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caspase-3、bcl-2基因及Ki-67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spase 3、bcl 2基因及Ki 6 7在胃癌前病变不同转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6 0例胃癌患者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标本 [胃粘膜中度以上肠上皮化生和 (或 )异型增生 ]及其正常胃粘膜组织标本的Ki 6 7、caspase 3、bcl 2的表达。 结果 ①Ki 6 7、caspase 3、bcl 2标记指数在癌前病变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②caspase 3、bcl 2和Ki 6 7表达在胃癌组织均显著高于癌变前组织 (P <0 0 1)。结论 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 ,caspase 3、bcl 2蛋白表达起重要作用 ,且发生癌变前细胞增殖活性已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叶因子Ⅰ(trefoil factor1,TFF1)、Ⅱ(trefoil factor2,TFF2)、Ⅲ(trefoil factor3,TFF3)在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20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0例不典型增生、60例胃癌组织中TFF1、TFF2、TFF3的表达。结果:(1)TFF1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80.0%、75.0%、50.0%,呈下降趋势(P〈0.05);其阳陛表达与分化程度、分期有关(P〈0.05)。(2)TFF2在上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5.0%、70.0%、38.3%,呈下降趋势(P〈0.05);其阳性表达与分期有关(P〈0.05)。(3)TFF3在上述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30.3%、45.0%、58.3%,呈上升趋势(P〈0.05);其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期有关(P〈0.05)。结论:在胃癌的演进过程中TFF1、TFF2的表达进行性丢失,TFF3进行性上升,三者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Hp致胃癌机制仍未明了,而环氧化酶2(COX-2)是一种凋亡相关蛋白,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我们通过检测COX-2蛋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COX-2与Hp感染致癌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CM7和Rb蛋白在20例正常胃黏膜、30例非典型增生、80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量化其表达.结果:MCM7和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非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者的LI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分期、浆膜浸润、术后复发、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MCM7和Rb的LI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87,P=0.010).结论:MCM7的表达升高和Rb蛋白的表达下降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检测MCM7和Rb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TEN和p-AKT1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探讨二者表达与胃癌发生和转移之间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检测胃癌标本134例(其中113例距癌灶边缘大于5cm处取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肠上皮化生46例及异型增生5例中PTEN和p-AKT1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下调组的阳性率(56.6%)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25.0%),P<0.05。p-AKT1蛋白在肠上皮化生(80.4%)和胃癌组织(73.1%)中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34.5%),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Lauren分型和原发肿瘤的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PTEN和p-AKT1蛋白在胃癌和癌前病变中的差异表达提示其在胃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胃癌癌前病变及其PCNA、CE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癌前病变的年龄、性别分布情况,其癌前状态构成及与胃癌的鉴别。方法:对954例胃粘膜肠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者的临床内镜表现和病理类型进行分析,对66例重度癌前病变疑为癌者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癌前病变男性为女性的3.65倍,以40-69岁者居多(63.21%),癌前状态以胃溃疡(46.12%)及慢性胃炎(31.91%)较多;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的41例中PCNA阳性率为85.37%,CEA阳性率为82.93%,两者均呈阳性表达者为73.17%,显著高于两者之一为阴性或全为阴性者(P<0.01)。结论:胃癌癌前病变发病与年龄、性别有关;癌前状态以胃溃疡、慢性胃炎为主;PCNA、CEA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判断胃良恶性病变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C- erb- B2 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的发生及其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 SP法同步检测 30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不典型增生、15例肠腺化生及 5 0例胃癌组织切片 ,观察 C- erb- B2 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阳性率。结果 :C- erb- B2 在重度不典型增生、肠腺化生及胃癌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 ,与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相比 P<0 .0 1,伴淋巴结、肝转移胃癌患者 C- erb- B2 强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结论 :C- erb- B2 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C- erb- B2 过度表达提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 ,C- erb- B2 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162例宫颈手术标本,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35例、CINⅡ~Ⅲ43例、宫颈癌42例及正常宫颈42例,分别记为CINⅠ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及对照组。对比四组对象临床资料及GATA3mRNA表达水平。对比宫颈癌组、癌前病变组(CINⅠ组+CINⅡ~Ⅲ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GATA3mRNA水平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四组GATA3mRNA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CINⅡ~Ⅲ组及宫颈癌组GATA3 mRN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GATA3mRNA均低于CINⅠ组和CINⅡ~Ⅲ组(P<0.05);CINⅡ~Ⅲ组GATA3mRNA低于CINⅠ组(P<0.05)。宫颈癌组生产次数、吸烟史占比、有宫颈癌家族史占比、性伴侣≥2个占比均高于癌前病变组(P<0.05),首次性生活年龄、首次生育年龄及GATA3mRNA则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产次数、性伴侣≥2个及GATA3mRNA均为影响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宫颈组织中GATA3mRNA表达水平预测宫颈癌发生的最佳截断点为1.12,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0.95%、83.33%、0.869。【结论】GATA3mRNA在宫颈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异常偏低,其对宫颈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作为临床宫颈癌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P53、c-erbB - 2、Rb和PCNA的表达在胃癌起源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检测针对胃癌基因蛋白产物(p63、c-erbB-2和Rb)和核增殖抗原(PCNA)的抗体,以间接了解不同基因蛋白产物的变化在胃癌起源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方法:对15例正常黏膜,16例轻度肠化生、15例中度肠化生、13例重度肠化生和14例胃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同步进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4种蛋白产物过度表达均主要见于胃癌组织。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除重度肠化生组外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率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别(P<0.01)。PCNA免疫组化标记指数值在非胃癌各组与胃癌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Rb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在非胃癌各组和胃癌组织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p53蛋白可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起作用,其改变在胃癌发生的早期即居于肠化生阶段的癌前变化过程中。c-erbB-2蛋白可用作胃癌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其改变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变化,居于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之后。PCNA的变化在胃癌的起源过程中属一晚期改变,发生在胃癌前变化的肠化生阶段以后。Rb基因在胃癌起源中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9(IL-9)在胃良性病变、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胃良性病变、38例胃癌前病变、4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IL-9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胃良性病变组、胃癌前病变组、胃癌组中IL-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胃癌前病变中IL-9表达显著高于胃癌组(P0.01)。胃癌前病变组幽门螺旋杆菌(Hp)(+)患者IL-9表达显著高于Hp(-)患者,且组织炎症、萎缩、肠化程度越高,IL-9表达随之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密切相关,推测IL-9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12.
mdm2蛋白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和子宫颈鳞癌、腺癌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对40例子宫CIN、21例子宫颈腺癌、62例子宫颈鳞癌和20例慢性子宫颈炎的石蜡标本中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mdm2蛋白在子宫颈癌组中的表达高于CIN组和慢性子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mdm2蛋白在各级CIN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③在子宫颈腺癌及鳞癌中,mdm2蛋白的表达随分级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m2蛋白的表达在子宫颈癌与子宫颈良性病变间有所不同,且随子宫颈癌变程度的加重而mdm2蛋白的表达增加,故检测mdm2蛋白可能对子宫颈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黏膜癌前病变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方法,对58例慢性胃炎、42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36例异型增生进行比bcl-2蛋白表达及HP检测研究。结果 胃黏膜化生组及异型增生组的Hp感染率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84例Hp阳性者bcl-2蛋白表达34例,阳性率40.5%,52例HP阴性者bcl-2蛋白表达11例,阳性率21%,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胃黏膜HP的感染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步增高,说明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胃黏膜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鸣  罗旭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3,10(2):94-95,T028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黏膜癌前病变中bcl—2蛋白表达的特点,探讨服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WS染色),对56例慢性胃炎、46例慢性胃炎伴肠化生、34例异型增生进行bcl—2蛋白表达及服检测的研究。结果 胃黏膜肠化生组及异型增生组的服感染率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86例HP阳性者bcl-2蛋白表达39例,阳性率45.3%,50例HP阴性者bcl—2蛋白表达12例,阳性率24%,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进展过程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增高。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bcl—2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服致癌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Gastric cancer (GCa) is still a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despite improve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Hence, early diagnosis has critical importance. Flow cytometry reveals rapid and reproducible quantification of nuclear DNA content of disaggregated tissues and assessment of its significance in various malignant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A total of 121 patients with GCa,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gastric polyps, intestinal metaplasia (IM) and gastric dysplasia and 36 healthy control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Flow cytometric measurements of DNA ploidy, total S-phase, G2M-phase and proliferative indexes (PIs) were analysed on fresh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obtained by gastroscopy. DNA aneuploidy was present in 43.75% of the GCas (p < 0.05). We found a DNA aneuploidy rate of 15.38% in CAG, 15.38% in IM and 25% in epithelial dysplasia. One of nine polyps had aneuploidy. None of the normal gastric mucosa samples showed aneuploidy. The controls had lower rates of total S-phase and PIs (p < 0.05). In conclusion, DNA flow cytometry may be offered as an objective diagnostic tool for early detection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gastric lesions.  相似文献   

16.
冯红  张立玮  董稚明  于卫芳 《临床荟萃》2006,21(11):772-774,F0003
目的探讨生存素蛋白在贲门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贲门炎(20例)、贲门不典型增生(Ⅰ级20例、Ⅱ级16例、Ⅲ级6例)和贲门癌(67例)组织中生存素蛋白的表达;应用DNA聚合酶和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DNA链断端的核酶(TUNEL)法检测以上贲门组织中的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①从贲门炎到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到贲门癌,随着病变的加重生存素蛋白表达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分别为0.0%、30.0%、25.0%、83.3%和61.2%;凋亡指数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分别为(15.15±6.97)%、(14.84±6.66)%、(14.33±5.34)%、(9.31±3.96)%和(6.47±2.82)%。②贲门癌组与Ⅲ级不典型增生组相比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各组比较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贲门炎组、贲门Ⅰ、Ⅱ级不典型增生组间生存素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生存素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s=-0.912,P<0.05)。结论生存素蛋白表达上调发生在贲门癌变过程的早期阶段,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风险。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1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经ESD治疗的206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进行总结,评价ESD治疗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转移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206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57例(76.21%),其中m1 39例(24.84%)、m2 17例(10.83%)、m3 92例(58.60%)、sm1 4例(2.55%)、sm2 3例(1.91%)、基底部有癌肿累及2例(1.27%),胃腺管癌84例(53.50%)、中分化腺癌61例(38.85%)、乳头状腺癌5例(3.18%)、胃黏液腺癌2例(1.27%)、胃低分化腺癌5例(3.18%);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1例(19.90%);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3.88%)。ESD整块切除率为99.03%(204/206),完整切除率为98.06%(202/206),组织学完整治愈率为98.06%(202/206)。术后迟发性出血7例(3.40%),术中穿孔5例(2.43%),术后出现贲门狭窄2例(0.97%),均予保守治疗出院。随访时间9~67个月,第3和5年以上病灶复发3和2例,第3和5年总复发率分别为3.53%和4.35%;第3和5年以上死亡各2例,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5%(83/85)和95.65%(44/46)。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肯定的方法,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环氧合酶-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丽  李继昌  郭长青 《临床荟萃》2004,19(14):784-786
目的 通过研究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COX 2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对 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 12 3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标本中COX 2进行检测。结果 COX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其阳性率 (6 2 .2 6 % )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 (6 .6 7% ,17.86 % ,30 .4 3% ,4 2 .11% ;P均 <0 .0 5 ) ;COX 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高、中分化胃癌组中COX 2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同时 ,在COX 2蛋白阳性的相关胃黏膜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COX 2mRNA的阳性表达。结论 COX 2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形成的全过程 ,不仅在胃癌形成的早期 ,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及癌前病变中Cyclin-D1、MDM2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Cyclin D1及MDM 2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FCM)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细胞中Cyclin D1及MDM 2蛋白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Cyclin D1、MDM 2蛋白表达出现在癌前病变 ,随病变加重 ,表达增强 ;在胃癌中显著高于癌前病变 (P <0 .0 1) ;且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Ⅲ级中Cyclin D1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癌前病变(P <0 .0 5 )。结论 Cyclin D1、MDM 2基因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起作用 ,监测该基因的表达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晋颖  汪湃  冯世兵 《临床荟萃》2021,36(3):233-23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与胃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56例,其中471例病理检出癌前病变的患者为病例组,385例未检出癌前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按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157例,肠化(IM)组153例,低级别上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