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妇产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60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肺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化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张静 《妇幼护理》2022,2(11):2459-2461
目的 探究接受手术的妇产科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份至 2022 年 11 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 120 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 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心理状态、下肢状态、护理满意度以及 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负 性情绪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下肢状态评分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55.00%(P<0.05)。结论 接受手术的妇产 科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肺栓塞发生率,改善下肢状态和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上海市浦东医院骨一病区进行下肢手术患者36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186例及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3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15例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3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胃肠道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8%,未见肺栓塞与死亡病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7%,肺栓塞发生率为3.11%,死亡率为1.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病人掌握并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5.9%;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生率为2.3%。干预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栓塞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继发性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张健冰  严秋月 《全科护理》2016,(30):3171-317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模式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产科分娩的144例产妇根据产妇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产妇掌握深静脉血栓知识情况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新型产褥期护理管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妇科手术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各7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不同Autar分级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Autar各分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utar量表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手术患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补液、早期肢体功能锻炼、保护血管同时使用下肢弹力袜(GEC)和间歇充气加压泵(IPC)等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肺栓塞发生率及股、腘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5.0%和1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和2.5%,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股、腘静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干预措施,可显著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瞿国霞 《全科护理》2016,(8):791-793
[目的]观察流程管理法在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预防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流程管理法实施前(2014年6月—2014年12月)和实施后(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观察组接受经过流程化处理的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干预后的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对深静脉血栓专项预防性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流程管理法应用于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的预防性护理中,可降低高危产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临床症状积分,提高其对专项预防性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2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观察组于剖宫产术后采用体位干预,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体位。采用李克特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满意度,并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产后舒适程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剖宫产术后观察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位干预能有效提高产妇剖宫产术后的满意度及舒适程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的60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收治时间将所有产妇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策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指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评分(DVT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应用DVT评分后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以及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采用合理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干预1周后及干预2周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2%(2/110)、1.82%(2/110)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55%(16/110)、18.18%(20/110)(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产期实施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剖腹产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围产期观察组实施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症状积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低于对照组(9.3%);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6.7%)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为剖腹产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高危人群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的预防效果。方法2002年12月~2007年6月,对本院收治的行子宫下段剖官产术的足月高危孕妇1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与实验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常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对孕妇进行评估,并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观察两组产后1周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侧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对行剖宫产术的孕妇进行评估,对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术后及早实施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将30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下肢骨折手术术后的患者通过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陈跃云 《妇幼护理》2023,3(5):1084-108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 院的 110 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5 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下肢肿胀、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 察组产妇在下肢肿胀、疼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SAS、SDS 评分对比组间无意 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 78.18%和 94.55% (P=0.012)。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疼痛、肿胀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后的下肢深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栓发生率。结果:分娩后3、5 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峰值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经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早期体位活动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早期体位活动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无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0%;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护理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体位活动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及避免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