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产科母婴同室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优质护理开展后在本院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1344例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优质护理开展前在本院母婴同室分娩的产妇1315例为对照组,比较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后产科母婴同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产科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由2.59%(34/1315)下降至1.34%(18/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降低产科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HFMEA)的暴力行为管理用于预防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4个病房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1—12月HFMEA实施前9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12月HFMEA实施后88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发生的流程,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找出主要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于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并评价。结果 :实施基于HFMEA的预防模式后,暴力行为发生率由40.50%降为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8,P0.001);暴力行为发生风险指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HFMEA前瞻性评估并预防封闭病房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风险,可以有效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failure mode and effect-analysis, HFMEA)在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8年5月-2019年5月HFMEA实施前的121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20年10月HFMEA实施后的1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运用HFMEA评估工具,对引发肛周感染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进行危害性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RPN125的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6项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感染的发生率由18.18%下降至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时间缩短2 d,抗生素药物费用减少2 481.8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能有效筛查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对风险值进行量化,制定系统化、规范化的肛周感染预防流程,可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住院老年患者防跌倒措施进行改进,以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根据HFMEA方法,成立防跌倒小组;绘制预防跌倒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指数(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于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措施改进.结果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08年的90.0%提高到2009年的95.4%,本院2009年跌倒率由2008年的4.3‰下降到了0.5‰.结论 将HFMEA应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的跌例,防范于未然,能够准确地把握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术中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HFMEA分析并列出静脉输血流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计算每个失效模式的危机值(RPN),筛查出RPN125分的失效模式,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实施HFMEA后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为观察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实施HFMEA前的临床输血护理质量检查作为对照组。比较实施HFMEA前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以及2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HFMEA后高危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低(RPN因人为因素数值不同);观察组护理差错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1.36%,观察组0.42%)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运用HFMEA进行手术室输血安全管理,可减少护理差错,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HFMEA)在优化压疮护理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护理部成立HFMEA管理团队,运用HFMEA模式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失效环节,从高危患者筛查、压疮上报、预防及质量考评四个方面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对照组)和实施后(观察组)的压疮评分、患者的体位管理、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伤口处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应用HFMEA模式后护士对压疮评估的准确性提高,对高危患者的体位管理、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以及压疮伤口处理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下降,院外带入压疮的治愈率及好转率提高。结果发现影响压疮护理管理流程21个失效模式的RPN值从2232分下降到8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的运用可以改进压疮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失效环节,并通过RPN值使潜在隐患得到量化,进而确定压疮护理管理的改进目标,从而有效降低住院患者院内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模式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3月HFMEA实施前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2023年4-7月HFMEA实施后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HFMEA评估工具,对引发肺部感染的潜在风险因素及风险环节进行分析,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对RPN>125分项目制定改进措施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 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观察组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监管其过程3项标准预防的合格率及3项护理流程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HFMEA管理模式后,临床护士针对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及环节,落实专科感控技术标准预防措施,规范关键环节护理流程,联合督导核查及感控技术得以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5年6月—2015年12月8166例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管理;将2016年1月—2016年6月9 018例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应用HFMEA对术中体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筛查高失效风险环节,选择其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RPN)的5个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体温发生率下降(P0.01),观察组实施HFMEA管理模式后RPN值明显下降。[结论]将HFMEA应用与预防术中低体温管理,可以准确把握防范低体温的重点管理环节,防患于未然,有效降低手术病人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米艳  颜艳  唐喻莹  曹文莎 《全科护理》2021,19(31):4397-4400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HFMEA前),采用常规防跌倒/坠床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HFMEA后),采用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及风险优先数值(RPN).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59%降至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HFMEA后5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均<1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思维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注意事项,以供临床护理工作参考使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母婴同室病房住院的产妇1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协同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产后5d的抑郁状态、婴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院内感染发生率、产后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产妇抑郁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婴儿护理知识和产后护理知识较对照组掌握更好,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产妇和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使用协同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产妇中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开展。  相似文献   

11.
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1.1%(108/8 624),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为主,占50.9%;其次为大肠希氏菌,占33.3%。结论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促进母乳喂养,加强新生儿护理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法,成立HFMEA团队;绘制流程图,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优先风险值(RPN);找出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对需优先解决的问题进行改进。[结果]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气管插管拔管率由6.72%下降到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2,P=0.024)。[结论]HFMEA是基于团队的前瞻性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HFMEA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防范管理,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意识,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列出造成母婴同室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组织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结论:母婴同室是院内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之一,避免各种危险因素,健全并实施各项护理干预措施是做好控制院内感染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FMEA实施前(2017年12月—2018年7月)新生儿52例,FMEA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6月)新生儿68例。利用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因素调查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法、料、环"五因素及鱼骨分析法对我院近3年新生儿低血糖失效原因进行分析,计算各失效因子风险优先数(RPN)值,针对得分较高的主要失效因子进行深入探讨,制定对策并持续改进方案。统计FMEA实施前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实施前后各主要失效因子的风险优先数(RPN值),另采用满意度工作调查表评价两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FMEA模式实施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实施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EA模式实施后各主要失效因子RPN值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100.00%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0.3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风险防范管理中应用FMEA模式切实可行,其不仅能有效降低临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且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策略对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8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临床资料,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常规母婴同室护理的86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护理安全策略的94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总感染率为0.7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策略可有效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儿的感染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老年患者跌倒风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规范预防跌倒的流程指引,降低医疗护理的风险,减少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分析老年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找到潜在失效模式,对流程进行分析探讨,计算危急值,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6个失效模式实施HFMEA管理后,危急值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老年患者防跌倒的流程更为规范,各种风险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x2 =21.573,P<0.05).结论 运用相关理论前瞻性地对老年患者跌倒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改进计划并及时落实,能有效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护理投诉与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有效降低医院婴儿被盗的风险。方法: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针对院内婴儿被盗风险,组建团队,分析院内婴儿被盗的失效模式,使用决策树进行判断,找到根本原因并据此拟定改进计划。结果:实施改进措施降低了院内婴儿被盗的风险,建立起了院内婴儿安全防御系统。结论:HFMEA能够有效降低婴儿被盗的风险,利于营造医院婴儿安全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降低住院结核病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住院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高危因素评估质控流程;以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住院结核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HFMEA管理模式的跌倒评估质控流程,找出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比较应用HFMEA前后患者跌倒发生率。结果:应用HFMEA后,患者跌倒发生率较实施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HFMEA 应用于住院结核病患者跌倒流程的管理,可准确把握跌倒风险预防的重点管理环节,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脊柱骨病科中容易诱发患者跌倒的高危流程进行分析和管理,以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对跌倒进行管理,观察组通过采用HFMEA方法对跌倒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及危急值。结果开展HFMEA项目后,我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0/1103),明显低于实施前的0.71%(8/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4,P0.05);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方法对脊柱骨病科住院患者进行跌倒管理,能有效降低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起源、内涵、步骤、工具及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概念,对国内外护理管理者采用HFMEA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率、给药风险以及院内感染率等高危流程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该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