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秀菊  程云 《护理研究》2010,24(1):49-51
[目的]提高老年病人浅静脉留置针输液质量。[方法]以输液鱼骨图为指导,对老年病人进行程序化的浅静脉留置输液护理管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通过个体化的评估、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加强浅静脉输液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常规组)、干预后(干预组)留置时间、非正常拔管率和病人对留置针接受程度。[结果]纳入31例病人,实施浅静脉导管留置124例次,干预前后各62例次,干预组比常规组留置时间延长(P〈0.05)、非正常拔管率降低(P〈0.05)、穿刺置管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病人对浅静脉留置针的接受度有所增加(P〈0.05)。[结论]应用输液鱼骨图实施程序化的浅静脉输液护理,提高了浅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QCC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 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思维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品管手法评分高于QCC活动前(P 0. 05)。结论:通过QCC活动,有效提高了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的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大面积烧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置针,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针。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事件、置管时间、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穿刺时间两组患者无显明差异。观察组的输液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穿刺次数、静脉炎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颈外静脉置针较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少,疼痛轻,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的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六步式业务流程管理法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6月收治于我院并行静脉针留置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选择2016年7~9月收治于我院并行静脉针留置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采用六步式业务流程管理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老年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六步式业务流程管理法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老年患者护理实践之中,可显著延长静脉针留置有效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手送管与双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需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双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患儿采取单手送管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家属满意度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需助手配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但组内手足背静脉与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与手配合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评分及穿刺者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采用单手送管能够提高穿刺效率和穿刺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最佳位置。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3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1例,观察组静脉输液采用前臂静脉留置,对照组采取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静脉输液。比较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留置时间以及患者对留置部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液体外渗、堵管以及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2组脱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前臂静脉留置针输液更适合于心血管内科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笔杆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59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A组176例,采用笔杆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B组183例,采用Y型留置针进行穿刺置管,评价分析两种留置针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 两种留置针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堵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周围静脉输液中选择笔杆型留置针更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为确保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病人397例,分为计划拔管组220例和非计划拔管组177例。观察和记录两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部位、刺激性药物、输液组数、疼痛、药物渗出、有无回血等数据并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计划拔管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99.01±39.44) d长于非计划拔管组(67.94±34.42) d,回血率高于非计划拔管组,而疼痛及液体外渗率低于非计划拔管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留置针留置期间疼痛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越高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率就越高;刺激性药物输入越多发生非计划拔管的风险越高;回血率越高发生非计划拔管风险越低。[结论]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因素较多,老年病人使用静脉留置针应注意观察穿刺局部疼痛、皮肤温度、外渗等情况,延长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以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00例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开展细节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穿刺成功率、输液渗漏率、拔针后出血及瘀血率、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输液渗漏率、拔针后出血及瘀血率低于护理前(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对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输液渗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抢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4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在输液效果和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上肢前臂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输液.观察两组输液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输液效果优于对照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抢救肝硬化合并出血患者可取得良好的输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朱亚  葛学娣  黄莹 《护理与康复》2010,9(9):802-803
探讨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及作用。通过成立院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管理流程,实施静脉输液全程质量控制,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置管成功率提高、置管操作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下降、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提高了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逆向静脉穿刺在血管条件较差的、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反复多次住院的需要长期输液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研究组采用逆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顺向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比较2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输液过程中穿刺局部红、肿、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局部红、肿、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延长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降低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减轻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2年4-6月的65岁以上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132例次作为对照组,2012年7-9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采用两种穿刺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拔管原因.结果 对照组患者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78.03%,高于观察组的4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40,P<0.01).观察组患者因导管堵塞、局部红/疼痛/肿胀、穿刺点渗漏拔管为4,54,3例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5,78,10例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6.86,8.73,3.96;P <0.05).结论 对老年患者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在穿刺、固定、封管等方面进行改进,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减小患者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护士重复操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验证浅静脉置管针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426例老年住院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 应用浅静脉置管针不仅能减轻老年患者每日受静脉穿刺痛苦,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为病情恶化的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结论 浅静脉置管针适用于老年住院输液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很好的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0例PICC新生儿进行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胎龄、出生体重、导管尖端位置、穿刺时并发症、留置期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率与置管时胎龄及出生体重不相关(P>0.05),与PICC导管尖端位置及留置期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导管尖端位置、留置期并发症是造成新生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主要原因,应做好针对性护理,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和送套管方法,对照组以传统方法穿刺和送套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在置管成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穿刺针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能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置管效果(留置针留置时间、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外渗等)、护理效果评价。结果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 能够显著提升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效果, 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优化护理工作质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留置穿刺法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10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进的两人操作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疼痛、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针眼渗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改进的两人操作法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为主题,调查现状,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实施相应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老年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由50%降低到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士的QCC能力、团队精神、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积极性、荣誉感显著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提高静脉输液质量,降低老年患者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