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9年1月~2011年4月,我们共收治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47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21例,女26例;年龄3~15岁,平均6.9岁;体重11~36 kg。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16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缺损8~25 mm。膜周型36例,干下型11例。  相似文献   

2.
2006年8月~2010年2月,我院行全胸腔镜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3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12例,女24例;年龄3~38岁,平均30岁;体重13~59 kg,平均42 kg.均根据体征、心电图、X线心脏平片、心脏彩超等检查而明确诊断,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II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下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术后4例出现室上性心律失常,经药物治疗后消失.随访2~15个月,患者心功能达Ⅱ级以上,恢复良好.结论:做好心脏不停跳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 患者的围术期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进行介入封堵的100例小儿心脏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92例患者封堵成功,8例患者因病情不适于封堵治疗转行外科手术。92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即刻微量残余分流者4例、心律失常者22例、穿刺局部明显血肿者1例,患者的并发症经及时处理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创伤小、成功率高,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21世纪外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是微创技术,全机器人不开胸心脏手术是目前微创心脏外科学的最前沿技术,它极大程度地依赖于术者丰富的心血管外科知识和熟练的手术技巧。此项技术无需正中开胸,仅通过数个胸壁的小孔即可完成心脏直视手术,且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充分暴露、操作精细等优点,这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术后创伤小、痛苦轻、失血少、恢复快。我科拥有世界上最新型号的IntuitiveSurgical公司最新的四臂DaVinciS机器人系统,  相似文献   

6.
1997年2月至2005年4月,本科共完成体外循环(CPB)下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麻醉9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60例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病人的护理,总结了围术期护理要点:术前除进行常规准备外应注意心功能、呼吸道、水电解质平衡、心理的准备以及ICU中各种生命维持及抢救器械的准备;术后护理中应通过看、听、测3个方面准确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治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产生,提高生存率;出院健康指导包括运动康复、营养饮食等。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1996年3月-2002年3月,我院为45例15kg以下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1岁半至3岁半,体重11.5kg~15.0kg。所有患儿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反复心力衰竭3例。本组术前均经胸部X线片、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胸比率0.50~0.72。  相似文献   

9.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发病率的20%[1].1996年3月-2002年3月,我院为45例15 kg以下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雪英  沈咏芳 《全科护理》2013,11(15):1436-143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是一类极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其发生率为0.25%~0.40%[1]。国内有散在成人和儿童的病例报道,但病例仍较为少见[2]。手术观察冠状动脉瘘具有很低的病死率(0~4%)[3]。室间隔缺损(VSD)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11.
高原缺氧,低氧分压,低大气压,致使吸入气氧分压(PIO2)明显低于平原,从而使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群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低于平原地区人群,加之心脏畸形及肺血管病变,从而使得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室增大肥厚,气血交换差,出现紫绀。本研究旨在研究高原单纯室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动脉血气-酸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纯VSD占到所有先心病发病率的20%.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设备的改进,手术时机大大提前,对于一些合并肺动脉高压、反复呼吸道感染、心功能衰竭的患儿,往往需要在生后几个月内进行手术,婴儿期行VSD修补手术在很多医院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此类患儿康复的有力保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CPB)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28例单纯性VSD病人实行非CPB TEE引导下封堵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护理人员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例病人封堵失败,立即行CPB下VSD修补术,其余病人均一次性封堵成功。2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未发生残余分流,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个月,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病人封堵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CPB)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经胸小切口非CPB下经TEE引导VSD封堵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精心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一次封堵成功,植入封堵器直径4~12 mm。术毕TEE证实所有VSD无残余,瓣膜情况较术前均无加重,无一例心律失常、血尿发生。随访2~4个月,经胸心脏超声未发现残余分流,无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我院成功为1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儿实施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儿男,3.6岁,室间隔缺损2年,于2011年5月21日收入院。入院时体温36.2℃,脉搏130次/min,呼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25%~40%,部分小的VSD患者6岁前可自然闭合,大部分需手术治疗。VSD系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形成的单个或多个缺损,由此产生左心室与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总结我院ICU收治的16例VSD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体外循环下儿童VSD修补术后监护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行封堵治疗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行封堵治疗的VSD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均一次封堵成功,左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提示无残余分流,无死亡病例.2例发生封堵器脱落,其中1例因封堵器选择偏小,另1例因超声指导失误所致,均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生命体征的情况下,重新进行封堵成功.结论:做好VSD封堵治疗患者围术期护理,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小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间隔缺损(VS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20%,通常分为膜部、漏斗部、肌部,绝大多数VSD发生在膜部,即室上嵴下型。我院2000年9月-2003年9月,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共35例,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术后病人住ICU 24 h后转回普通病房治疗,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2000年9月-2003年9月ICg共收治心脏直视下室缺修部术后病人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8岁。手术采用全麻、气管插管、经颈内静脉置管建立体外循环,术后回ICU监护,呼吸机辅助呼吸。待病人安全清醒,血氧分  相似文献   

19.
分析在无Swan-Ganz导管条件下,对2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症患者成功地实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处理经验,认为良好手术效果的获得与下列因素有关:(1)术前患者充分地思想准备,全身情况最大程度的改善,周密的手术计划;(2)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呼吸管理,循环稳定;(3)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循环和呼吸的支持疗法,重视机械通气及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