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称HIE),是围产期新生儿缺氧引起的脑损伤,也是新生儿死亡和并发神经系统后遗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的HIE中,运用1,6-二磷酸果糖(FOP)治疗HIE36例,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GSH组(n=23)和对照组(n=23)。GSH组使用GSH1.8g/d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d静脉点滴,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疗程均为7d。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天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生化指标(AST、ALT、γ-GT)。结果 GSH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ST、ALT、γ-GT、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AST、ALT、γ-G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GSH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GSH组TNF—α、IL-6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GSH对严重多发伤时肝功能损伤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姬珊 《现代康复》1998,2(11):1250-1250
目的:观察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38例住院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39±10a).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每日加用FDPS-10g.连用5~10天;另有相似29例(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37±9a)与常规治疗对照.进行比较。结果:加用FDP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结论:FDP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安全、有效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点滴1,6-二磷酸果糖(FDP)的局部疼痛状况,评价采用山莨菪碱液湿敷加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干预方法减轻患者静脉点滴FDP时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山莨菪碱液湿敷及局部皮肤按摩。在静脉点滴FDP结束时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结束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97%的AMI患者静脉点滴FDP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轻度疼痛患者34%,中度疼痛患者47%,重度疼痛患者16%。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静脉点滴FDP结束时实验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AMI患者静脉点滴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高。山莨菪碱液湿敷加局部皮肤按摩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静脉点滴FDP的局部疼痛。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局部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丽琴  郜玉珍  靳青  张丽玉 《护理研究》2009,23(7):1911-19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FDP)的局部疼痛状况,评价采用5种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减轻病人静脉榆注FDP时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病人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A组、B组、C组、D组、组分别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50%乙醇湿敷、湿热敷、局部皮肤按摩、山莨菪碱液湿敷及局部皮肤按摩。在静脉输注FDP结束时用“长海痛尺”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比较各组病人输液结束时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97%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输注FDP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轻度疼痛病人占34%,中度疼痛占47%,重度疼痛占16%。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静脉输注FDP结束时A组、B组、C组、D组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AMI病人静脉输注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比较高。A组、B组、C组、D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病人静脉输注FDP的局部疼痛。D组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A组、B组、C组。  相似文献   

6.
小儿心肌炎是儿科常见病。在治疗心肌炎过程中,1—6二磷酸果糖是近年来被推荐的新型心肌代谢复合剂。但此药物在滴注过程中。对血管刺激性强.患儿疼痛难忍.有的婴幼儿.从开始输入到输完.一直哭闹挣扎.穿刺失败率很高.有的患儿重复多次输注才能将液体输完。部分家属因怕孩子痛  相似文献   

7.
单玉香 《现代护理》2008,14(1):25-26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滴1,6-二磷酸果糖(FDP)时局部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用长海痛尺评估120例AMI患者静滴FDP过程中疼痛程度,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对静滴FDP的患者在输液前、后的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进行比较。结果输液后心肌耗氧量均高于输液前。结论AMI患者静滴FDP时局部疼痛的发生率高。轻度、中度、重度时均能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万方、维普、CNKI、CBM,手工检索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1995年3月-2011年1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Rev Man 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6(P<0.001),比值比(OR) =5.65,95%CI (3.10,10.3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31 (P =0.000 9),OR =3.81,95% CI(1.73,8.43)];肌酸激酶同工酶的降低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属差(WMD)=-9.27,95%CI(-78.17,-4.47),P=0.0002].漏斗图近似对称,发表偏倚不大.结论 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降低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1,6-二磷酸果糖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4例中度(Ⅰ组)和17例重度(Ⅱ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研究了,1,6-二磷酸果糖(FDP)对生命体征和呼气高峰流速(PEFR)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值比较,静滴FDP后即刻、15,30和60分钟测定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减少,PEFR均明显增加(P均小于0.001)。虽然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动脉血压均数无明显变化,但其中2例血压降低者和5例血压升高者的血压用药后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说明FDP具有扩张支气管的作用和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效应,可配合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Abstract. The effect of fructose-1-phosphate, α-glycerophosphate and fruetose-1,6-diphosphate on the activity of liver phosphorylas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Inhibition of phosphorylase-a by fructose-1-phosphate is competitive, by α-glycerophosphate it is noncompetitive and by fructose-1,6-diphosphate uncompetitive. The Ki is 4 × 10-3 M for fructose-1-phosphate and in the range of 5 to 6 × 10-2 M for fructose-1,6-diphosphate and α-glycerophosphate. The activity of phosphorylase-a and its inhibition by fructose-1-phosphate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In fructose-1,6-diphosphatase deficiency glucose production from gluconeogenic precursors is impossible, whereas in 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accumulated fructose-1-phosphate blocks the residual abnormal hepatic aldolase. Our findings explain fructose induced hypoglycaemia in hereditary fructose intolerance and fructose-1,6-diphosphatase deficiency by a block in glycogenolysis at the level of phosphorylase-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养心汤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VM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100~250 mg.kg-1.d-1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黄芪养心汤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对2组患者肌酸激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K-MB、AST、LDH、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AST、LDH、CTn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治疗反应,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黄芪养心汤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VMC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上 ,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比较 1,6二磷酸果糖(FDP)和地塞米松 (DXM)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按照 Wiggers改良法制作兔失血性休克模型。4 8只家兔随机分成 3组 : 组为对照组 ; 组为休克前给药组 (又分为 FDP 、DXM 及 FDP DXM 3组 ) ; 组为再灌注时给药组 (又分为 FDP 和 DXM 2组 )。观察血浆肌酸激酶 (CK)、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各组 CK、c Tn I基础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 , 组 CK、c Tn I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或明显下降 (P<0 .0 5或 P<0 .0 1) ; 组在休克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再灌注时间点有下降或下降趋势 ,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或 P<0 .0 1) ;与 FDP 和 DXM 组相比 ,FDP 和DXM 组的 CK和 c Tn I上升幅度均有减慢趋势 ,以 FDP组减慢趋势更加明显 ;休克给药组间比较 ,FDP DXM 组的 CK和 c Tn I上升幅度均减慢。结论  FDP和 DXM对失血性休克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 ,但 FDP仅在缺血开绐给药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 ,二者联合用药对心肌保护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DCO技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早期手术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为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LT、APTT、FI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PLT、FIB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APTT明显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O技术治疗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血清肌钙蛋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以黄芪注射液并辅以大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分别测血清肌钙蛋白及心电图,并对心电图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治疗后1周、2周两组血清肌钙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t=3.636,P<0.01,t=6.67,P<0.001)。治疗2周、1个月后心电图ST-T改变、室性早搏恢复例数观察组多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χ2分别为5.71,6.42,6.41,4.50,P<0.05)。3个月复查时,ST-T改变恢复观察组仍优于对照组(χ2=5.62,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和黄芪联用能够快速降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肌钙蛋白,促使异常心电图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肺微循环障碍及1,6-二磷酸果糖对其的影响,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所致的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3-05/12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成年大耳白兔24只。随机将兔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致伤组(将内毒素按500μg/kg溶于2mL生理盐水后于5min内经颈静脉一次注射完毕,随后注射生理盐水1次)、干预组[内毒素使用剂量和方法同致伤组,静注内毒素后缓慢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300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共3组,每组8只。②各组均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静脉注射内毒素后0.5,2.0,4.0,6.0h5个时间点观察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并进行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兔动脉血氧分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静脉注射内毒素后6.0h按解放军总医院东亚放免所提供试剂盒说明测肺组织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和内皮素1的含量。另取右侧膈叶肺组织采用光镜(×100)和透射电镜做病理学观察。③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等条件者做t检验,否则,做秩和检验。结果: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静脉注射内毒素后0.5h,致伤组兔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静脉注射内毒素后4.0和6.0h,干预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致伤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后6.0h,致伤组动物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肺微血管严重受损。干预组动物肺组织和肺微血管损伤较轻,与对照组相似。致伤组和干预组肺组织血栓烷B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肺组织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致伤组(P<0.01)。结论:①经静脉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可通过增加血栓烷B2和内皮素1的释放等方式导致肺微循环障碍,进而诱发并加重肺损伤。②1,6-二磷酸果糖则具有改善肺微循环的功能,从而对肺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1,6-二磷酸果糖对肺微循环和肺功能的保护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庆亮  汪建新  江宏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9):98-100,F0003
目的:观察内毒素致大耳白兔急性肺损伤过程中的肺微循环障碍及1,6-二磷酸果糖对其的影响,探讨1,6-二磷酸果糖对内毒素所致的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3-05/12在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清洁级雄性成年大耳白兔24只.随机将兔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致伤组(将内毒素按500 μg/kg溶于2 mL生理盐水后于5 min内经颈静脉一次注射完毕,随后注射生理盐水1次)、干预组[内毒素使用剂量和方法同致伤组,静注内毒素后缓慢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300 mg/kg)的生理盐水溶液],共3组,每组8只.②各组均于静脉注射内毒素前,静脉注射内毒素后0.5,2.0,4.0,6.0 h 5个时间点观察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并进行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检测各组兔动脉血氧分压及外周血白细胞数量.静脉注射内毒素后6.0 h按解放军总医院东亚放免所提供试剂盒说明测肺组织血栓烷B2、6-酮-前列腺素F1α和内皮素1的含量.另取右侧膈叶肺组织采用光镜(&;#215;100)和透射电镜做病理学观察.③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等条件者做t检验,否则,做秩和检验.结果:兔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静脉注射内毒素后0.5 h,致伤组兔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动脉血氧分压、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静脉注射内毒素后4.0和6.0 h,干预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致伤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后6.0 h,致伤组动物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害,肺微血管严重受损.干预组动物肺组织和肺微血管损伤较轻,与对照组相似.致伤组和干预组肺组织血栓烷B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肺组织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致伤组(P<0.01).结论:①经静脉进入体内的内毒素可通过增加血栓烷B2和内皮素1的释放等方式导致肺微循环障碍,进而诱发并加重肺损伤.②1,6-二磷酸果糖则具有改善肺微循环的功能,从而对肺组织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方卫刚 《临床急诊杂志》2013,(11):539-540,543
目的:观察贝科能治疗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多发伤伴肝功能损害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肌苷0.4g,维生素C 2.0g,门冬氨酸钾镁20ml,每日一次静滴,连续使用7d;治疗组3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贝科能,每日200U,一次静滴,连续使用7d。监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早于对照组。第7天ALT、AST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贝科能对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周红娣 《护理研究》2004,18(14):1237-1239
介绍了严重多发伤的定义、临床特点和急救原则 ,重点阐述了严重多发伤的伤情评估、急救复苏与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