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踝骨折又称为Cotton骨折,是踝关节骨折中较复杂的骨折类型.若处理不当,则可导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本次研究采用手术治疗58例三踝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修复为原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梁羽  方跃  姚相雨 《华西医学》2014,(1):172-178
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而逐步增长,其中,跌倒伤是踝关节骨折的主要受伤机制。关于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目前的治疗金标准仍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于三踝骨折的处理,应先行内外踝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后再行后踝处理,而后踝骨折的固定与否,由后踝骨折块的大小或胫距关节的稳定性决定。若存在踝关节上方5cm以外的腓骨骨折或踝关节上方3.0~4.5cm以外的腓骨骨折合并不能修复的内踝损伤应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若踝关节骨折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且明确的固定方式未定之前,临时性跨踝外支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踝关节术后因创伤性关节炎引起的持续疼痛,去神经支配可望成为未来一种尝试性的治疗方式。踝关节镜为新型微创手术的代表,简单骨折类型如Cedell骨折、撕脱性骨折、创伤后的异化骨,都能通过该方式治疗。关于小于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块是否应该固定以及下胫腓联合螺钉使用的适应证的判断有待于未来进一步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管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在三踝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6年9月~2009年6月对23例三踝骨折采用切开复位管型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结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踝、内踝骨折及下胫腓关节分离等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术后随访7~36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优18例,良4例,可1例(分析原因为早期负重影响了骨折愈合),优良率95.65%。结论管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可取得满意的解剖复位和临床效果,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的稳定性,同时能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的远期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旋前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8例三踝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23例,旋前外旋型15例,采用内外侧切口,同时显露内外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外、内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全部获得随访,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满意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6年6月42例三踝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优良率88%。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内侧采用前弧形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rllier—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顺序是后、外、内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位x线检查。结果 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技术及注意事项。方法对56例三踝骨折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9个月。疗效评定标准参考keds分级,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本组病例疗效优良率92.8%。结论三踝骨折必须解剖复位。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位置,重视韧带的修复和下胫腓联合的稳定重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48例三踝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手术治疗,外踝以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固定,内踝及后踝骨折复位后先以克氏针固定,C型臂X线机透视后位置满意者以空心钉固定。结果 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骨折愈合良好,优良率91.7%。结论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处理较为困难,C型臂X线机及空心钉的使用使后踝骨折复位更加准确简单。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关节损伤可以由直接暴力引起,但更常见的是间接的旋转、传导及轴向暴力所致。踝关节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关节正常的解剖结构,为早期活动提供充分稳定性。稳定的无移位骨折可保守治疗,而不稳定的移位骨折最好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从而得到解剖复位和稳定的固定,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因此,踝关节骨折若处理不当,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我科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住院治疗53例踝关节损伤患,现将治疗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闭合复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4周可逐渐下地适当负重,两组患者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3.51±8.44)分,闭合复位组为(80.83±9.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且受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小或医师闭合复位操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三踝骨折较为常见,包括内踝骨折、 外踝骨折和后踝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1],直接影响踝关节的稳定和踝穴的正常结构。术后易致踝关节功能障碍及软组织缺血性坏死、感染等不良后果。术前了解损伤机制、骨折分型特点对指导手术顺序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作者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对作者医院35例三踝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并对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改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7例三踝骨折行改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选择Colonna和Ralston后内侧入路显露内踝,Gatellier和Chastang后外侧入路显露外踝及外踝后方。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复位固定顺序是后踝、外踝、内踝、下胫腓联合。【结果】所有病例得到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估:优38例,良4例,可5例,优良率89%(20/23)。【结论】采用改良的三踝骨折手术方法,可减少对骨折远端血运的干扰,减少骨不连的发生,提高骨折愈合率,其疗效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3.
三踝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关节内骨折,治疗不当极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其治疗要求解剖复位.严格的复位按常规的手术方法,切口长,组织损伤大.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21例三踝骨折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确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方法]对46例陈旧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手术治疗,37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9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随访32~156个月,平均9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痛,可负重,远期疗效良好.延迟1~3个月手术者AOF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延迟3个月以上者术后较术前无明显提高.[结论]延迟1~3个月手术的踝关节骨折如果能使踝穴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宜行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宜行关节融合术;延迟3个月以上手术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发生退变,难以获得解剖复位,宜行关节融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形态,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3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并观察踝关节周围韧带的形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对2008年6月—2010年6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断裂韧带的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的21例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踝关节周围有韧带加强。外侧韧带分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长度依次为(16.89±4.28)(、23.12±5.32)、(23.40±5.73)mm。内侧韧带呈三角形,其前、中、后部纤维的长度分别为(20.63±6.24)(、15.19±5.43)、(17.16±6.45)mm。21例固定加韧带修复治疗病人优良1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6.2%。结论踝关节周围韧带是维持踝关节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踝关节骨折手术复位及内固定并修复损伤韧带,行早期合理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和预防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分析三踝骨折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8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采用Kofoed的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三踝骨折应解剖复位、固定,保持下胫腓关节的稳定,该术式疗效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单纯踝上骨折或胫骨中下段骨折较常见,但踝上骨折和并胫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多采用骨牵引的方法治疗,但因疗程较长,弊病较多.同时踝上骨折其骨折线多波及踝关节面及踝穴,预后涉及负重.要求骨折解剖复位,故常需要手术治疗。我院过去踝关节骨折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胫骨中下段采用普通或加压钢板固定,由于切口较多,石膏固定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1例三踝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3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月,骨折愈合时间13~20周,平均17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9例,良10例,差2例。结论三踝骨折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解剖复位,稳定固定,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6例踝关节骨折依据部位和类型采用不同的内固定物及手术方法治疗。结果56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优43例(77%);良9例(16%);中4例(7%),优良率达93%。结论手术治疗能复位重建踝穴的稳定性,恢复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形态。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李有平  舒军峰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80-1682
【目的】比较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及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A组(45例)和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的B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年踝关节活动度(ROM)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不同时刻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术后1年踝关节背屈、跖屈、内翻及外翻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A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A组复位不良/固定不佳发生率高于B组(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无骨折复位丢失、内固定松动及踝关节间隙狭窄等现象。【结论】经皮前方螺钉内固定和后外侧入路螺钉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三踝骨折,前者治疗透视次数多于后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者,但内固定质量以后者为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