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荣华  胡微 《检验医学》2008,23(1):81-83
目的探讨蛋白质Z(PZ)在重症肝病与口服华法林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 INR)单位的关系。方法血浆PZ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凝血因子活性(FX:C)和PT INR应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对17例重症肝病、30例口服华法林和23名健康者的血浆PZ、FX:C和PT INR水平进行检测,并作相关性比较。结果口服华法林组和重症肝病组的PZ水平分别为(240.1±192.7)μg/L、(609.9±267.2)μg/L,与对照组(1812.6±347.2)μg/L比较明显下降(P〈0.05);重症肝病组的FX:C与PT INR分别为(71.4±30.1)%、2.22±0.79;口服华法林组分别为(85.0±19.5)%、2.45±0.63。与对照组比较FX:C(110.6±17.0)%明显下降;而PT INR(0.93±0.04)明显增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肝病组PZ与PT INR存在明显负相关(P〈0.001),反映了肝病的病理过程,口服华法林组无明显相关,可能与患者肝细胞未受损伤有关。结论同时检测PZ与PT INR有助于肝病患者治疗的预后监控,对口服华法林患者可能发生的出血危险性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和血栓疾病华法林抗凝治疗。方法总结分析21例(75.7±5.9)岁(64-85岁)的心房颤动(15例)、深静脉血栓(5例)和肺动脉栓塞(1例)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资料。华法林起始剂量2.5mg/d,增减0.3125mg-0.625mg/d。INR≥1.8为达标,维持在1.8-2.5,≤3.0。结果(1)19例在服药(10.0±6.0)d、中位数7dlNR达标,2例服药1月、5mg/d≥1wINR不达标而停药。(2)华法林达标时日剂量(2.928±0.591)mg/a高于初始和维持日剂量(2.557±0.681)mg/d,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P=0.01)。(3)INR达标时平均2.247±0.488,维持用药期间平均2.454±0.634。(4)治疗期间无INR延长相关的出血事件。结论2.5mg/d的华法林初始剂量及0.3125mg-0.625mg/d的增量调整可使老年房颤和血栓性疾病患者INR在1-3周内平稳扶标,及时调整剂量控制INR存1.8-3.0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华法林初始抗凝治疗疗效和华法林维持剂量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方法初始抗凝疗效组:选取进行心脏瓣膜置换的汉族患者212例,以术后4 d为观测期限,根据设立初始抗凝疗效的观测指标△INR4-1[即观测期结束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与初始INR的差值],筛选出对于该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同时观查上述因素与其它终点事件如INR>3、INR>4和3 d内是否入窗等是否相关。维持剂量组:选取服用华法林3个月以上的门诊患者266例,需满足相隔7 d以上、在服用相同剂量华法林的情况下,2次INR检测结果均在治疗窗内。筛选显著影响的基因因素。结果在初始抗凝疗效组中, CYP2C9( 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VKORC1(rs2292566)对△INR4-1有明显影响;CYP2C9(rs1057910)和EPHX1(rs2292566)对3 d内INR是否进入治疗范围有明显影响(P<0.001、P<0.05)。在维持剂量组中,CYP2C9(rs1057910)和VKORC1(rs9923231)对每日及每周华法林剂量均有明显影响(P <0.001)。结论 CYP2C9(rs1057910)、VKORC1(rs9923231)和EPHX1(rs2292566)对于华法林初始抗凝疗效有明显影响。 CYP2C9(rs1057910)、VKORC1( rs9923231)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1基因(VKORC1)-1639G/A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华法林应用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PCR—RFLP法检测129例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和198例健康对照者VKORC1-1639G/A多态性,比较VKORC1不同基因型间平均华法林剂量。结果病例组VKORC1-1639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4.4%(96/129)、23.3%(30/129)、2.3%(3/129),等位基因A和G频率分别为86%和14%。病例组与健康对照者VKORC1-1639G/A多态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KORC1-1639不同基因型患者所需华法林平均剂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301),AA型剂量[(1.444±0.282)mg/INR]显著低于AG型[(1.629±0.258)mg/INR,P=0.002]和GG型患者[(2.031±0.087)mg/INR,P=0.017]。结论中国人华法林应用剂量偏低可能与VKORC1-1639AA型占多数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7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77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华法林组110例患者华法林维持量1.75~4.15mg/d,平均剂量(2.0±0.75)mg/d,INR平均(3.11±0.68)。华法林观察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的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和5.19%(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出血发生率为2.73%(3/110),阿司匹林组为2.60%(2/7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维持INR在2.0—3.0之间出血不良反应轻、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7.
华法林对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6例65岁以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华法林组(n=65)和阿司匹林组(n=61)。华法林组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初始剂量3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根据INR监测情况调整剂量,随访分析患者终点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及与抗强度的关系并与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200mg/d)作对照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华法林平均剂量(3.5±0.69)mg。用药期间发生血栓栓塞华法林组为3例(4.61%),阿司匹林组为9例(17.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4例(6.15%),阿司匹林组4例(6.56%)(P〉0.05);2组低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1例(4.34%),阿司匹林组3例(15.00%)(P〉0.05),而2组高危亚组发生血栓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2例(4.76%),阿司匹林组6自(14.63%)](P〈0.05),而各亚组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INR维持在2.0~3.0是有效安全的。有必要对确诊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65岁以上具备高危因素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需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王全河  杨国杰  吴楠 《临床荟萃》2009,24(5):399-401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60例老年(≥75岁)非瓣膜病性持续性AF患者,随机分入调整剂量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300mg/d)组。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血栓栓塞事件与出血风险。结果INR1.80~2.50时华法林剂量1.43~3.57mg/d,平均(2.373±0.304)mg/d。160例患者中,发生血栓栓塞13例(8.1%)。其中华法林组2例(2.5%),阿司匹林组11例(13.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微出血:华法林组7例(8.8%),阿司匹林组5例(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严密监测INR情况下,老年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用药前进行基本药物知识宣教,服药期间饮食调节、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长期随访并观察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时间(37.3±7.9)个月;INR达标率(2.0~3.0)为88%;不良事件中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各1例,皮下出血3例,口腔黏膜及鼻腔出血1例,长期尿潜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各系统的出血,应定期监测PT及INR;健康教育有助于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益心舒胶囊与华法林联用及单用华法林时患者凝血功能。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9月就诊于常州市某三级乙等中医院的有抗凝指征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3),分别应用华法林和益心舒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比值(INR)。结果:两组患者在服药前及服药后的第3天、第14天、第28天的PT及INR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服药后第7天的PT及INR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出血相关不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能提升使用华法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INR增长的速度,但不影响INR的稳定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的450例高龄(年龄≥80岁)NVAF患者,根据服药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156)、利伐沙班15 mg组(n=143)和利伐沙班10 mg组(n=151)。3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栓塞、出血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3组高龄NVAF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个月,3组高龄NVAF患者的PT、INR、T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两利伐沙班组较华法林组延长更明显(P<0.05);除TT外,其余凝血指标在利伐沙班15 mg组较利伐沙班10 mg组延长更明显(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15 mg组、利伐沙班10 mg组栓塞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4.49%、4.20%、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分别为11.5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心脏瓣膜病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成试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取常规华法林给药方式和剂量进行治疗,试验组在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INR达标时间以及出血和血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的PT值以及AP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PT值以及APTT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INR达标时间较短(P 0.05);两组出血以及缺血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病并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治疗前先进行"华法林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抗凝效果显著,并可有效缩短INR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3.
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华法林目前临床应用的现状,评价其临床适应证、疗效及副作用,探讨规范临床抗凝治疗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起始剂量、维持剂量、临床监测和调整剂量的时间及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半数以上患者属被动抗栓治疗。3.00mg起始量组和中、大剂量(4.50-9.00mg)起始组相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所需时间、住院天数、监测INR总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而与出院剂量相比,3.00mg起始组符合率为47.50%,中、大剂量组仅为16.67%。出血的发生与高INR及患者的个体情况相关。结论对于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每日3.00mg起始量安全有效,平均维持剂量3.00mg;同时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加强患者自我监测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2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口服,维持目标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2、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片口服。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1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2、4%,对照组2.5%,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华法林预防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确诊肺癌病人分为治疗组172例和对照组160例,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华法林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1.5—2.0之间;对照组则不给予预防性抗凝用药。结果治疗组172例,并发VTEl例,占0.6%;对照组160例,并发VTE11例,占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x^2=9.42,P〈0.01)。结论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为简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非瓣膜性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对治疗费用、药物耐受性及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观察组(62例)予以达比加群酯110 mg ,2次/日,口服;对照组(48例)应用华法林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服药后1个月和6个月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用药1、6个月时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 INR均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对照组仅 PT 和 INR 显著长于治疗前( P <0.05)。用药后观察组再发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华法林比较,达比加群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伴脑卒中患者凝血功能,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临床上针对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后需要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患者的INR动态监测的相关报道很多。而很多研究均表示,国外使用的相关标准偏高,不适用于我国患者。有人建议使用相对更低的INR值作为治疗的控制范围(1.85至2.85左右),以保证用药的安全,减少出血的发生率。而本文主张建立起个人的INR正常值范围更加科学、客观、安全。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INR的动态监测探讨建立个体INR正常值范围的必要性,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YP2C9、CYP4F2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中华法林稳定剂量的影响,评价华法林用药遗传背景,为临床个体化用药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HRM法对181例接受华法林治疗并达到稳定剂量的中国汉族患者检测CYP2C9*2、CYP2C9*3、CYP4F2V433M和VKORC11173C/T四个SNP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分型数据结合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和华法林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建立数学模型。结果20岁以下年龄组与70岁以上年龄组间华法林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4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华法林剂量有降低趋势;CYP2C9*3基因型CA(杂合突变型)华法林日平均剂量(1.93mg)比AA(野生型)日平均剂量(2.96mg)低1mg(P=0.001);VKORC11173C/T基因型CT(杂合突变型)华法林日平均剂量(3.34mg)比TT(野生型)日平均剂量(2.77mg)高0.57mg(P=0.002);CYP4F2V433M基因型TT(纯毹铡)糊日平均剂量(3.52mg)比CT(杂譬洌)高0.68mg(P=0.021),比CC(野生型)高0.72mg(P=0.026)。结论华法林剂量受CYP2C9、CYP4F2、VKORCl基因多态性和年龄的影响,临床用药前进行CYP2C9、CYP4F2、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华法林抗凝治疗用药剂量的评钻。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允许范围。方法对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不同性别、年龄的35例患者的INR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达到治疗目的时,35例患者INR允许范围为1.86±0.58,其中男性为1.84±0.43,女性为1.87±0.68。结论我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女性患者INR允许范围大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的72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用PCR及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患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型。将患者分为基因指导组(34例)和常规对照组(38例)。基因指导组根据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组联合会(IWPC)模型和基因型计算华法林预测量,连续给药该剂量3 d,对照组予以3 mg/d华法林持续3 d,于第4天开始两组患者根据INR及临床经验调整华法林药量。所有患者随访12周,在第1,4,6,8,10,12,14,21,28、42、56和84天测INR值,并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每日服药量。 结果两组患者在VKORCl和CYP2C9基因型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941,P=0.919)。与对照组相比,基因指导组INR首次达目标范围时间[(8.8 ± 3.6)d vs.(10.7 ± 2.9)d;t=2.481,P=0.016]及达稳定剂量时间较短[(14.3 ± 6.1)d vs.(19.2 ± 6.5)d;t=3.252,P=0.002],2周内达稳定剂量比例较高(19/34 vs. 12/38,χ2=4.323,P=0.038)。同时两组患者INR均值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16,P<0.001),且在第4、6、8、10、12、14、19、21、28天两组INR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个体化华法林抗凝治疗能更快达INR目标范围及华法林稳定剂量,在抗凝治疗早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