象比类”思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彬  张庆祥 《四川中医》2011,(10):54-55
取象比类是中医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的灵魂。"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不仅蕴涵在中医生理病理、中药性味等理论中,同时"取象比类"更是我们把中医理论实践创新发展的重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心脏是人体整个心血管系统的主宰,它每时每刻的搏动帮助身体完成一次又一次营养的交换,血管才能起到它应有的输送作用,它的健康影响着全身的健康。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发动机心脏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发动机。平常人的心脏大小与本人的拳头相当,平均为250克左右。位于胸腔中间的纵膈内、膈肌上方、两肺之间,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三分之一在中线右侧,  相似文献   

18.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清代吴鞠通运用此思维方式论治"心"病颇具特色,选方用药多合"心"象,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诸药之心,以入藏心;形色似心,以能治心;药成于夏,而通于心;通络之药,善通心脉;坎离互体,心肾相通,拓宽了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9.
心藏神,亦称"心主神明",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全身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心者-君主之官","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强调以心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脑主神明"并不与"心藏神"理论相悖,只有心不断将血液供给到脑,脑的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脏功能与精神意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心血管疾病可引起或加重抑郁症,抑郁也可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故宜从心论治。古代医家应用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等,无不从心论治,疗效显著,亦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现代临床治疗。心理治疗也被历代医家所重视,"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并强调"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中医治疗抑郁症有独到优势,从整体来调节各个系统,处方灵活、治法多变,通过辨证施治可稳定、快速的改善症状,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肺病由心解     
问:王老师您好,看了前几期的连载,对您研究的心平健康学理论很赞同,对此理论很感兴趣."百病皆由心生","百病更由心解"这一理论与治疗方法在社会上推广一定会大受欢迎.我想问您一个问题,现在肺病的发病率很高,据有关医学统计,肺病每年按20%的速度增长,我住的小区中就有几人得了肺癌,您能用心平健康学的理论解释肺病是什么心理得的吗?又怎样由心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