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已被公认[1].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对1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BD外引流术,有效地降低了黄疸指数,改善肝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80例,根据计算器随机法对患者进行1:1分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参照组行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试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5%,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数据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4.
《临床医学》2021,41(4)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OJ)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OJ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2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BIL、DBIL、ALT、AST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 20%,5/41)较对照组(31. 71%,13/4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56,P 0. 05)。结论 OJ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28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7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39次并常规X线胆道造影。结果穿刺肝左叶胆管11例,右叶胆管28例,穿刺成功率100%,一次置管成功率98.5%,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8.6umol/L。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强、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7)
<正>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恶性肿瘤直接或间接导致胆道受阻而引起病理性黄疸变化的一类疾病~([1])。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常无法进行手术切除,因此多采用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进行介入治疗~([2])。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改进,三维超声引导下行PTCD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在普通彩超仪3.5MHz凸阵探头引导下行PTCD术。结果13例患者共行14次PTCD,其中1例左叶置管后滑出改行右前支穿刺置管,1例因肝内胆管内径小于4mm,穿刺失败后选用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手术成功率92.8%(13/14),术后观察黄疸明显消退。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它具有灵活、简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恶性阻塞性病变118例,良性阻塞性病变1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术后常规复查实验室检查指标,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共行PTCD术161例次,其中158例次成功置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3%(149/158)。穿刺肝左叶胆管91例,穿刺右叶胆管59例,左右胆管同时置管8例。术后有4例引流管脱落,11例胆管少量出血,5例出现胆道感染外,其余均引流通畅,无明显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渐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明显下降。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能有效减轻黄疸,改善患者肝功能,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操作可重复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其临床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围手术期的护理程序对行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1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本调查中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无护理并发症出现。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总结该项技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对于协助此类患者平稳过渡手术时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17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及并发症。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7.8%(175/179),其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9%(166/175)。术后每天引流量100-1000mL,引流管放置时间为7-89d,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均显著下降(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为4.0%(7/175)。结论:彩超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梗阻性黄疸应用中的效果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并观察疗效。结果56例均穿刺成功,术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较术前显著下降,全身情况改善。结论超声引导下行PTCD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8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21例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对全部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均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效果显著.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25例经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所有病人在超声引导下置管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胆汁性腹膜炎,2例出现术后数天导管滑脱,余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及加强术后护理观察是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围术期的管理。方法分析2012-01—2014-05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治疗86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通过围术期管理改善临床症状,并对改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6例患者导管置入成功率100%,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24~48 h腹痛缓解97.67%(84/86),24 h心率、体温下降90.70%(78/86),24~72 h实验室指标血白细胞、胆红素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96.51%(83/86)。术后导管滑脱3例(3/86,3.49%),引流液微生物培养阳性率31.40%(27/86)。术后2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治愈出院,62例胆囊结石患者行Ⅱ期LC/ERCP+EST 43例,行开腹胆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1例,因高龄带管出院3例,现仍置管引流,拟行择期手术5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不宜急诊手术的高龄患者是一种应急措施,加强围术期管理为其后续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位胆管癌术后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0岁,3个月前因高位胆管癌而切除胆总管、右肝管、右半肝并行左肝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黄疸消失。近2个月来逐渐出现黄疸并进行性加重,遂拟高位胆管癌术后、阻塞性黄疸而入院。入院后准备再次手术,术前需行胆管造影以明确梗阻部位并行胆管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联合彩超引导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PTCD的穿刺成功率及内外引流率,减少并发症。方法:3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超引导下穿刺进针,随后在DSA引导下推送导丝导管至目标区域,行内外引流。结果:36例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9%,两次穿刺成功率为100%;置内外引流管一次成功率为81%,总内外引流成功率为94%;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联合彩超引导PTCD置管内外引流安全简便、成功率高,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3)
目的:分析总结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50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其实施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7d、14d后的胆红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较低,差异明显(P0.05)。本组5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0%,术后平均胆汁引流量为(456.3±22.3)m L,术后黄疸、全身瘙痒等症状均消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结论: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消化道肿瘤常常出现肝门或胰头部转移而导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作外科根治术仅占7%,姑息分流旁路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而且外科旁路分流手术的并发症及术后病死率相当多。近年来,通过介入放射采用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来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此项介入技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并能在PTCD引流术的基础上结合对引起胆管阻塞的肿瘤灶进行选择性的动脉灌注化学治疗栓塞术,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复通胆管的目的,有效延长病人的生命,减轻了由于梗阻引起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20.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置管引流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PTCD)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操作方法的改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恶性肿瘤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应用普通凸阵探头引导行PTCD术。结果 11例共行13次PTCD,其中1例行左外叶下段支胆管穿刺失败而必行右前支穿刺,其余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手术成功率达92.3%(12/13)。术后观察黄疸明显减退者7例(63.6%),轻度减退者4例(36.4%)。结论 普通凸阵探头引导下PTCD术操作方便,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