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与常规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差异。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呼吸机撤机后无需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人工鼻组)、B组(持续微量泵组)和C组(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组),研究期间,测量并记录每日环境温度、每日同一气管切开口位置温度和湿度、研究开始及结束时血氧饱和度(Sa O2)、吸痰量和吸痰次数,评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结果 :在气道温湿度、血氧饱和度、吸痰量、吸痰次数、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控制和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方面,C组优于其余两组。结论:采用人工鼻配合间歇微量泵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较常规湿化方法好。  相似文献   

2.
戴小华 《全科护理》2016,(31):3241-3243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6年5月烧伤科70例因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成人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观察组在气管切开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盐酸氨溴索+1.25%碳酸氢钠作为湿化液,使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滴入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痰痂形成、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碳酸氢钠用于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优于传统的糜蛋白酶、硫酸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生理盐水作为气道湿化液。  相似文献   

3.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与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在重度颅脑损伤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濮阳市中医院2017年9月~12月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灭菌生理盐水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气道湿化5d后,观察组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湿化5d后,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气管损伤、肺部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每天平均吸痰次数较对照组少,护理时间短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盐酸氨溴索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可减少每天吸痰次数和护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丁汀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4):40-41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人工鼻替代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气道阻力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道刺激征、痰培养阳性率及呼吸道湿化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具有良好的湿化、温化、过滤作用,能促进痰液排出,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与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入住本科室的6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组),B组(微量泵组)从气管切开第2天开始记录气管切开患者2、3、4、5、6天的日吸痰次数,日护理用时,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结果 A组在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每日吸痰次数,日均护理用时方面低于B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氨溴索雾化吸入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法比单纯使用微量泵气道湿化法,气道并发症及日常护理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0例插管或气道切开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滴注湿化法。观察﹑比较2组的湿化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吸痰次数、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结果研究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持续湿化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滴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鼻在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呼吸道未感染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1组和对照1组各21例,将48例呼吸道感染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2组和对照2组各24例,实验组采用人工鼻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湿化法.结果:实验1组与对照1组、实验2组与对照2组痰液培养结果和气道湿化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颈髓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持续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气切面罩和氧气雾化吸入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氧气雾化吸入器,均使用蒸馏水做气道湿化液,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方法在吸痰次数和护士工作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气切面罩+氧气雾化吸入器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可有效地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持续气道湿化,促进坏死脱落黏膜排出,减少感染机会,使黏膜干燥、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易于操作便于掌握,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且经济方便,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输液增温器和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将80例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盐水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增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采用间断滴液湿化方法。观察记录两组出现刺激性咳嗽、痰阻、哮喘发作、肺部感染例数。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痰阻、哮喘发作、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液增温器和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液湿化气道,既能加热湿化液,又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操作简单、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15-5315
目的保证气道有效湿化,降低痰液粘稠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常规组采用间断定时气道湿化法。结果实验组在痰液粘稠度、痰液培养结果、拔管时间、气管切开护理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操作方便,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芬  季玲  朱滨 《护理研究》2008,22(36):3350-3351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断气道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在严重外伤患者人工气道湿化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180例严重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法、研究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发生痰栓堵塞、拔管附着痰痂、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运用于严重外伤患者的人工气道湿化效果良好,可有效湿化患者气道、增加患者血氧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注射器气管内定时或间断滴注湿化液的方法.[结果]实验组发生刺激性咳嗽、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讨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效果好,可保证气道湿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氧气雾化湿化法和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术病人气道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氧气雾化湿化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氧气雾化湿化法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中效果明显优于持续微量注射泵气管内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微量泵持续湿化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20人.干预组采用微量泵持续输注湿化液湿化气道,常规组应用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气道,对2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所用负压、血氧饱和度、吸痰管牵拉及黏膜损伤出血、气管内导管消毒效果、吸痰后感染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接近生理湿化,能安全有效地提高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立在充分补液基础上的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建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将气管插管时间24 h及入院时有严重误吸者剔除,两组病例最终符合条件各35例,对照组采取生理盐水50 ml+氨溴索15 mg持续微量泵4 ml/h泵入的方式湿化,实验组采取充分补液基础上加用人工鼻的方式保湿。观察两组患者气道刺激症状、痰液性状、带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痰液性状、气道刺激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平均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充分补液基础上人工鼻保湿能保持气道湿润,维持痰液在理想的湿化状态,有利于痰液吸引,降低气道干燥和痰液结痂,减轻患者不适,缩短气管插管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GCS评分相同搭配分为两组,试验组气管套管外口接一次性使用吸湿冷凝加湿器(人工鼻)再接密闭式吸痰管,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生理盐水湿化气道5~10 ml/h,必要时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剌激性咳嗽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和密闭式吸痰联合应用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气道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湿度和密闭的环境,使患者更加舒适,降低了人工气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