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2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高血压病120例,分肝阳上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浊中阻及气虚血瘀等五型,分别应用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合镇肝熄风汤、二仙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及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结果显效48例,有效6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提示中医辨证施治,可达到标本兼顾,比单纯追求降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近5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9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其相关资料的抽样调查。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诊断以眩晕病为主,其证型分布呈多元化态势,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且其构成比与年龄、合并病有关(P0.05或P0.01),而与血脂、血糖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主要证型以痰浊中阻证、肝阳上亢证及阴虚阳亢证居多,其构成比根据合并病之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ibrinectin,FN)水平的关系.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为痰瘀内阻型30例、气虚血瘀型30例、阴虚阳亢型30例,测定各型患者FN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血浆FN水平,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痰瘀内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阳亢型,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2.37,P<0.01),气虚血瘀型、痰瘀内阻型、阴虚阳亢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气虚血瘀型中、重级评分占77.7%,其病情相对较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FN水平和脑梗死中医证型“痰”“瘀”证所占比例可能成正相关,痰瘀内阻型患者可能为脑梗死重症患者,FN水平可能作为脑梗死辩证分型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配合常规治疗脑梗塞100例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乔树真  王杰  田腊群 《陕西中医》2004,25(2):116-117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配合常规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 1 0 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气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阴虚阳亢型、肾虚血瘀型、痰热腑实型 ,给予中医辨证并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为 91 %。提示 :重视中医辨证治疗 ,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不同证型丘脑卒中所致麻木中,寻找最适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的证型,以提高临床辨证治疗的针对性、准确性。方法:对丘脑卒中所致麻木患者分别进行辨证分型,随机选取风火上扰型30例,痰瘀阻络型30例,气虚血瘀型30例,阴虚风动型30例,对此四组患者均进行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对比分析各组的疗效。结果: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有效率均为83.3%,明显高于风火上扰型及阴虚风动型。结论:提示对此两种证型进行循经井穴放血疗法,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风后证候特征与针刺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入选患者按中医证候辨证量表(DSS)分为痰浊证组、血瘀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统一针刺方法,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MAS)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分别评定各组针刺前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70.93%,不同证型组的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痰浊证组优于血瘀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χ2=6.203,P=0.04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改善中风后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痰浊证组的效果优于血瘀证组和阴虚阳亢证组,针刺疗效与不同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寻求冠心病辨证的客观化指标。方法:对471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χ2检验。结果:4711例冠心病患者常见主要证型依次为: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阴虚型;气滞和阳虚虽为常见证型,但难分主次;寒凝和阳脱型较少见。冠状动脉痰浊、血瘀型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以单支病变为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以血瘀型、痰浊型、气虚型为主,其他次之;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辨证分型的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原发性高血压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方法。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广西区内四家三级甲等医院的328例门诊或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随机分为运算组和考核组,并对其进行量化。运用PEM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处理,以划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证候类型。结果:运算组278例原发性高血压证候类型经聚类分析可以被划分为四个证型,即阴虚阳亢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中阻证和瘀血阻络证,其中阴虚阳亢证占48.2%,这些证型与临床辨证诊断的一致率均达到了86%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的证候分型可划分为阴虚阳亢、风阳上扰、痰浊中阻、瘀血阻络四个证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 12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入院后即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共分为风痰瘀阻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三型。同时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SOD及TNF-α的含量。结果 SOD含量,气虚血瘀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风痰瘀阻型最低。风痰瘀阻型SOD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含量,风痰瘀阻型最高,阴虚风动型次之,气虚血瘀型最低。风痰瘀阻型TNF-α含量与阴虚风动型、气虚血瘀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风动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OD、TNF-α含量可推测病人病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亦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判断疾病轻重及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0.
6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 6 4例脂肪肝中医证型与CT诊断对比分析 ,探讨脂肪肝CT诊断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6 4例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 6型中 ,CT诊断弥漫型或中、重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气虚型 ,肝郁气滞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CT诊断局灶型或轻度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是肝郁气滞型 ,肝胆湿热型 ,肾阴不足型 ,阴虚阳亢型 ,痰浊闭阻型 ;气虚型见于单纯肥胖脂肪肝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方法与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56例脑血栓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阳暴亢型(16例)、风痰阻络型(15例)、痰热腑实型(11例)、气虚血瘀型(8例)、阴虚风动型(6例)五型,对不同类型的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治疗。结果:56例脑血栓患者临床治愈21例,好转19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是94.6%。结果:通过辨病辨证的相互结合,中医药治疗脑血栓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高血压为常见病,属中医头痛、眩晕等范畴,临床分型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多见,选择中医辨证属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应用平肝活血降压汤合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32例,并与单纯中药组和西药组作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用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血栓患者40例,运用中药针剂辨证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治愈率达10.0%,显效率达40.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在治疗脑血栓的过程中,运用中药针剂实施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显著,对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进行正确的应用,不但能够避免中药针剂存在的弊端,同时还可提升中药针剂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中药针剂因药性原因对治疗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调和气血治疗老年高血压病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中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80例,分阴虚阳亢、痰浊中阻、气虚夹瘀、阴阳两虚等四型、以调和气血为主,兼以疏肝、使牌、补肾、养心等。结果显效36例,有效3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对不同证型丘脑卒中所致麻木患者血凝四项的影响,以期为选择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最佳证型寻找确切临床证据。方法对丘脑卒中所致麻木120例患者分别进行辨证分型,风火上扰型30例,痰瘀阻络型30例,气虚血瘀型30例,阴虚风动型30例,均予循经井穴放血疗法治疗。4型均15 d为1个疗程,观察4型患者治疗后血凝四项的变化。结果凝血酶原时间:风火上扰型与痰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化标准比值:风火上扰型与痰瘀阻络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火上扰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型与气虚血瘀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型与阴虚风动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每两型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井穴放血疗法对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凝血四项的改变明显优于风火上扰型和阴虚风动型,而对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化标准比值的改变明显优于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疾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约为出血性中风的3倍,归属于中医"中风"之范畴。近年中医对缺血性中风治疗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综述如下。1辨证分型(期)治疗诸多医家基于对缺血性中风的整个病理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的认识,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多分为阴虚阳允、风痰阻络、气虚血瘀、元气衰虚等辨证施治。黄承才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3型辨证治疗:肝阳上亢型(26例),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总有效率88.5%;风痰阻络型(28例),用导痰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8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规律及其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高血压病患者四诊资料,参照"证候辨证素量表"赋予简化计量权值后,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特征,检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析其与中医病性证素的相关性。结果 198例高血压病患者前8位的中医病性证素依次为阴虚阳亢血瘀痰浊气虚气滞血虚阳虚,以2个证素相兼所占比例最高(69.7%)。病性证素在各年龄、各级别高血压病患者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以阳亢、血瘀、气滞为主,老年组以气虚、阴虚、痰浊为主,1级高血压以阳亢、血瘀为主,2级高血压以阴虚、阳亢为主,3级高血压以阴虚、痰浊、气虚为主。回归分析显示:NO为阴虚、血虚、气虚证素危险因素,ET-1为阳亢证素危险因素,v WF为血瘀、痰浊证素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与血瘀和痰浊呈正相关,运动频度与血瘀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病主要中医病性证素为阴虚、阳亢、血瘀,其中以阴虚+阳亢、阴虚+血瘀比例最高。血清NO、ET-1、v WF水平变化可提示高血压病中医病性证素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治疗的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根据临床症候分为阴虚风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痰热腑实证组、痰瘀阻络证组、风痰阻络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和依达拉奉、阿司匹林肠溶治疗,其他5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治疗。连续治疗15d判定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5.40%,阴虚风功证组总有效率96.60%,气虚血瘀证组总有效率92.30%,痰热腑实证组总有效率96.00%,痰瘀阻络证组总有效率96.40%,风痰阻络证组总有效率92.60%,辨证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辨证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风左偏瘫和右偏瘫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方法:对首次发作的中风左偏瘫组136例和右偏瘫组124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两组各证型的例数及比例,比较两组证型分布的差异。结果:左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血瘀、阴虚阳亢、痰、气虚、火热、风,右偏瘫组证型分布依次为痰、气虚、火热、风、血瘀、阴虚阳亢,两组血瘀证、阴虚阳亢证、痰证、气虚证分别对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偏瘫组证型以血瘀证、阴虚阳亢证多见,右偏瘫组证型以痰证、气虚证多见,两组证型分布的差异对于中医辨证论治中风偏瘫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辨证为主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以辨证为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213例,其中肝阳上亢型115例,肝肾阴虚型48例,肝火上炎型23例,痰浊中阻型15例,气虚血瘀型12例。属高血压病一期者22例,二期者132例,三期者59例。治疗结果:显效188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